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分析

陈登凡

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脉压, 心脑血管事件, 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为临床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根据脉压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分析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发生各类疾病情况均低于B组,其中心力衰竭与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时,要密切注意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的脉压情况,避免过高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目的:分析诱发小儿腹泻的临床致病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取对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经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小儿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喂养不当,感染性因素及其他因素等.针对小儿腹泻患者,在对因治疗基础上,口服思密达,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口服乳酶生等传统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代正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资料500例临床资料分析,500例,对500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有:500例老年住院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这8%;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和年龄、住院时间呈正相关;感染高发季节在春冬两季明显比夏秋季节感染率高;恶性肿瘤发生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系统;感染多是革兰氏阴性菌;结论:年龄、住院时间、季节及原发病等因素都会增加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机率,分析这些因素后,可以为老年患者住院期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柏文辉;田文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舒适化管理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舒适化管理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疗效,分析两组患儿畏惧情况;方法:本文选取本院就诊的患儿共1532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全方面护理),各766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可知,护理前两组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49.26±4.71)分高于干预组(42.15±1.43)分,得出干预组满意度为760例(99.22%)高于对照组686例(89.56%),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采用全方面管理理念,无疑大幅度提升满意度,具有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庞雪晶;徐晗;张玉萍;兰柳萍;唐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方法:社区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2014年1月~2015年6月)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的数据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龚松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内科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内科PICC安全管理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治疗的106例临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只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治疗;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病情均有改变,但观察组肿瘤患者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9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内科PICC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发现其疗效显著,值得更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身多发烧伤术中突发血氧饱和度下降一例病情分析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2岁,身高180cm,体重110KG主因液化气泄漏爆燃致全身多处烧伤于2015年7月13日入院,初步诊断为火焰烧伤60%,吸人性损伤,烧伤后低血容量休克.其中右足、双踝部、双小腿后侧、双上肢后侧部创面为介于深二度到三度的混合度创面.烧伤累及头面颈部,患者合并轻度吸人性损伤,因病情较轻未立即行气管切开.入院后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L/min查动脉血气(PH7.367,P∞2 33.2mmHg,po289.6mmHg,SpO297%),总蛋白52.5 g/L白蛋白33g/L.其他化验检查无异常.术前常规静脉输注头孢抗生素控制感染.

    作者:陈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2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为(38.75±6.22)分,对照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为(52.17±6.86)分,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采取急救及强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股骨粗隆骨折钢板治疗

    股骨粗隆骨折在髋部骨折中所占比例为50%左右,其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由于保守治疗的预后较差,近些年使用的越来越少,医生都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对股骨粗隆骨折钢板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诊断方式和分型等,对股骨粗隆骨折钢板治疗的特点、治疗效果的进展进行总结性研究,希望能给临床股骨粗隆骨折钢板治疗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

    目的:对以介入封堵术为主要方法的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产生并发症的类型以及处理并发症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出现封堵器移位的患者人数有2例,是总研究人数的28.6%,出现对堵器脱落现象的患者人数有4例,是总研究人数的57.1%,出现其他类别并发症的患者人数有1例,是总研究人数的14.3%.结论:介入封堵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其产生的并发症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作者:吴红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爽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抽取66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4.85%(P<0.05);②观察组平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是(2.75±0.15)d,短于对照组患儿的(5.96±1.73)d(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谢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梅罗综合征一例

    1病历资料男,22岁.因“反复面部麻木伴口眼歪斜8月余”于2015年7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11月初因左侧面部麻木伴口眼歪斜在当地市医院诊断“左侧面神经炎”,治疗半月余,病情恢复.2015年3月底病情复发,在当地治疗20天无效,于2015年4月17日首次人院.查体:除左侧面神经麻痹,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余无阳性体征.常规化验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诊断面神经炎(左侧),慢性扁桃体炎,给予口服甲钴铵、维生素B1营养神经,口服华佗再造丸活血化瘀,并配合针灸理疗治疗一月,病情基本恢复.

    作者:王春玲;何兴;梅闫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侧晚期膝关节炎实施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对比分期置换术的效果评析

    目的:评析双侧晚期膝关节炎实施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对比分期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现选取我院我院收治的92例双侧晚期膝关节炎患者参与此次调查,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同期组与分期组,术毕统计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疗效等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种类与例数.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以及评分改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期组并发症率为13.0%,分期组并发症率为6.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晚期膝关节炎实施同期双膝关节置换与分期膝关节置换均有相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但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有助于减少住院时间、次数,避免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

    作者:孙相祥;党晓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82.00%,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唐世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谈社区卫生服务站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发挥监督、检查职能.结果: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结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意识,预防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发生,保障社区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作者:潘玉芬;应红娟;王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谈胎心监护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总结胎儿心率电子监护用于临床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产前运用胎儿心率电子监护仪对149例孕产妇进行无激惹试验(NST),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NST反应型131例,2.29%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在7分以下.NST无反应型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在7分以下占72.22%.对NST无反应型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了围生儿死亡.结论:胎儿心率电子监护能协助临床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并及时处理,从而抢救临危胎儿,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田凤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收治入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管情况,及神经功能损伤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改善情况有效29人,无效5人,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患者血管改善情况有效20人,无效14人,有效率为58.8%.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为:观察组患者损伤4人,损伤率为11.7%,对照组损伤7人,损伤率为2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并且患者脑血管恢复情况良好,神经功能损伤率较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薄进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临床价值评述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肠梗阻患者,依据患者病情的差异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探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5%,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合适的术式及手术时机.

    作者:张举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未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时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4%(84/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98/100),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王亚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研究放置宫内节育器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6月-2016年1月628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患者并发症患者进行观察探讨.结果:628例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全部治愈.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虽然宫内放置节育器的并发症发病率不高,但是也不容忽视,需要正确的护理及严格掌握术后注意事项,才能有效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白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4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有4例患者痊愈,所占比例为16.7%,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5.8%,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均较优,对照组评分为(2.2±0.4)级,研究组评分为(1.2±0.2)级,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针灸对于顽固性面瘫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