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清除方法及防治策略

纪勇

关键词:计算机, 病毒, 种类, 清除, 方法及, 信息系统, 编制技术, 信息化, 应用, 经历
摘要:计算机病毒从其产生至今,世界上病毒的数量已经发展到近5万种,病毒的种类和编制技术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有近千种,并且有些病毒给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很大破坏,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绍兴市区蜚蠊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绍兴市区位于浙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约1 000 mm,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蜚蠊的生长繁殖.自1987年以来,我市将蜚蠊列为四害防治的重点对象[1].为掌握市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并为制定防制措施以及灭蜚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对市区蜚蠊种群分布、侵害状况及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理;潘国绍;何学军;李国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国PCO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更重视生活质量,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环境的改善,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栖息条件也得到改善,其危害亦更加严重,人们对四害防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作者:任清明;张玉清;刘勇;么辉;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利用热烟雾杀灭农贸市场内蜚蠊的效果观察

    热烟雾杀虫早用在林业方面并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卫生害虫防制方面,利用热烟雾对城市下水道、化粪池、垃圾中转站等的蜚蠊亦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为了解热烟雾对农贸市场内蜚蠊的杀灭效果进行了本试验.

    作者:潘南燕;王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于农村巩固无鼠害成果的探讨

    目前,吉林省各地都在创建和巩固基本无鼠害城镇活动.如何将已取得的灭鼠成果得以长期巩固,笔者认为,应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实施环境综合防治与科学灭鼠等方法相结合,将鼠类长期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就此,对农村灭鼠巩固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朱聪;王丽娟;朱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淡色库蚊对残杀威的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研究

    目的探讨淡色库蚊残杀威抗性品系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标准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回归方程及抗性倍数.结果经过43代的选育,抗残杀威品系的抗性达11.26倍.在21代时,对残杀威、DDVP、氯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4、2.68、7.00、1.74、1.70;到第30代时分别为11.34、2.85、8.07、2.00、1.80;到39代时对残杀威的抗性为11.78倍,对DDVP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3.35和9.71倍.结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亦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作者:江洪涛;甄天民;王怀位;程鹏;孙传红;王海防;王新国;赵玉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研究

    目的掌握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种类、构成及与寄主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我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共判定染疫蚤3种,其中宽圆纤蚤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蚤.结论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宽圆纤蚤为次要媒介,但二蚤对鼠疫的流行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合智;刘满福;李玉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炭疽芽孢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炭疽芽孢杆菌按Bergey分类属于杆菌科需氧芽孢杆菌属(Cohn 1872)群Ⅰ中菌体在0.9?m以上的一簇.其中包括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腊样芽孢杆菌(B.cereus)、蕈状芽孢杆菌(B.mycoides)、假真菌样芽孢杆菌(B.pseudomycoides)、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和B.weihenstephanensis菌.

    作者:田国忠;俞东征;海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清除方法及防治策略

    计算机病毒从其产生至今,世界上病毒的数量已经发展到近5万种,病毒的种类和编制技术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有近千种,并且有些病毒给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很大破坏,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作者:纪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型积水蚊虫孳生地类型及分布

    安阳市以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淡色库蚊昼夜活动叮人吸血,多孳生于水体污染的坑、塘、沟、渠、下水道等场所;白纹伊蚊以白天叮人吸血为主,多孳生于小型积水中.为掌握我市各积水类型的蚊虫孳生分布情况,2004年7月20日至8月10日,我们在文峰、北关、殷都、龙安4个城区展开了调查.

    作者:王文志;张曙光;孟风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西野生动物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意义

    目的查明广西境内野生动物SARS冠状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广西境内15种117只野生动物及99只人工养殖的果子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病毒核酸.结果15种野生动物中鸟类及爬行类动物血清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0.0%,哺乳类动物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人工养殖的果子狸咽拭子及肛拭子标本未检出SARS冠状病毒核酸.结论野生动物中鸟类及爬行类动物SARS冠状病毒感染率较高,可能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或储存宿主.

    作者:谭毅;卓家同;刘巍;杨庆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家蝇抗菌肽对弓形虫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家蝇抗菌肽对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家蝇幼虫针刺感染细菌,诱导其产生抗菌肽,以离心法提取其血淋巴中所含的抗菌肽.结果家蝇血淋巴中抗菌肽有杀伤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结论提取的血淋巴中含有抑制弓形虫的成分.

