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刘起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已逐步进入每个家庭.笔者于2007年8月28日见某家计算机显示屏(方正计算机)后盖散热孔处有蜚蠊多次出入.用市售益康杀虫气雾剂(保定益康制香有限公司生产)喷洒棉球约10 ml浸润,连同显示屏一起用塑料布包裹,密封熏蒸10 min.
作者:崔金惠;崔金伟;崔世全;尹春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TaqMan MGB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TaqMan MGB Real-time PCR)和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式RT-PCR)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V)的敏感性差异,建立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DV鉴定方法.方法 在实验室使雌性白纹伊蚊人工感染Den-2,在50只/组情况下,设不同的感染蚊虫浓度(只/1000μl),利用TaqMan MGB Real-time PCR和巢式RT-PCR检测,根据荧光信号和电泳判断结果.结果 二步法TaqMan MGB Real-time 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低浓度为3只/1000 μl,一步法TaqMan MGB Real-time PCR和巢式RT-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低浓度为5只/1000 μl.结论 二步法TaqMan MGB探针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的DV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快速、科学,是白纹伊蚊携带DV指数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作者:段金花;林立丰;蔡松武;卢文成;易建荣;郑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006年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及发病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发生的31例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乙脑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采集病人早期血清,5月抽取9岁以下健康儿童血清,6-7月各旬分别抽取猪血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ELISA.结果 全年发生乙脑病例31例,发病率为5.49/10万.平坝浅丘地区发病率6.98/10万,显著高于山区深丘地区的2.61/10万(x2=4.41,P《0.05),病例呈高度散发点状分布.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多,分别占54.84%和29.03%;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88∶1;3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70.97%.居住环境卫生差和极差的占60.00%,蚊帐使用率为86.67%,患儿监护人乙脑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3.33%,31例患者中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占6.45%,后遗症发生率为19.35%(6/31),平均每例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等直接经济损失4783.74元,1~7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为46.74%(79/169),临床上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分别占41.94%及38.71%.2~9岁健康儿童抗体阳性率为63.77%(88/138),2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33.33%,低于其他各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4,P》0.0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6月中旬,6-7月各旬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0,P》0.05).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80.64%(25/31).结论 加强农村地区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做好防蚊、灭蚊,是开江县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刘登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和促进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制建设.方法 从媒介生物的危害和我国卫生检疫在口岸控制媒介生物的现状,以及我国现行有关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分析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制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结果 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存在着不足.结论 建议对媒介生物控制单独立法.
作者:林盛才;肖鹏;吴毓南;王立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适用于防治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的配制毒饵和捕鼠诱饵.方法 用玉米粉(黑线姬鼠)和兔料(布氏田鼠)作标准饵,大米、小麦、花生米、黄豆、高粱米、养麦、小米、玉米(整粒或渣)、黄米和莜麦作候选食物,对试鼠进行实验室单笼饲养有选择摄食试验.结果 黑线姬鼠对被筛食物的适口性,以花生米好,摄食系数为1.62,其次是高粱米(1.19)、大米(1.13)、小米(1.11)、小麦(1.10)、玉米粉(0.39),黄豆和荞麦低,摄食系数分别为0.19和0.17.布氏田鼠对食物的适口性,也以花生米好(1.80),其他依次为莜麦(1.54)、黄米(1.12)、小麦(1.07)、小米(1.00)、荞麦(0.95)、玉米渣(0.87)、大米(0.79)、高粱米(0.74),黄豆低(0.30).结论 防治黑线姬鼠,可用大米、小麦、高粱米或小米作基饵配制毒饵;防治布氏田鼠则可用莜麦、小麦、黄米、小米或玉米渣作基饵配制毒饵.捕鼠器捕鼠,花生米是2种鼠的佳诱饵.
作者:曹煜;丛林;刘宇;戴安锁;刘晓辉;董天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海南省鼠类及体外寄生虫(体蚤、蜱、螨)种群、密度及时间动态.方法 采用夹日法及笼诱法捕获鼠类,用乙醚麻醉后梳检体蚤、螨统计种类构成,用中型铁板夹捕鼠计算鼠密度.结果 共捕获鼠类21种,蚤8种,螨5种,蜱3种.定安、临高、三亚监测点总蚤指数2005年分别为1.66、2.44和5.82,2006年分别为1.02、2.66和4.27.定安、临高、三亚监测点野外鼠密度2005年分别为0.69%、16.33%和0.93%,2006年分别为1.53%、1.86%和0.50%;家栖鼠密度2005年分别为7.42%、16.33%和12.16%,2006年分别为9.25%、10.72%和16.67%.结论 通过开展密度监测,了解和掌握了海南省媒介鼠(体蚤、蜱、螨)的种类、生物量及消长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鼠传疾病的控制、为全省大面积开展鼠防工作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伟;劳世军;王志光;贾鹏本;曾林海;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分析其存在问题.方法 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鸭血清抗体.捕鼠、蛙,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水鸭肾分离培养病原体,PCR检测鼠肾、蛙肾标本.结果 2006年龙游县共检测鸭血清20份,检出黄疸出血群1份.共解剖分离培养鼠肾113对、蛙肾132对、猪肾17对、鸭肾20对、牛中段尿20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0%,鼠肾分离培养阳性率为2.65%,蛙肾为1.52%;PCR检测鼠肾阳性率为8.00%,蛙肾为4.00%.结论 钩体病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作者:雷金宝;祝阿根;陈忠兵;姜理平;王黎洪;兰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蜚蠊种类、生态习性及分布状况.方法 在蜚蠊栖息场所喷洒蜚蠊密度测定专用剂,用观察法和查迹法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发现蜚蠊3种共3354只,其中德国小蠊1782只,占53.1%;黑胸大蠊1046只,占31.2%;美洲大蠊526只,占15.7%.结论 从数量上看,德国小蠊多,为优势种;从阳性房间数量来看,黑胸大蠊阳性间数多,分布广.居民住户和一般单位观察到的蜚蠊数量均以黑胸大蠊为主,重点单位以德国小蠊侵害为主.蜚蠊栖息生境以案板、灶台、厨柜和各种床头柜、食品柜等为主.
