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清除方法及防治策略

纪勇

关键词:计算机, 病毒, 种类, 清除, 方法及, 信息系统, 编制技术, 信息化, 应用, 经历
摘要:计算机病毒从其产生至今,世界上病毒的数量已经发展到近5万种,病毒的种类和编制技术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有近千种,并且有些病毒给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很大破坏,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家蝇雄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目的研究家蝇雄成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变化,测定雄成虫家蝇对常用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参照WHO成蝇抗药性测定的点滴法,测定羽化后1~8日龄的家蝇雄成虫(在未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室内饲养30多年)对溴氰菊酯的LD50值;比较研究4日龄家蝇雄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家蝇雄虫羽化1~4 d后,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较差,其LD50为0.000 41~0.001 17 ?g穉.i/♂,显著低于5~8 d的敏感性(LD50为0.000 14~0.000 28 ?g a.i./♂),4日龄家蝇雄成虫对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毒死蜱、敌敌畏、胺菊酯的LD50分别为0.000 39、0.000 63、0.002 80、0.003 04、0.030 09、0.059 44和0.062 48?g穉.i/♂,敏感性依次降低.结论家蝇对化学药剂的敏感性与性别和药剂的类型有关.

    作者:徐菲;孟凤霞;刘起勇;张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窦毛细血管瘤被误诊为包虫病一例报告

    云南省包虫病以前发病极少.大理州目前包虫病发病数量亦较少,但近年来由于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宠物热的兴起,该病有上升趋势.由于当地医生对包虫病诊断缺乏经验,笔者现报告1例被误诊为包虫病的肝窦毛细血管瘤病例.

    作者:柯春荣;李汝昌;罗剑龙;段炳华;杨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西野生动物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意义

    目的查明广西境内野生动物SARS冠状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广西境内15种117只野生动物及99只人工养殖的果子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病毒核酸.结果15种野生动物中鸟类及爬行类动物血清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0.0%,哺乳类动物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人工养殖的果子狸咽拭子及肛拭子标本未检出SARS冠状病毒核酸.结论野生动物中鸟类及爬行类动物SARS冠状病毒感染率较高,可能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或储存宿主.

    作者:谭毅;卓家同;刘巍;杨庆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现场应用杀虫烟剂灭蟑效果观察

    蜚蠊是重要的室内卫生害虫,由于其繁殖快,数量多,常栖息在缝隙中,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燃放杀虫烟剂熏杀蜚蠊的效果,我们于2004年9月进行了现场观察.

    作者:张昕;曹君;刘会玲;刘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东佛山机场鸟类群落生态及鸟撞预防的研究

    目的研究广东佛山机场及周边地区鸟类的生态规律和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预防鸟撞措施,为鸟撞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鸟类分布的生境选择固定样线,观察1年,数据分析采用密度、重要性值、分布系数等参数.结果通过对佛山机场及附近6种生境的6条样带调查,记录到鸟类49种,分属10目23科.重要性值分析表明,重要的种类有6种,即池鹭、白鹭、小白腰雨燕、家燕、金腰燕、白头鹎.按鸟类的生境分布系数划分,广性分布有16种,占总种数的32.7%,构成了佛山机场各生境鸟类群落组成的主体.结论根据佛山机场和附近的鸟类组成及时空特征分析,构成鸟撞隐患的种类主要是水鸟和其他湿地鸟类.每年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是鸟撞事件发生几率大的季节.

    作者:朱世杰;常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声波驱蚊器及其驱蚊效果

    随着世界各地登革热的流行和城市黄热病的重新出现,防止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albopictus)的叮咬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为使人们免受蚊叮之苦,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厂家纷纷将其开发的超声波和次声波驱蚊器投放市场[1].

    作者:傅桂明;莫建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云南省山蚋亚属一新种描述 (双翅目:蚋科)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省采获的蚋属(Simulium)山蚋亚属(Montisimulium)一新种:维西山蚋[Simulium (Montisimulium)weisiense sp.nov.].

    作者:邓成玉;薛洪堤;陈汉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型积水蚊虫孳生地类型及分布

    安阳市以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淡色库蚊昼夜活动叮人吸血,多孳生于水体污染的坑、塘、沟、渠、下水道等场所;白纹伊蚊以白天叮人吸血为主,多孳生于小型积水中.为掌握我市各积水类型的蚊虫孳生分布情况,2004年7月20日至8月10日,我们在文峰、北关、殷都、龙安4个城区展开了调查.

