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开花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1%(67/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指导广泛推广。
作者:马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流行性疾病,而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是否有必然关系尚存在争议,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受多种因素影响,与高血糖、胰岛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肥胖、饮食、运动密切相关外,还与骨代谢的调节因素及骨矿物质代谢有关。
作者:江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期间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相同时间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黄霞;王月华;周国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晚期癌症患者运用自控镇痛泵家庭治疗的体会。方法:以183例晚期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控镇痛泵进行家庭治疗。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42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141例,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和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无疼痛人数和轻度疼痛人数显著增加,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人数显著减少,治疗前后各个疼痛程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恶心、呕吐82例,轻度皮肤瘙痒35例,便秘28例。恶心、呕吐、便秘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患者经钙剂治疗后快速缓解;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循环抑制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在农牧区应用以上镇痛方法,方便、经济。患者家属可自行推注镇痛泵内单元用药,并逐渐增加单元用药浓度,简便易行适宜推广。
作者:包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探讨无张力疝修补对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股腹沟斜疝患者分成老龄组和非老龄组,每组各选半数患者分别进行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方面情况,对整体治疗效果做出对比。结果:在非老龄组患者中,实施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差异不明显(P >0.05);在老龄组患者中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均低于使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老龄的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区别不大,相对于老龄患者,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是佳的治疗手段。
作者:杜远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7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9例、显效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研究组痊愈13例、有效12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缓解哮喘症状,提高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许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并探究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右半结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率为100.00%,对照组为78.26%,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内镜技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文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0例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n =25)与小切口组(n =25),前者采用传统手术法,后者采用改良式的小切口手术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传统手术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情况上,小切口组1例感染、传统手术组中4例感染,小切口组感染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法创伤小、恢复速度快,手术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手术法,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TC、TG、HDL -C、LDL -C 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TC、TG、LDL -C 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HDL -C 升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有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远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低体温预防护理,治疗完成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低体温发生率和手术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6.67%,明显小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及对手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低体温预防护理,能预防患者体温低情况的出现且效果明显,此外,此方法还能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值得医学上的深入研究和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梁春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实验室检查为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和尿糖呈阳性。目前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三方面。这些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接受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40例进行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意识、惊厥、肢体张力等临床特征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体温、意识、惊厥、肢体张力的恢复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81,P <0.05)。结论: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覃述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内分泌、遗传、身体、家庭、社会因素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改变。患者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只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薛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血压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观察组除了常规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比较6个月后两组血压达标率、高血压行为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血压达标率、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高血压行为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赵小梅;王少敏;殷加芬;杨玉芹;冯灵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干髓术是用失活剂失活牙髓,消除牙髓炎所产生的疼痛后除去冠髓,放干髓剂于已失活根髓的断面上,干髓剂中的主要成分多聚甲醛遇水或湿气时,放出甲醛,使根髓干尸化,保持无菌状态,成为无害物质保留于根管中,并防止感染扩散到根尖周组织,达到保留患牙的目的[1]。
作者:王书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播情况以及对其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国近几年的病毒性乙肝记录的相关记载进行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给人健康造成的威胁,国家的支持及帮助,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以及针对其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疫苗注射及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生概率。结论: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规范卫生部门的工作,推广疫苗的接种,加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预防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作者:于英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通过高压氧针对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资料23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5例,对照组11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高压氧和药物共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通过药物治疗,按照卒中量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进行评分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高压氧与药物结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仅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广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论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相似病理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 MFS 患者资料,观察和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MFS 以中老年多见,表现为四肢或躯干无痛渐生长的肿块,组织病理多为黏液背景下瘤细胞密集区中可见薄壁分支弓形血管围绕,免疫组化表达 Vimentin。结论:MFS 是一种易侵袭复发的纤维软组织肿瘤,需与黏液性的其它良恶性肿瘤鉴别,临床多手术扩大切除为主综合治疗。
作者:周张雷;郭以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 TACE 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 TACE 联合 RFA 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 TACE 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共有43例经治疗肿瘤完全坏死,占比71.7%,肿瘤部分坏死患者17例,占比28.3%,低于对照组85.0%肿瘤完全坏死率以及15.0%的肿瘤部分坏死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照组患者 AFP 转阴率达到86.7%,高于对照组转阴率68.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 联合 RFA 以及 TACE 联合冷循环微波肿瘤治疗原发性肝癌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较于单纯性使用 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梅;崔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在影像诊断工作中比较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肢体的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其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回顾我院2例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治。
作者:张希军;李敬三;赵剑明;王建功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