赵亭;刘智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α1 A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坦洛新对男性精子影响及安全性。方法:8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 A 组和 B组),按交叉给药的方式给予安慰剂和坦洛新(顿服剂量为0.4mg 或0.8mg ),评估每个受试者的射精情况,同时记录性欲改变和坦洛新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了不射精症现象;服用0.4 mg的坦洛新后,有功能的精子密度及有功能的精子总数显著减少,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α1 A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洛新有男性抗生育的效果,可作为安全、有效、可逆的男性节育药,发展前景好。
作者:刘运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黏膜剥离术患者应采取的护理配合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3例无痛胃镜黏膜剥离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29例患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2.76%。实验组患者得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胃镜黏膜剥离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减少患者病痛,有助于身体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皮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于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前者于腹腔下行子宫剔除术治疗,后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侯任;卢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基层医院救治措施。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性胸骨疼痛、腹痛、胸背痛、胸痛伴腹痛;术后随访2年,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为77.78%(28/36)。结论:对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基层医院对其实施救治,意义显著。
作者:付瑞红;韩铁胜;刘伟;杨坤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7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产妇各375例。对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情绪的稳定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能使产妇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足够安全感,使产妇能舒适地渡过剖宫产手术期,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手术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茵栀黄颗粒、妈咪爱、苯巴比妥)治疗小儿黄疸对患儿血清CA199、CRP 及载脂蛋白 M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20例我院就诊的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 M 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 M 水平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对小儿黄疸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 M 水平。
作者:姜玉玲;王玉山;祁凤茹;王宏伟;胡利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预防药物流产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0例药物流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35岁)、经期长(≥5d)、孕产次数(≥3次)、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后倾后屈位、孕囊直径(≥2cm )、术后禁性生活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探究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采用 PBL 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此教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来自国外,将其引用到妇产科护理中,结合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较为满意。在课前将教学课件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中将PBL 教学法循序渐进的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为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条件。
作者:单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在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催产素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血压和心率,实践证明,患者预后恢复良好。两组术后不存在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显示均为子宫平滑肌瘤。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其止血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014-2015年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药品销售系统中中药注射剂进行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每日用药金额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院门诊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比例较大,中药注射剂多为高危药品,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Ⅱ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肾病和非肾病患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 albumin ,UmALB)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 FFA 与 UmALB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LYMPUS 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取Ⅱ型糖尿病肾病和非肾病患者空腹静脉血、收集两组患者24小时尿,酶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非肾病患者 UmAL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FA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 FFA 和 UmAL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型糖尿病肾病组和非肾病组 FFA 与 UmALB水平均无相关性,Ⅱ型糖尿病肾病组和非肾病组血糖与 FFA 均呈正相关(r1=0.441r2=0.433),糖尿病肾病组血糖与 UmALB呈正相关(r=0.315)。结论:FFA 在Ⅱ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中均有显著变化,UmALB的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Ⅱ型糖尿病肾病和非肾病鉴别诊断的生化指标,但血 FFA 和 UmALB在糖尿病肾病中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显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的模式,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有效率进行观察。方法:选择9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抢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仅为59.1%,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6%( P<0.05)。结论: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开启急诊护理模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了休克等问题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喻桂琴;李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2,6,10,16,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和术后24h内芬太尼用量,同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小时内B、C两组 VAS评分低于A 组,C组VAS评分低于B组。B、C两组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长于A组、C组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长于B组,24h内总的芬太尼用量B、C组低于 A 组,C组低于B组。结论:关节腔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关节腔单独注射罗哌卡因能产生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镇痛效果,且该效果与右美托咪啶的剂量有关。
作者:张秀丽;冯继英;崔吉正;张小宝;赵志斌;霍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3例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占比、糖尿病占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和非斑块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这一疾病没有完全明确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和血压、血脂、年龄、糖尿病关系密切,要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出现。
作者:杨晓艳;王帅;孟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分析。方法以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比2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情况的差异性。结果:A 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均较B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少(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的缩短,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宜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各科室收录的50例手术患者资料;对各科室病人进行回访调查,统计50例患者对本次感染防控的满意度。结果:长期住院患者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险,医院内部要加强感染控制例如,从医护人员、入院环境、器材使用等方面实施抗感染处理;本次全过程感染管理取得较高的满意度,满意率96%,2例因病况严重,延长抗感染处理时间后效果明显。结论:感染易造成住院患者存在病情隐患,加强抗感染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李仁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IC U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并研究其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把98例IC U 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比较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牢固性及患者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不同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及患者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采用spa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χ2检验,得出B组改进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在牢固性及预防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效果明显优于 A 组(P<0.01),并应用于临床。结论:临床实践证明改进ICU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与传统固定方法相比更加牢固,能有效预防患者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性,进而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艳;殷婕;范平;余太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产房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产科接收的产妇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7.27%,产后抑郁率为1.82%,新生儿窘迫率为2.7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 P<0.05)。另外,研究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为1.82%,感染发生率为0.00%,湿疹发生率为0.9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P<0.05)。结论:产房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作者:高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时使用低温等离子电切的效果。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共84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观察组接受低温等离子电切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5%(3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27/42);观察组患者的大尿流率为(20.7±1.8)ml/s ,显著高于对照组(14.9±1.3)ml/s ,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低温等离子电切术具有创口小、痛苦少等优势,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5月-2015年8月我院外科接诊收治的94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术式不同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几率。结果:腹腔镜组各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较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效果更加明确,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蕤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