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团
目的:分析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方法:随机将本社区收治的2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3例患儿中治疗显效48例,有效43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5%,对照组103例患儿中治疗显效21例,有效50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为68.93%,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旭丽;金承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均给予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在术前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另外35例患者在手术前均确诊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其中,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时对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固定的患者有25例,采用钢板固定股骨干骨折、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患者有10例,另外对于术前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的4例患者,均给予髓内钉固定治疗,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后,根据实际情况,2例应用空心螺钉,2例应用重建髓内钉。结果:术后1-5年随访,39例患者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其中,术后1年股骨干骨折仍未愈合2例,给予再次植骨,在24周后愈合;术后16-32周骨折均愈合的患者有37例,愈合时间平均为20周。结论: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并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操作,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母爱替代护理法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新生儿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母爱替代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新生儿母爱替代护理,可让新生儿获得母爱,促使健康发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时期儿童保健措施对儿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婴儿10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0例,采用常规保健措施,观察组500例,采用加强保健措施,观察婴儿的身高与体重等体格发育情况,语言、交往、适应性、大动作以及精细动作等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结果:通过采用儿童保健措施,观察组婴儿的体格发育情况以及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2%vs2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婴儿为例,对其进行有效的儿童保健措施,能够促进其体格与神经行为的发育,同时还能降低其发生营养性疾病的概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伍用小量镇静药物(咪达挫仑0.02-0.04mg/kg)伍用小量镇静药物非全麻的手术患者播放背景音乐对麻醉效果的提升。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1000例选择伍用小量镇静药物非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结果:全部患者心平气和的配合整个手术。结论:对伍用小量镇静药物非全麻患者在手术中使用背景音乐可以提升麻醉效果,促进人文关怀。
作者:张幼聪;姚瑞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莫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用临床用药做出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 =32)单独口服莫沙比利片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程4周;观察组患者(n =32)在口服莫沙比利片基础上口服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程4周。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治疗有效13例,治疗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0例,治疗有效16例,治疗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75.00%,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文绍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通过西医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比为93.3%及73.3%,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周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86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用药选择丙泊酚,观察组选择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t1~t4时刻,两组患者的 BIS、HR 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 t1~t4时刻的 BIS、HR 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1~t4时刻的 RR、PETCO2、MAP 值无明显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t1~t4时刻的 OAA/S 评分均显著低于 t0时刻,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的 OAA/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和血压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辅助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慧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11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病因,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以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为主。本组研究病例中,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分别占到51.8%与18.4%。结论: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发病原因极其复杂,这也需要引起家长与医务人员的重视,积极予以治疗或配合治疗,加强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作者:和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题护室存在的问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23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整理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果: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表现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化、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患者的心理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等方面。故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改进工作中要改善症疗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医护人员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熊洪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患者护理后的 SAS 评分、SD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饮食、精神、睡眠等评分上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雪芬;秦太焕;宾玲;王改换;杨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思茅区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该区在2012年和2013年实施公共卫生项目结合病人督导管理改革在改革前后的相关资料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效果。结果:2012年涂阳新登记52例,登记率为17.33/10万,2013年涂阳新登记31例登记率为10.33/1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比例由2012年的30.23%降低到15.66%,实施管理模式后,我们由改革前的5次/例的访视提高到30次/例,丢失率改革前为1.7%,改革后,丢失率达到0.6%,改革前规范治疗率为82.96%,改革后达到9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由改革前的82.12%上升到改革后的90.10%。结论: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能有效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同时减少患者的丢失率,改善了患者治疗管理状况,效果显著,值得继续实行。
作者:李祖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方法,帮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本次护理效果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期间,在本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并分析护理的效果及对病情康复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在50例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的患者为41例,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为7例,康复效果一般的患者为2例,康复质量优良率为96%。结论:对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优质而全面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深刻认识缺血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4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14例给予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诊治,其他患者给予介入治疗,40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为95.0%。结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不明显,误诊率较高,给予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可避免误诊的发生,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谭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对用药护理指导的需求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具体的解决对策。方法:2014年9月~2014年10月,选取本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22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对用药护理指导的需求状况。结果:在用药护理指导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呈多样化,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用药护理指导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情况。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用药护理指导的需求呈现出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对用药护理指导有着迫切的需求,需要积极的构建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以更好的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用药护理指导需求。
作者:邱晓君;刘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理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242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联合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停药唤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停药后唤醒时间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依托咪酯联合异丙酚对无痛人流术进行静脉麻醉,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116例,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生活品质问卷调查、数字定级法(NR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等方法,回顾性评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服用黛力新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多塞平联合谷维素,观察服用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服用黛力新的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结论:黛力新在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上,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文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寻找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方法:随机抽查静脉穿刺患者60例次,分析患者在静脉穿刺输液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原因。结果:①液体滴速不符:滴速较快69例;滴速较慢16例。②巡视时间不及时38例:未及时更换液体28例;未及时拔针10例。③药物配置后超出2小时35例。④输液期间液体体外渗27例。⑤静脉输液对象不符合2例。⑥拔针后按压不到位21例。结论:加强对输液管理的重视,增强医护人员对药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其法制观念。
作者:张炜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应用改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40例)和改良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改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位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77.5%),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而言,采用改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案,患者髋臼复位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术中出血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爱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预防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妇科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胃复安,观察组用盐酸恩丹西酮。结果:盐酸恩丹西酮对控制急性呕吐有效率为94%,胃复安为50%。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丹西酮对预防各种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呕吐的预防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无椎体外系症。
作者:张国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