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谭丽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深刻认识缺血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4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14例给予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诊治,其他患者给予介入治疗,40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为95.0%。结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不明显,误诊率较高,给予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可避免误诊的发生,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1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联合硫糖铝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胃镜征象、临床表现、HP 检测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征象、病理活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患者 HP 检测好转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75mg 口服联合利凡诺120mg 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对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孕周在16-26周范围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米非司酮口服每12h 一次,每次75mg,连续服用3次,同时进行利凡诺120mg 在羊膜腔内进行注射用药。对照组仅仅使用利凡诺120mg 注射用药。而后观察两组引产情况。结果:在引产时间方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在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出血、宫颈撕裂等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一运用利凡诺注射用药相比,联合使用米非司酮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58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根治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手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在生存时间、转移复发等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性根治手术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唐光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结果探讨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2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145株,占72.5%,对于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具有良好的敏感度;检测出革兰阳性菌40株,占20%。对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药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此外,还检测出真菌15株,占7.5%。结论:在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中发现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丁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选取64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其疼痛发生率为3.13%、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7%同对照组患者的37.50%和75.00%相比,P<0.05。结论: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林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早期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我院38例早期行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38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及转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形态、触感等效果更加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早期患者,使用保乳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乳房形态、触感等方面,实际治疗效果与根治术无统计学差异,临床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使用早期保乳术治疗。

    作者:杨文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间的76例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每次卡培他滨的给药量为750mg/m3,每日2次,连续使用14d 后停止给药7d,21d 一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为止,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部分缓解(PR)的有17例,稳定(SD)的43例,病情进展(PD)的16例,总有效率为18.4%,肿瘤控制率为78.9%;其中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有手足综合症发生率为11.8%,均为 I-II 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9.2%,恶心发生率为10.5%,腹泻发生率为14.4%。结论: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着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吴丽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的实施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所造成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中随机抽取88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出现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的几率和剖宫产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的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与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胎儿窘迫以及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身心状态,避免孕妇和新生儿出现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改善了孕妇的妊娠结局,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作者:冉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了解急诊护理和具体的观察要点,以提高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的成功救治率。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抢救资料。结果:抢救成功率高达96%,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观察,有助于后续治疗有效率的提升。

    作者:张聪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5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结果:156例甲状腺患者,4例未发现明确甲状旁腺。术中发现上甲状旁腺150枚,其中144枚位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明确显露48枚上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32枚由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供血。下甲状旁腺共245枚,位置不定,106枚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处,53枚位于甲状腺侧叶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确切显露65枚下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54枚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下动脉分支。术后发生低钙血症和低血钙(血钙低于正常值,无症状)51例,占32.69%,在治疗后两周内恢复正常,未发现永久低钙血症。结论: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有关。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能够直视下显露和保护甲状旁腺。为避免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应该在术中精细解剖,大程度地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必要时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作者:傅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解析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疼痛感知的影响

    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于本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体温变化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身高、体质量、头围的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经受侵入性刺激1min、3min 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体质量、身长增长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巢护理能够显著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减少侵入性操作所致的疼痛感,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哮喘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哮喘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58例哮喘病发作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分别采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哮喘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张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减少护理操作对肝病患者的睡眠影响的分析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减少护理对其睡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100例为实验组,剩余1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减少对患者的护理操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出护理操作对肝病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睡眠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减少护理操作可有效的降低对肝病患者睡眠的负面影响。

    作者:方道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早产儿60例静脉营养临床观察与体会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静脉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心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60例早产儿采用静脉营养治疗手段,观察这些早产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情况。结果:6-例早产新生儿在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期间,体重增长32~60克,平均每日增长48.97克,出院时60例早产新生儿的体重均达到了1500g 及以上。结论:对早产儿采取部分静脉营养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作者:雷暄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改良湿疹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改良湿疹膏在慢性湿疹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68例慢性湿疹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采用改良湿疹膏外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后整理出以下结果:1组治疗效果显著的为11例,占比例的32.4%;治疗有效的为13例,占比例的38.2%;治疗无效的为10例,占比例的29.4%。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为23例,占比例的67.6%;治疗有效的为7例,占比例的20.6%;治疗无效的为4例,占比例的11.8%。治疗中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湿疹膏在慢性湿疹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毛朝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在临床诊断宫颈病变中应用宫颈管内膜刮取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48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施行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两种检查结果的检出率均较高,且吻合度较高,两种方法检出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较好的反应宫颈病变情况,准确率高,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具有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和准确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作者:赵利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对照

    目的:观察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96例食道癌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术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予以小切口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发症等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25%(3/48)与对照组10.42%(5/48)例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作者:王伟;许坚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溶栓治疗后,观察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和病死率。结果: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70岁的患者均低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低于无基础疾病者;病死率,≥70岁的患者高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高于无基础疾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任何基础疾病的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合并三高、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均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谭一菁;兰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应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4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随机平均分组,分别对患儿实施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儿临床体征的变化,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实验组使用阿昔洛韦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5.95%,明显高于使用利巴韦林的对照组85.14%(P<0.05),实验组疱疹消退的平均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起效快,无副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单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在治疗之前,两组患儿的 PaO2以及 PaCO2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24h 以后,两组患儿的 PaO2以及PaCO2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同治疗,可以使患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闫娜;池永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