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徐云生治疗老年特异性皮炎验案1则

孙超;徐云生

关键词:特异性皮炎, 老年, 中医药疗法, 徐云生, 验案
摘要: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70%的患者家族中有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1].特异性皮炎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特点,临床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皮肤性增厚、苔藓样变等.各年龄皆可发病,以儿童为多见,老年人较为少见[2].目前,西医治疗多用外涂激素、脱敏药物,内服药物,由于病程迁延顽固、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贴压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抗生素口服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及耳穴贴压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8%,对照组为67.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贴压的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咏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洽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疗效与方法学质量评价,明确治疗的有效性及应用性.方法:电子数据库(PubMed、Cochrane肝胆病组试验注册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中药制剂联合西医干预措施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66项研究共5851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病死率、MELD评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P <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宏先;李燕;左俊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江蓉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

    介绍江蓉星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侵袭为标.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在健脾益肾、柔肝补血的基础上加祛风、散寒、除湿、化瘀、温阳等驱邪之品,用骨关节炎Ⅰ号方随证加减;西医治疗应用玻璃酸钠及得宝松关节腔注射,以控制关节疼痛、肿胀.中西医结合能很好地发挥两者的优点,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作者:蔡万翔;李涛;王敏;郑世维;李黔春;江蓉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足下垂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患者需要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改进生活质量,其中恢复步行功能、改善步态的愿望显得尤为迫切.而以足下垂和足内翻为主要表现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足廓清障碍,采用代偿策略(髋部提升或拱起),典型表现是“跨域步态”,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目标的达成.

    作者:邹建鹏;毕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臭牡丹地上部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目的:对臭牡丹地上部分所含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方法: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臭牡丹的地上部分,通过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依次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粗分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采用MTT法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不同萃取物质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采用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和粗分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液质分析结果和文献比较,确定粗分物中是以毛蕊花糖苷为主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95%乙醇洗脱部分的IC50为0.019mg/mL,二氯甲烷部分、25%乙醇及50%乙醇的IC50分别为0.039、0.180和0.181mg/mL,水部分的IC50不存在;毛蕊花糖苷的CC50值约为0.22mg/mL,粗分物A的CC50值约为1.3mg/mL.结论:MTT结果显示,95%乙醇部分抗肿瘤活性好,其次为二氯甲烷,25%乙醇与50%乙醇第三,水部分基本没作用;CCK8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粗分物A对A549细胞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作者:余娜;朱克俭;谢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石学敏治疗运动神经元病验案1则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综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经筋刺法、刺络放血等,以滋补肝肾、醒脑调神、补益脑髓、疏经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例,不仅有效遏制了患者的进行性肌肉萎缩,还基本恢复了患者右上臂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了可行思路,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会会;石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多种脑血管病变引发脑组织损害,进而发生以高级中枢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渐进的损害老年人的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空间结构能力、抽象思维、判断力、执行力等认知功能,多伴随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VD是迄今唯一可通过早期防治实现病情可逆的老年性痴呆[2],西方医学至今尚无治愈VD的特效药物的报道.

    作者:赵天君;唐芬;王文卢;张青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疏风解痉汤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风解痉汤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疏风解痉汤配合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针刺部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孟鲁司特纳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积分、外周血EOS计数、肺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风解痉汤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何萍萍;杨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肺淀粉样变1例报告

    肺淀粉样变属于间质性肺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中医药治疗肺淀粉样变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案资料张某,男,40岁,于2016年9月11日初诊.患者3年前行肺穿刺活检诊断为“右肺淀粉样变”,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至37.8℃,咳嗽,痰土黄色、质稀,无咯血,右侧胸胁部疼痛不适,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后易复发,纳眠可,小便调,大便偏干.2005年曾因“肺囊肿”行右下肺切除术,无吸烟史、饮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结核史、肿瘤病史.

