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胜利油田地区刺扰伊蚊生态习性调查

刘东华;曹官时

关键词:胜利油田, 油田地区, 刺扰伊蚊, 生态, 黄河三角洲, 黄河淤积, 海拔高度, 孳生地, 大面积, 杂草, 水流, 湿地, 平原, 积滞, 红柳, 灌木, 东经, 北纬
摘要: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三角洲,位于东经118°30′~119°30′,北纬37°30′~38°30′,是黄河淤积形成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凹,海拔高度平均在3.5 m以下,易形成水流积滞,多年后出现了大面积湿地,繁生了大量的红柳灌木丛和杂草,从而形成了众多的刺扰伊蚊孳生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声波驱蚊器及其驱蚊效果

    随着世界各地登革热的流行和城市黄热病的重新出现,防止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albopictus)的叮咬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为使人们免受蚊叮之苦,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厂家纷纷将其开发的超声波和次声波驱蚊器投放市场[1].

    作者:傅桂明;莫建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现场应用杀虫烟剂灭蟑效果观察

    蜚蠊是重要的室内卫生害虫,由于其繁殖快,数量多,常栖息在缝隙中,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燃放杀虫烟剂熏杀蜚蠊的效果,我们于2004年9月进行了现场观察.

    作者:张昕;曹君;刘会玲;刘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YZ-X型智能数字化鼠密度监控系统

    鼠类危害严重,不仅能传播30多种疾病,而且大量盗食、污染粮食,破坏农业生产.据统计,全世界鼠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相当于25个贫穷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从军事、工业、交通、通讯角度看,鼠类往往破坏供电和电讯设施,造成事故,每年经济损失不可估计.

    作者:杨振洲;贾瑞忠;王雪松;史慧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西野生动物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意义

    目的查明广西境内野生动物SARS冠状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广西境内15种117只野生动物及99只人工养殖的果子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病毒核酸.结果15种野生动物中鸟类及爬行类动物血清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0.0%,哺乳类动物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人工养殖的果子狸咽拭子及肛拭子标本未检出SARS冠状病毒核酸.结论野生动物中鸟类及爬行类动物SARS冠状病毒感染率较高,可能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或储存宿主.

    作者:谭毅;卓家同;刘巍;杨庆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蚂蚁与人类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的许多病原,包括许多单细胞原虫类、全部吸虫类、绦虫类及一些线虫类,它们全程生活史中除有成虫期寄生的终期宿主(Final host)外,还需要有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供幼虫期寄生和发育,有的种类其幼虫期还需要到第二中间宿主(Secondary intermediate host)体内继续发育才能成熟达到可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作者:唐崇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家蝇抗菌肽对弓形虫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家蝇抗菌肽对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家蝇幼虫针刺感染细菌,诱导其产生抗菌肽,以离心法提取其血淋巴中所含的抗菌肽.结果家蝇血淋巴中抗菌肽有杀伤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结论提取的血淋巴中含有抑制弓形虫的成分.

    作者:赵瑞君;刘成芳;董建臻;李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别

    目的了解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国家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异同,初步建立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广东省吴川红火蚁蚁巢和各个虫态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果广东省吴川红火蚁卵、幼虫、蛹、成虫的基本形态特征及成虫的鉴别特征用图片的形式给出.蚁巢中可见蚁后、工蚁和兵蚁,生殖季节可见雌雄婚飞蚁;成熟蚁巢为蜂窝状,并突出地面形成高大蚁丘,随机测量30个,平均高(26.00±7.42)cm,平均直径(82.00±41.04)cm.结论广东省吴川发现的红火蚁与我国台湾省、美国等地入侵红火蚁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形态学鉴定为入侵红火蚁.

    作者:林立丰;段金花;卢文成;易建荣;张贤昌;蔡松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研究

    目的掌握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种类、构成及与寄主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我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共判定染疫蚤3种,其中宽圆纤蚤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蚤.结论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宽圆纤蚤为次要媒介,但二蚤对鼠疫的流行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合智;刘满福;李玉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淡色库蚊对残杀威的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研究

    目的探讨淡色库蚊残杀威抗性品系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标准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回归方程及抗性倍数.结果经过43代的选育,抗残杀威品系的抗性达11.26倍.在21代时,对残杀威、DDVP、氯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4、2.68、7.00、1.74、1.70;到第30代时分别为11.34、2.85、8.07、2.00、1.80;到39代时对残杀威的抗性为11.78倍,对DDVP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3.35和9.71倍.结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亦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作者:江洪涛;甄天民;王怀位;程鹏;孙传红;王海防;王新国;赵玉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型积水蚊虫孳生地类型及分布

    安阳市以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淡色库蚊昼夜活动叮人吸血,多孳生于水体污染的坑、塘、沟、渠、下水道等场所;白纹伊蚊以白天叮人吸血为主,多孳生于小型积水中.为掌握我市各积水类型的蚊虫孳生分布情况,2004年7月20日至8月10日,我们在文峰、北关、殷都、龙安4个城区展开了调查.

