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研究

贾明英;楚启龙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诊断, 重症手足口病,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病程发展阶段的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各阶段预后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从中医、西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偶见10岁以上患儿感染,成人也会感染。因感染的病毒不同,患儿可多次感染由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患过手足口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说明感染后的机体自身只能获得同类型病毒的免疫。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后,必须隔离,切断对外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该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关键在于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精神状态恢复时间、肢体震颤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凌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25例,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占同期异位妊娠者的1.1%,治疗前,9例确诊,16例出现误诊,经全子宫切除或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成功率100%。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常见,易出现误诊,借助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罗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黔产莪术和郁金规范化种植摸索

    目的:摸索黔产莪术和郁金规范化种植技术要点。方法:分别对黔产莪术和郁金种植的产地环境、引种试验与分析、生产管理措施和适时采收要求等进行研究。结果:种植环境质量总体要求是Ⅱ类土地,达到2级质量标准。种子属于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种。播种时间5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宜。收获时间时间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为宜。结论:黔产莪术和郁金规范化种植有规律可循。

    作者:潘年松;刘英波;罗俊;朱诗国;许政旭;潘文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冠心病相对于晚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比较其分别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效果,为患者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过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晚发组78例(男≥55岁,女≥65岁)和早发组74例(男〈55岁,女〈65岁),对两组患者的体内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追踪其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早发组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晚发组(P〈0.05~P〈0.01),早发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而且早期冠心病较晚期预后较差。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传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微波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52例宫颈息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采用微波治疗,B 组采用复方莪术油栓药物,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A 组治疗好转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 B 组81.8%(18/22),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 B 组22.7%(5/22),P <0.05。结论:宫颈息肉采用微波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痊愈率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价值高。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乙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4.1%)与乙组患者的有效率(80.4%)相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半年后、一年后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迪;卢忠义;田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76例,根据患者胃及十二指肠穿孔原因,选择胃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观察各类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98.68%,除了恶性肿瘤所致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外,其他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均已基本恢复健康,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针对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不同穿孔原因和不同穿孔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膑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本院所收住髌骨骨折的病人23例进行护理干预,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回访病人,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3个月完全恢复的患者共13例,半年恢复的患者6例,1年内恢复的患者3例,有1例病人未按医护指导进行锻炼,未恢复功能。结论:对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卫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眼底病激光光凝的规范化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眼底病激光光凝的规范化治疗对患者视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来院患者普及知识,鼓励患者进行检查与治疗。将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治疗后,有83.0%的患者视力升高,有14.0%的患者视力未发生变化,有3.0%的患者视力下降。患者有效率达86.0%。结论:医生需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普及,使医生以及患者重视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医生应及时向患者推荐系统的规范的眼底检查。对于已发生眼底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及时接受激光光凝治疗。规范化的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治疗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喻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程胎心监测的方法及必要性探讨

    产程监护涵盖很多内容,包括产程中胎儿宫内状况监测、产程进展监测、孕妇情况监测和麻醉镇痛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监护是采用人工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方法对胎儿宫内安全进行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并积极加以处理。全面系统的胎儿宫内状况评估和管理有助于有效识别胎儿宫内缺氧,减少不必要的产时干预,降低剖宫产率,进而保障母婴安全。本文主要就胎儿宫内状况监测的方法和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魏霞霞;张政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妇科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氧氟沙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龚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300例神经外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对临床神经外科患者关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有250例患者应用了抗菌药物,应用率为83.33%,且应用了7类17种抗菌药物,并以第3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类为主要的抗菌药物;同时,250例患者平均总住院费用为6300元,而抗菌药物平均总费用为500元,占了平均总药费的17.86%;92%的患者为单一用药,且92%的患者用药是为了术后干预的预防与治疗,术前给药仅占8%。结论:对于临床神经外科患者,需合理控制其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陈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癌100例病例特点和病因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在我院2010年至2014年期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宫颈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中,8例患者是腺鳞癌,15例患者是宫颈腺癌,77例患者是宫颈浸润性鳞形细胞癌。临床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而言,对宫颈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是目前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作者:倪慧峰;涂开峰;徐九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道冲洗配合双唑泰栓治疗滴虫阴道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阴道洗液联合双唑泰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洁尔阴洗液联合双挫泰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的双挫泰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洁尔阴洗液配合双挫泰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滴虫清除的好,并且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治疗意义积极。

    作者:瞿安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0例克罗恩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系统责任性护理措施对克罗恩患者病情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更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4~2014.12来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克罗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传统一般护理和系统责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结果:研究组处理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系统责任性护理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芳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影响,探讨曲美他嗪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干预组34例。对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临床症状评分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干预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曲美他嗪胶囊。结果:干预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曲美他嗪胶囊能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曾永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对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 D 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对16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在常规血液净化基础上予以活性维生素 D 冲击疗法(2~4ug,每周2次口服),观察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 Ca、P 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 iPTH 显著下降(P <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净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予以活性维生素 D 冲击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张勇;冯志鹏;马燕;彭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初次白内障手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分析初次白内障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8例初次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随访和病理回顾性分析。采用中文版低视力生存质量量表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中的生活质量数据。结果:在术前和术后两次量表测量中,克朗巴赫α的系数分别为0.89和0.96。术前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分数为(57.1±4.87)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分数为(82.4±3.26)分。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初次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后产生了显著的提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余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识别标签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识别标签用于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用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识别标签辅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护理缺陷发生率,引流管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护理缺陷发生率和引流管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识别标签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中应用可有效预防护理缺陷发生,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并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崔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82例内科腹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内科腹痛疾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所接收的82例内科腹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2例腹痛患者中,有31例为急性胃肠炎(37.8%),22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26.8%),20例为肝胆胰腺疾病(24.4%),6例为前列腺疾病(7.3%),3例为腹主动脉夹层(3.7%)。结论:在临床上内科腹痛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症状,临床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且予以系统的身体检查,以便明确其发病原因,提升疾病的诊断效果。

    作者:潘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