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陈卫银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的退变,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骨刺形成,以及相邻的3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造成对脊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从而引起颈肩背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1].笔者查阅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中医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王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感冒的疗效.方法:对20例感冒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拔罐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15例,占75%;好转4例,占20%;无效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感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葛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呃逆俗称打嗝,是因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运动,使胸脘内压力减轻而产生的胸内不适感.健康人受精神刺激或快速吞咽干燥食物而同时较少饮水时亦可诱发该证.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胃气上逆动膈,与饮食不节、过食寒凉、情志不和、郁怒伤肝或素体虚弱等有关[1].笔者运用体针结合耳针治疗肝气郁滞型呃逆1例,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怡璇;郑海梅;赵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1].目前治疗心肌缺血主要以西药为主,但随着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在改善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干预炎症反应、减轻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血管内皮因子等抗心肌缺血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具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因此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血通络作用的抗心肌缺血中药成为了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中药包括含有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酚酸类等化合物的中药.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杨周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脾胃湿热动物模型.方法: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脾胃湿热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慢急性联合应激动物模型,在一定时间内综合运用腹泻指数、痛阈与肠道敏感性、体质量、行为/心理(敞箱实验、糖水摄取量等)检测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脾胃湿热动物模型在粪便性状评分、痛阈评分、敞箱实验积分及糖水摄取偏嗜度方面均优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脾胃湿热动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肠易激综合征部分症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作者:徐秋颖;韩佩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戴安伟教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经验.戴教授认为,放射线是热毒之邪,易耗气伤阴.放射性肺炎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总属气阴两伤,兼有热毒、痰浊、血瘀.治疗以益气养阴、清肺化痰、解毒活血为大法.临床分为4型辨证论治.阴伤肺燥证,治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气虚血瘀证,治以补肺益气,活血化瘀,方用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痰热郁肺证,治以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毒热炽盛证,治以清热解毒,宣降肺热,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并自拟黄芪三参饮专方专治,疗效颇佳.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作者:马伟伟;戴安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眼科严重的致盲疾病之一.眼底可见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甚至并发玻璃体积血等症状.根据眼底病变情况可将DR分为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时期DR的治疗,现代医学可采取口服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的药物、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等方式治疗,中医学采用中药口服、针灸、中药外治等方式治疗,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各个时期的DR均可达到可观的治疗效果.现将中西医治疗DR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赵芳;缪晚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孕患者的治疗.目前单周期妊娠率高可达60%[1],然而总体妊娠率徘徊在30~45%[2].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影响总体妊娠率的关键问题[1].现阶段对于RIF的原因尚不明确,亦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就目前对RIF的认识及相关中西医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贾亚楠;张勤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究痔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与保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湖南省内6家三级医院肛肠科门诊和住院部的痔病发作期患者978例,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痔病静息期志愿者285例,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既往史及家族史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痔病发作期患者中,年龄大、喜食辛辣、长期久坐、家族有痔疮史以及有便秘、肠道炎症或妊娠史所占的比例比静息期志愿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性别及职业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痔病的发病与年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家族史、长期肠道刺激及妊娠史有关,与性别及职业无关.
作者:宾东华;李逵;王爱华;严健;曾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刘文峰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载,学验俱丰,善于将中医理论融会于内科常见病症,处方选药多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与传统中药理论,兼顾标本,并研制“糖利平胶囊”、“降脂抗凝颗粒”、“百部止咳糖浆”、“骨质增生胶囊”等院内制剂,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于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侍诊其左右,获益颇多,现将刘老寒温并用治疗胃溃疡之典型验案1则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郑亚青;王德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腰除弊汤配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腰除弊汤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 (P <0.05).两组JOA、VA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腰除弊汤配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尹雪丰;肖四旺;陈孟交;尤冬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引起该症状的疾病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并且各种疾病引起眩晕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西医多对症治疗,控制其特发症状,而中医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通过“望、闻、问、切”确定导致该症状的病因,分析其症状,从而确立正确的理法方药.王季良老师从医30余年,临床治愈许多疑难杂症,现将其治疗眩晕1例介绍如下.
作者:牛淑娴;王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肾脏是常受累的重要器官,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的首位[1],狼疮性肾炎(LN)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L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不能达到缓解,或缓解后复发[3].有学者对1999年至2011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所收录的核心期刊,具有西药对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LN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LN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4].
作者:张兴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苓蔻人参汤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9例采用苓蔻人参汤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67例采用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腹泻、脓血便、腹痛和肠镜变化.6个月后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5%,对照组为7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脓血便、腹痛、肠镜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蔻人参汤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傅军伟;王明华;陆彩忠;孔芳怡;曾代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程燕教授治疗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经验.程教授认为,本病早期以痰热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气虚、阴虚错杂为患,故治当在清肺化痰、理气活血的基础上佐以益气养阴之品.初期宜开肺化痰,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迁延期宜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益气活血,主方加行气活血、益气养阴之品治疗;恢复期固本为主,兼除余邪,治以养阴润肺,培补脾肾,燥湿化痰.
作者:郝巧茸;程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寒热证型与甲状腺激素、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取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另40只各取20只分别制备热证及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设为热证模型组和寒证模型组,比较3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后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四碘甲状腺氨酸(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6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且热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寒证模型组.结论:寒热证模型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同,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均是形成寒热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魏歆然;魏高文;刘芸青;戴馨;朱旭;裴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以小鼠痛阈值和扭体次数为评价指标,研究复方芩柏颗粒相关镇痛作用的机制;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考察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芩柏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痛阈值增高、耳廓肿胀程度及肿胀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作者:王晓燕;王真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刘光宪师从其父——全国名老中医刘炳凡,继承其脾胃学思想,治病首重脾胃,治疗肿瘤亦然.其方看似平淡,其效却甚显著.胰腺癌在恶性肿瘤中治疗比较棘手,病情隐匿、发展迅速,发病到病死往往只有几个月,普遍生存期为3~6个月.胰腺为脾经所辖,一般认为胰腺癌属中医学“癥瘕”、“腹痛”、“黄疸”等范畴,病变责之肝、脾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脾湿困郁是本病主要病因.
作者:颜学桔;周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调剂中药饮片时出现差错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所以必须对调剂差错加以防范.本文探讨了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的常见差错,包括审方差错、调配差错、复核、包装及发药差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药饮片调剂常见差错的解决对策,包括提高专业技能,保证调配流程的规范化;注意做好审方及核对工作,杜绝调剂错误;认真发药,避免患者取药差错.
作者:陆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可能的疾病[1],是以黏膜下胶原堆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纤维化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口干、灼痛、进刺激性食物疼痛、进行性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以及我国台湾、湖南、海南等地[2],与咀嚼槟榔关系密切.咀嚼槟榔是一个独立的OSF危险因素[3],咀嚼槟榔者发生OSF的危险是不咀嚼槟榔者的32 ~109.6倍[4].
作者:李习雄;胡冠英;苗维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