    作者:聂贺贺;张兴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参苓灌洗液鼻腔冲洗治疗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参苓灌洗液鼻腔冲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行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双盲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其中术后接受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鼻腔冲洗的50例设为对照组,术后接受参芩灌洗液进行鼻腔冲洗的50例设为治疗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3、6个月Lund-kennedy评分的差异,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6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3、6个月的Lund-kenned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采用参苓灌洗液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促进黏膜局部修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江永忠;朱镇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踝关节骨折中西医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量大的屈戌关节,以屈伸、负重为主要功能,承载的负荷约为体质量的5倍[1].踝关节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创伤类型呈多样性.如果治疗方案不当可导致踝穴的变形,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后期甚至有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2].治疗上中医方面主要采用手法复位,予以石膏、夹板固定以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等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性疗法;西医则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同时考虑韧带结构的损伤程度,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满意的疗效取决于躁穴正常解剖结构的恢复,维持早期功能康复的有效内固定,妥善处理合并有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3].随着入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踝关节骨折的骨折位置不同,其相应的固定方法和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整理,将踝关节骨折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范世昌;丰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汤对小鼠肝微粒体色素P450的影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肝微粒体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并对单味中药与其复方对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方法: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0.9%氯化钠注射液),肝药酶诱导剂组(苯巴比妥钠)、肝药酶抑制剂组(西米替丁)、六味地黄汤低剂量组[5.63g/(kg·d)]、六味地黄汤高剂量组[11.26g/(kg·d)],每组10只.苯巴比妥钠组为皮下注射给药,剂量为0.08g/(kg·d),其余组均为灌胃给药,西米替丁组剂量0.4g/(kg·d),其他中药组剂量均为20mL/(kg·d),1次/d.共10d.末次给药1h后处理动物,取肝组织制备肝微粒体,ELISA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六味地黄汤低、高剂量组色素P450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高剂量组增加优于低剂量组(P<0.05).肝药酶抑制剂组色素P450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1);肝药酶诱导剂组色素P450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对肝微粒体色素有诱导作用,且高剂量组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

    作者:刘天舒;刘海燕;戎宽;杨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为特征,其特点是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引发胆汁淤积、门脉炎症、肝纤维化,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衰竭.PBC患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发生于儿童,男女患病比率为1:10[1].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或无明显症状,少数在发现患病时已有黄疸或肝硬化并发症.由于早期明确诊断和熊去氧胆酸的使用,PBC的治疗与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具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PBC的药物,但约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且预后效果较差,需要替代治疗.PBC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被认为主要是免疫机制损伤造成的胆小管及肝细胞的破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本文将集中讨论近年来对PBC有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法,尤其是基于对免疫及胆汁酸合成循环的药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梓瑶;郭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持久,毒副作用少,不易复发,临床疗效稳定.

    作者:刘华奇;李秀;黄莹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武连仲运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介绍武连仲教授运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武连仲教授根据阳明经多气多血及胆经主一身之阳的生理特点,提出了“清阳明、泻肝胆”的理论观点,选择“升清降浊”与“疏理少阳”相结合的配穴特点,用以治疗高血压病,获效颇佳.

    作者:蔡小敏;武连仲;孟智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徐云生治疗老年特异性皮炎验案1则

    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70%的患者家族中有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1].特异性皮炎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特点,临床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皮肤性增厚、苔藓样变等.各年龄皆可发病,以儿童为多见,老年人较为少见[2].目前,西医治疗多用外涂激素、脱敏药物,内服药物,由于病程迁延顽固、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作者:孙超;徐云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张峻岭治疗黄褐斑经验

    介绍张峻岭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张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虚实夹杂.临证强调内服外治结合,内服以疏肝理气活血、补益气血为法,常用疏肝活血颗粒和川黄口服液;外冶常用维生素E软膏和优白素.

    作者:陈文静;张峻岭;高璐禄;刘天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采用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便性状、频次、腹胀及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与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均有效,但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效果更佳.

    作者:蔡春江;李莉;田雪瑞;李钰慧;刘超;曹瑞雪;苏雅慧;李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先安未受邪之地”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叶天士首次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对后世温病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该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价值,即祛邪不伤正,不攻伐无过;治病须防病,防患于未然.

    作者:刘宏艳;周志焕;付姝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2组均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再予中药热封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LDH止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奕;陈博燊;曾巧;陈建勇;马志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