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纯;余娜;吕德欣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且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龄逐渐成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及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逐年增加.美国ESRD的发病率在过去数年中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因高血压而引起的ESRD新患者占28%[1].防治肾脏损害,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的辨证论治,已成为预防和逆转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有效途径,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老年高血压肾损害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洋;方祝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3部分组成.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肛门五大常见病之一,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被公认的外科领域难治性疾病之一[1].肛瘘在我国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0%,国外约为8% ~ 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1[2].针对肛瘘的发生,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解剖学、胚胎学、免疫学、细菌学以及性激素水平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肛腺感染学说是目前公认的肛瘘发病学说[3],肛腺往往是感染进入的门户,临床上大约有95%的肛瘘均是由于肛腺感染引起的.手术是治愈肛瘘的根本方法[4].
作者:王爱华;宾东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自拟中药方联合药用炭作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用常规中药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药用炭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疗效.
作者:宋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10年来采用自拟加味四金汤配合肌注黄体酮治疗本病1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16~65岁,平均34.5岁;病程5天~10年;左肾结石20例,右肾结石14例,双肾结石24例,输尿管结石40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其中合并肾积水23例,有典型肾绞痛和肉眼血尿81例.全部病例经泌尿系造影或B超确诊,结石小于1cm.
作者:洪东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头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了解中医对头痛的治疗用药规律及各时期演变特点,笔者研究收集了汉唐、宋、金元、明、清时期以“头风”、“头痛”、“头疼”为主病的内服方剂,分析中医治疗内伤头痛的用药规律,或可为现代中医治疗内伤头痛提供借鉴思路.
作者:胡穗发;蒋文明;陈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痔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也给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环状混合痔是其中较为复杂和严重的一种,传统的手术因其切口多、创面大,容易造成肛门狭窄、皮肤缺损、肛裂等后遗症[1].自2009年1月~2011年7月,笔者采用分段剪口结扎结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纯分段剪口结扎术治疗的6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响当;陈艳;李帅军;罗敏;许崇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前列腺炎(CP)是好发于成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后余沥、尿道溢出分泌物、会阴部及少腹部坠胀疼痛,伴性功能障碍和神经衰弱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笔者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例,并配合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龚勇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所引起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生理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保持良好乐观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群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心脑葆泰口服液是以丹参、酸枣、桑椹、红花、山楂为原料,本方为使用多年的临床经验方,经现代工艺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辅助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酸枣主心腹寒热,心烦不得眠,益肝气,安五脏,轻身延年;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补血降脂;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1];山楂消食健胃,行气化瘀,化浊降脂[1].诸药合用,可收行气活血之功,对降低高血压、高血脂有辅助作用.丹参为方中君药,其中丹参素是丹参药材中起降血脂及辅助降血压功效的主要成分[2-3].
作者:王璐;李顺祥;彭栋梁;伍新滨;阳佑华;黄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无排卵型功血”,是指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本病属中医“崩漏”、“月经不调”的范畴[1],好发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但也可以发生于生育年龄.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其机制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反馈调节尚未成熟,大脑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FSH呈持续低水平,无促排卵性LH峰形成,导致卵巢不能排卵[2];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泡发育受阻而不能排卵;生育年龄因应激等因素干扰,也可发生无排卵.总之,各种原因引起的无排卵均可导致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且无孕酮对抗而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
作者:宋苗苗;刘广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癫痫( Epilepsy)是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反复过度放电引起阵发性大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属常见病、疑难病,治疗上以控制癫痫发作为关键.近年来我院采用自制的异蛇癫痫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癫痫患者30例,疗效满意,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贵芳;毛绍琪;黄佑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自2009年7月~ 2011年6月,笔者运用口疮清颗粒配合西药治疗口腔疱疹60例,疗效较好,并且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军;何耀闯;田志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喉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2010年5月~2011年7月,笔者运用海藻开音汤免煎颗粒剂治疗慢性喉炎32例,收到较好疗效,并与口服海藻开音汤常规饮片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脑相关疾病是当前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针灸治疗脑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笔者通过查阅近10年国内外文献,对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三方面报道针刺手少阴心经穴治疗与脑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纯;章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研究发现,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在脑缺血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ygase,NOS)是NO合成的关键因素,NOS分为3种,即内皮型NOS( endothelial NOS,eNOS)、神经元型NOS(neuronal NOS,nNOS)及诱导型NOS( in - ducible NOS,iNOS),eNOS和nNOS又合称为结构型NOS(constitutcive NOS,cNOS).本实验通过观察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
作者:邓世芳;蒋红玉;张思为;何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有不少患者反复急性加重并终发展为呼吸衰竭(或)肺心病,致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根据本病以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肿胀”“痰饮”等病范畴.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COPD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强容德;张念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是临床神经官能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祖国医学“不寐”、“不得眠”范畴.
作者:丁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型肝炎,因本病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且其病程缠绵,而中医药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故成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华树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活血促愈胶囊治疗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补液和预防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活血促愈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促愈胶囊治疗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邹旦;彭六明;肖放军;刘义;李欣依;谢一波;吴建华;李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老年性习惯性便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3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便秘通颗粒治疗老年性习惯性便秘100例,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与用麻仁丸治疗的10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学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