    作者:王文志;张曙光;孟风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畜用布氏菌S105活菌苗的研究与应用

    布氏菌病(布病)是世界性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国内外研究证明,以菌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是控制布病的有效方法.现国内外认可的有效布氏活菌苗有S19、Rev-1、S2及M5,但这些菌苗均不能给孕畜皮下注射,否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菌苗性流产.

    作者:王淑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区分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

    目的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确定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的分类地位.方法分别提取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的DNA,确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总体积、反应条件.选取8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比较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基因组DNA多态性,从DNA水平鉴定这2种蜱.结果2种蜱仅有少部分DNA条带相同,大部分条带不同.结论RAPD技术可准确地鉴别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这2种形态特征十分相似的蜱种.

    作者:常德辉;杨银书;陶冶;赵红斌;第五进学;张继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绍兴市区蜚蠊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绍兴市区位于浙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约1 000 mm,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蜚蠊的生长繁殖.自1987年以来,我市将蜚蠊列为四害防治的重点对象[1].为掌握市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并为制定防制措施以及灭蜚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对市区蜚蠊种群分布、侵害状况及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理;潘国绍;何学军;李国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炭疽芽孢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炭疽芽孢杆菌按Bergey分类属于杆菌科需氧芽孢杆菌属(Cohn 1872)群Ⅰ中菌体在0.9?m以上的一簇.其中包括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腊样芽孢杆菌(B.cereus)、蕈状芽孢杆菌(B.mycoides)、假真菌样芽孢杆菌(B.pseudomycoides)、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和B.weihenstephanensis菌.

    作者:田国忠;俞东征;海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研究

    目的掌握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种类、构成及与寄主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我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共判定染疫蚤3种,其中宽圆纤蚤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蚤.结论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宽圆纤蚤为次要媒介,但二蚤对鼠疫的流行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合智;刘满福;李玉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长春市巩固灭蜚蠊达标成果工作总结

    长春市长期坚持开展蜚蠊密度监测及其生态学研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使灭蜚蠊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现将长春市巩固灭蜚蠊技术措施及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孙润亮;汤明;张莹;孙胜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YZ-X型智能数字化鼠密度监控系统

    鼠类危害严重,不仅能传播30多种疾病,而且大量盗食、污染粮食,破坏农业生产.据统计,全世界鼠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相当于25个贫穷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从军事、工业、交通、通讯角度看,鼠类往往破坏供电和电讯设施,造成事故,每年经济损失不可估计.

    作者:杨振洲;贾瑞忠;王雪松;史慧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利用热烟雾杀灭农贸市场内蜚蠊的效果观察

    热烟雾杀虫早用在林业方面并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卫生害虫防制方面,利用热烟雾对城市下水道、化粪池、垃圾中转站等的蜚蠊亦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为了解热烟雾对农贸市场内蜚蠊的杀灭效果进行了本试验.

    作者:潘南燕;王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媒昆虫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病媒昆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杀虫剂的选择下,带有抗性基因的昆虫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结果[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病媒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笔者主要就病媒昆虫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郭丽;沈孝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宝安新城区蚊虫种群动态调查

    为了解深圳市宝安新城区蚊虫种群动态情况,从而为有效控制该区蚊虫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9~11月对城区内蚊虫孳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成蚊季节消长加以分析.

    作者:罗维沛;陈钦撰;洪延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奋斗呐气溶胶喷雾杀灭蜚蠊效果观察

    为了解和掌握气溶胶喷雾技术在蜚蠊防制中的效果,探索有效控制蜚蠊密度的方法,我们选择区内4家蜚蠊侵害严重的饮食单位进行了现场试验.

    作者:贺洪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河南油田新疆石油探区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查明河南油田所属新疆石油探区人群莱姆病感染与发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检测.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病例诊断.统计学分析采用?2检验.结果分别进行了5次调查,共计7 956人,检测到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IgM)阳性者1 037份,感染率为12.07%~14.07%,平均感染率为13.03%.不同职业人群中,莱姆病感染率以野外勘探开发组高(16.36%),野外建设施工组次之(12.63%),后勤服务组低(7.58%),3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1.1,P<0.01).感染者中年龄小6岁,大61岁,但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1,P>0.1).诊断为莱姆病者665例,患病率为8.36%.结论河南油田新疆石油探区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并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莱姆病的防治,以保护其健康.

    作者:孙恒松;田桢;耿震;侯学霞;郝琴;蒋毅;吕冰;万康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