    作者:王文志;张曙光;孟风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绍兴市区蜚蠊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绍兴市区位于浙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约1 000 mm,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蜚蠊的生长繁殖.自1987年以来,我市将蜚蠊列为四害防治的重点对象[1].为掌握市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并为制定防制措施以及灭蜚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对市区蜚蠊种群分布、侵害状况及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理;潘国绍;何学军;李国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畜用布氏菌S105活菌苗的研究与应用

    布氏菌病(布病)是世界性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国内外研究证明,以菌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是控制布病的有效方法.现国内外认可的有效布氏活菌苗有S19、Rev-1、S2及M5,但这些菌苗均不能给孕畜皮下注射,否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菌苗性流产.

    作者:王淑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于统计学符号规范化要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国PCO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更重视生活质量,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环境的改善,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栖息条件也得到改善,其危害亦更加严重,人们对四害防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作者:任清明;张玉清;刘勇;么辉;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巫闾山蚊虫种类名录

    医巫间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笔者等对医巫闾山的蚊虫种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隶属2亚科3属8种,具体名录如下:

    作者:焦永利;杜希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沙地草场1991~1998年鼠类群落演替.方法1991~1998年每年4~10月中旬在达拉特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的不同生境内,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调查生境共有10种鼠栖息,分别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三趾心颅跳鼠、小毛足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达乌尔黄鼠、褐家鼠和小家鼠.1991~1998年,鼠类群落结构由以喜干旱的荒漠草原鼠类为主(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和子午沙鼠)演替为以较喜湿的典型草原鼠类为主(黑线仓鼠).结论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鼠类群落的演替是由于该地实行围封、种草、种树的草场改良措施,使鼠类栖息环境发生了变化,即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减少,固定沙地增多引起的.

    作者:董维惠;侯希贤;杨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宝安新城区蚊虫种群动态调查

    为了解深圳市宝安新城区蚊虫种群动态情况,从而为有效控制该区蚊虫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9~11月对城区内蚊虫孳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成蚊季节消长加以分析.

    作者:罗维沛;陈钦撰;洪延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台县2001 至 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HFRS疫情资料,人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调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1~2003年全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1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4/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3.23:1(126/39),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1.82%.室内鼠密度平均为2.51%,野外为5.22%,总鼠密度为4.53%,鼠带病毒率平均为16.38%.病人血清阳性率81.37%.结论天台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预防力度.

    作者:崔清荣;庞卫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汉坦病毒G2糖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构建汉坦病毒(HV)Z10株包膜糖蛋白G2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探索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在免疫荧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质粒pUCm-Z10M为模板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Z10株G2基因片段,将G2片段克隆入pUCm-T质粒载体,碱法提取质粒pUCm-Z10-G2,酶切后将回收片段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构建重组体pFastBacHTa-Z10-G2,重组体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DH10Bac后,经2轮筛选,提取重组质粒转染昆虫细胞sf9,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表达的G2蛋白.结果获得含有编码HV Z10株的包膜糖蛋白G2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昆虫细胞表达出G2蛋白,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阳性血清反应,昆虫细胞内呈现特异性环状荧光.检测40份HFRS血清,与全病毒细胞抗原片的符合率为95%.结论成功构建HV Z10株包膜糖蛋白G2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可利用重组G2蛋白检测HV感染.

    作者:朱国献;朱函坪;梁伟峰;姚苹苹;朱智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窦毛细血管瘤被误诊为包虫病一例报告

    云南省包虫病以前发病极少.大理州目前包虫病发病数量亦较少,但近年来由于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宠物热的兴起,该病有上升趋势.由于当地医生对包虫病诊断缺乏经验,笔者现报告1例被误诊为包虫病的肝窦毛细血管瘤病例.

    作者:柯春荣;李汝昌;罗剑龙;段炳华;杨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