    作者:赵瑞君;刘成芳;董建臻;李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别

    目的了解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国家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异同,初步建立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广东省吴川红火蚁蚁巢和各个虫态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果广东省吴川红火蚁卵、幼虫、蛹、成虫的基本形态特征及成虫的鉴别特征用图片的形式给出.蚁巢中可见蚁后、工蚁和兵蚁,生殖季节可见雌雄婚飞蚁;成熟蚁巢为蜂窝状,并突出地面形成高大蚁丘,随机测量30个,平均高(26.00±7.42)cm,平均直径(82.00±41.04)cm.结论广东省吴川发现的红火蚁与我国台湾省、美国等地入侵红火蚁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形态学鉴定为入侵红火蚁.

    作者:林立丰;段金花;卢文成;易建荣;张贤昌;蔡松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于招标采购公共环境卫生杀虫药物定价初探

    目的招标采购公共环境卫生杀虫药物定价.方法归一法、系数法、公式法.结果招标采购时将不同成分、不同含量、不同剂型的卫生杀虫剂通过公式法计算出产品价格.结论通过公式法,将卫生杀虫剂的招标定价简单化.

    作者:秦典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河南油田新疆石油探区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查明河南油田所属新疆石油探区人群莱姆病感染与发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检测.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病例诊断.统计学分析采用?2检验.结果分别进行了5次调查,共计7 956人,检测到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IgM)阳性者1 037份,感染率为12.07%~14.07%,平均感染率为13.03%.不同职业人群中,莱姆病感染率以野外勘探开发组高(16.36%),野外建设施工组次之(12.63%),后勤服务组低(7.58%),3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1.1,P<0.01).感染者中年龄小6岁,大61岁,但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1,P>0.1).诊断为莱姆病者665例,患病率为8.36%.结论河南油田新疆石油探区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并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莱姆病的防治,以保护其健康.

    作者:孙恒松;田桢;耿震;侯学霞;郝琴;蒋毅;吕冰;万康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黄胸鼠对大隆的实验室抗药性测定

    目的停止使用溴敌隆3年后,观察黄胸鼠对大隆的抗药性变化,为鼠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无选择性试验方法,检测黄胸鼠对大隆的抗药性.结果20只黄胸鼠摄食0.005%大隆颗粒毒饵4~11d,11 d内全部死亡,20只黄胸鼠摄食0.01%大隆颗粒毒饵3~6 d,6 d内全部死亡.经出血情况观察,证实均为抗凝血灭鼠剂所致.结论黄胸鼠对大隆未产生抗药性,可以用大隆防制害鼠.

    作者:肖奇友;王军建;龙浩宇;黄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现场应用杀虫烟剂灭蟑效果观察

    蜚蠊是重要的室内卫生害虫,由于其繁殖快,数量多,常栖息在缝隙中,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燃放杀虫烟剂熏杀蜚蠊的效果,我们于2004年9月进行了现场观察.

    作者:张昕;曹君;刘会玲;刘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台县2001 至 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HFRS疫情资料,人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调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1~2003年全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1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4/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3.23:1(126/39),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1.82%.室内鼠密度平均为2.51%,野外为5.22%,总鼠密度为4.53%,鼠带病毒率平均为16.38%.病人血清阳性率81.37%.结论天台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预防力度.

    作者:崔清荣;庞卫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媒昆虫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病媒昆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杀虫剂的选择下,带有抗性基因的昆虫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结果[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病媒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笔者主要就病媒昆虫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郭丽;沈孝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蚂蚁与人类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的许多病原,包括许多单细胞原虫类、全部吸虫类、绦虫类及一些线虫类,它们全程生活史中除有成虫期寄生的终期宿主(Final host)外,还需要有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供幼虫期寄生和发育,有的种类其幼虫期还需要到第二中间宿主(Secondary intermediate host)体内继续发育才能成熟达到可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作者:唐崇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汉坦病毒G2糖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构建汉坦病毒(HV)Z10株包膜糖蛋白G2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探索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在免疫荧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质粒pUCm-Z10M为模板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Z10株G2基因片段,将G2片段克隆入pUCm-T质粒载体,碱法提取质粒pUCm-Z10-G2,酶切后将回收片段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构建重组体pFastBacHTa-Z10-G2,重组体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DH10Bac后,经2轮筛选,提取重组质粒转染昆虫细胞sf9,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表达的G2蛋白.结果获得含有编码HV Z10株的包膜糖蛋白G2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昆虫细胞表达出G2蛋白,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阳性血清反应,昆虫细胞内呈现特异性环状荧光.检测40份HFRS血清,与全病毒细胞抗原片的符合率为95%.结论成功构建HV Z10株包膜糖蛋白G2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可利用重组G2蛋白检测HV感染.

    作者:朱国献;朱函坪;梁伟峰;姚苹苹;朱智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