作者:李平非;成菲菲;彭莱;田冰;龙建勋;陈菁;叶立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黄陂区是武汉市的远郊区,城区基础建设和经济条件与市区有一定差距.自1986年全方位灭鼠一役达标以来,每年均开展两次较大规模灭鼠活动.
作者:韩金一;邓泽义;胡勇;秦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黑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高达72.91/10万,是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004-2006年我们根据黑河市HFRS发病及鼠间疫情监测情况,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材料与方法人间疫情资料来自各市(县、区)网络直报年度报告统计;人口资料来自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鼠密度来自各市(县、区)每年的监测数据.
作者:刘敏;李龙;范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在苏丹维和区观察比较奋斗呐和大灭杀虫剂浸泡蚊帐对蚊、蝇和其他昆虫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 选用奋斗呐(30 mg·ai/m2)和大灭(20 mg·ai/m2)浸泡军用蚊帐,检测对蚊、蝇和其他昆虫的杀灭效果.结果 大灭浸泡蚊帐后第27天,对蚊类还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奋斗呐浸泡蚊帐后第21天的杀灭效果明显下降,帐顶死蚊数仅为浸泡蚊帐第9天的33%.比较大灭组与奋斗呐组第21天帐顶蚊(蚊:Z=2.373,P=0.015)和第24天帐顶蝇及其他昆虫死亡数(蝇:Z=1.783,P=0.047;其他昆虫:Z=2.096,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死亡数明显较后者为多.结论 2种杀虫剂浸泡蚊帐后均能达到防治有害昆虫的目的 ,但大灭的持效时间更长,效果更好些.
作者:周光智;李子建;许锋;程绪浩;薛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鼠密度是反映鼠类种群数量的指标.调查鼠密度的方法较多,可分为间接数量调查法、直接数量调查法、绝对数量调查法及粘捕法,但各具优缺点.
作者:朱小平;余其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蜚蠊种类、密度和抗性状况,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粘蟑纸法调查蜚蠊密度,果酱瓶法调查蜚蠊的抗药性情况.结果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调查蜚蠊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其密度在0.07~0.97只/(张·夜)之间;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是敏感品系的8.9倍,是溴氰菊酯的3.9倍,是DDVP及氯氰菊酯的1.7和2.2倍.结论 蜚蠊密度在6-10月为高峰期;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已产生抗性.
作者:陈志龙;杨维芳;褚宏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ELISA.方法 应用重组汉坦病毒(HV)NP抗原e1.3S作为包被抗原和e6-119-HRP作为酶标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总抗体,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相比较.结果 共检测188份人血清和378份鼠血清标本,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7.70%.以IFA为参照标准,双抗原夹心法ELISA的敏感性为97.54%,特异性为97.87%.结论 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HFRS血清总抗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吴守丽;何似;李世清;林代华;李述扬;陈亮;严延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7年6月6日,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血清学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1例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该患者居住在济南市章丘市文祖镇某村.接到报告后,济南市CDC会同章丘市CDC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作者:马祖芳;杨林;耿兴义;单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河北省北部,东经144°45′,北纬42°04′,处于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地区[1].境内具有地势高、起伏缓和、低山丘陵交错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类型[2].属于阴山山脉东沿的一部分[3].在不同的地理景观类型中分布着不同啮齿动物,探讨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分布及数量,为鼠疫疫情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雪冬;李振海;史献明;张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建立系统全面的狂犬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狂犬病暴露者流行态势,了解其流行规律及动物伤人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昆山市2006年6550例狂犬病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王文明;薛黎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5-9月,古田县松吉乡在开展鼠疫监测工作中,捕获野栖鼠40只,其中板齿鼠17只(误定为青毛鼠).我们于9月25日深入现场,对部分鼠类进行了鉴定,并及时给予了更正.
作者:袁高林;林建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昌平区鼠密度变化情况,为科学灭鼠提供依据,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于2002-2006年连续对辖区内的居民住宅及周围环境的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洪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林蛙是珍贵的野生动物,俗称哈什蚂.近年来由于森林资源大量砍伐,林蛙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其生存条件恶化.另外,个别地域发生病虫害,从而导致野生林蛙资源日趋减少.为此,我们根据毛细线虫危害蛙卵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和时间,提出综合防制对策.
作者:王殿辉;李树彬;任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