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伶;彭卓嵛;苏攀
中药调用疗法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以“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平衡为理论依据,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结合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卵泡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整体上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中药序贯疗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IVF-ET)技术是指从女方卵巢内取出卵子,在体外与精子受精后,胚胎培养2 ~5d,再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移植到宫腔内,使其着床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俗称“试管婴儿”技术.1978年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1例“试管婴儿”,这是不育症治疗史上的里程碑[2].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采用中药调周法从整体上对IVF-ET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并在提高妊娠率、降低和治疗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蒋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玄府理论”起源于《内经》,后经诸多医家研究发展,逐渐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玄府理论”与皮肤病外治法的内在联系及机制.认为玄府开阖失司是皮肤病的根本病机,调节玄府开阖功能是皮肤病的治疗大法,而外治法作为皮肤病治疗的重要方法,尤应注重调节玄府开阖功能.
作者:田淑娥;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消化道肿瘤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肿瘤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笔者在长期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辨证分型的不同,总结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见中医治疗7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文莉;张俐敏;周娴芳;史勤;吴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变异性湿疹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以皮肤皮疹特点命名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病情缠绵难愈,瘙痒剧烈,常反复发作,临证难治度较高[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西医多采用抗组胺药、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外用及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运用中药汤剂煎水浴足治疗者尚在少数,雷鸣教授外用中药浴足治疗变异性湿疹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验案1则报告如下.
作者:谭丽蓉;张岩岩;雷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扶正消癥方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扶正消癥方加减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瘤体、中医证候、生活质量(KPS)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瘤体稳定率(CR +PR +SD)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疗组为81.0%,对照组为55.0%;KPS总有效率(提高+稳定)治疗组为81.0%,对照组为60.0%;毒副反应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66.7%、33.3%、47.6%、42.9%,对照组则分别为85.0%、60.0%、70.0%、75.0%,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扶正消癥方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能够稳定瘤体,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与骨髓抑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简小兰;蒋益兰;曾普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拔河针法”与普通针剌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河针法”治疗该病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组与对照组2组各20例,治疗组予“拔河针法”治疗,对照1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对照2组予常规针刺配以电针治疗,观察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1组为70%,对照2组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拔河针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海峰;顾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刘光宪师从其父——全国名老中医刘炳凡,继承其脾胃学思想,治病首重脾胃,治疗肿瘤亦然.其方看似平淡,其效却甚显著.胰腺癌在恶性肿瘤中治疗比较棘手,病情隐匿、发展迅速,发病到病死往往只有几个月,普遍生存期为3~6个月.胰腺为脾经所辖,一般认为胰腺癌属中医学“癥瘕”、“腹痛”、“黄疸”等范畴,病变责之肝、脾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脾湿困郁是本病主要病因.
作者:颜学桔;周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散外敷疮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54%,对照组为6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疮面愈合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能促进压疮愈合,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世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寒热证型与甲状腺激素、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取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另40只各取20只分别制备热证及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设为热证模型组和寒证模型组,比较3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后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四碘甲状腺氨酸(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6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且热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寒证模型组.结论:寒热证模型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同,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均是形成寒热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魏歆然;魏高文;刘芸青;戴馨;朱旭;裴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的退变,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骨刺形成,以及相邻的3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造成对脊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从而引起颈肩背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1].笔者查阅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中医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王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访谈本院60名护士,从社会因素、工作压力、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沟通技巧、地位和资历因素、待遇问题6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护际关系的原因,进而探讨从领导者的支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管理情绪、加强沟通,不断学习、提高修养4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和谐的护际关系.
作者:李艳红;计敏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熊爱民老师立足于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病因关键在于无菌性炎症,诊断关键是分清椎管内还是椎管外炎症,用银质针分部加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向芳;李洪亮;龙抗胜;薛智慧;陈果;李铁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肾脏是常受累的重要器官,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的首位[1],狼疮性肾炎(LN)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L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不能达到缓解,或缓解后复发[3].有学者对1999年至2011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所收录的核心期刊,具有西药对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LN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LN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4].
作者:张兴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本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也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对SCI基础研究的广泛开展,人们对SCI的损伤机制和病理改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其致伤原因多样化、复杂化[1-2],临床上治疗SCI的药物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治疗作用也是各有优缺.本文就近年来SCI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乐乐;郗海涛;辛景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姚国美论治泄泻的经验.姚氏认为,泄泻一症,风、寒、热、湿皆能为患,又必以湿为主;临床分为湿淫、寒湿、风热、阳明热邪、暑邪、阳虚及兼夹证进行辨证施治,并提出治泄泻不应拘泥于“治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思想.
作者:蒙红华;林华胜;周衡;祁昌杰;余九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龙葵总碱对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确定龙葵总碱抑制RPMI8226细胞生长的适浓度和适时间.方法:培养RPMI8226细胞,加入龙葵总碱,设置800、400、200、100、50、25、12.5、6.25、3.125mg/L共9个浓度梯度,另设立空白对照组(0mg/L),分别于24、48、72h以MTT法测定龙葵总碱对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Annexin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获得细胞凋亡数据后用ModFitLT软件进行细胞凋亡相对定量分析.结果:龙葵总碱可抑制RPMI8226细胞株的增殖,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5 mg/L龙葵总碱处理RPMI8226细胞48h为适作用浓度和时间.Annexin V/PI法证实了龙葵总碱可以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凋亡.结论:龙葵总碱可抑制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龙葵总碱可以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凋亡.
作者:刘璇;郝敬全;温少瑾;江劲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傅青主女科》论及血崩之章节尤重贯众炭一味,其用“极效”、“尤妙”形容,足见青主先生对此药的独具匠心.平素用贯众多于清热解毒,岂不知其炒炭之后实为治血崩证之良药.笔者通过浅析傅氏对此药的炮制、剂量及其功效的运用,加之现代药理研究知识的佐证,体现出贯众炭为治血崩之良药.
作者:邢霓;曾倩;王田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1].目前治疗心肌缺血主要以西药为主,但随着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在改善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干预炎症反应、减轻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血管内皮因子等抗心肌缺血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具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因此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血通络作用的抗心肌缺血中药成为了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中药包括含有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酚酸类等化合物的中药.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杨周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调剂中药饮片时出现差错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所以必须对调剂差错加以防范.本文探讨了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的常见差错,包括审方差错、调配差错、复核、包装及发药差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药饮片调剂常见差错的解决对策,包括提高专业技能,保证调配流程的规范化;注意做好审方及核对工作,杜绝调剂错误;认真发药,避免患者取药差错.
作者:陆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李孔定学术理论精辟,临床经验丰富.文章通过对李老大量原始医案及笔记的整理研究,总结了李老诊治崩漏的特点.李老认为崩漏其本在于冲任损伤、经血失约,其标是血瘀,治疗上将益气活血贯穿始终,重视因人制宜,提倡治中州以复旧,尊崇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并自创驻崩汤.
作者:黄凤蝶;黄萍;韦满;沈其霖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