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探讨

王静

关键词:糖尿病, 康复护理, 预防并发症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实验室检查为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和尿糖呈阳性。目前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三方面。这些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54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27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产后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产后实行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与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与此同时,在产后24-48h 之间观察组患者血压与并发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在产后护理服务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预后状况的改善。

    作者:周昌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探讨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实验室检查为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和尿糖呈阳性。目前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三方面。这些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的管理

    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对68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前常规进行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室环境管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胸部叩击、雾化吸入等措施以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8例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他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加强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高俊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狂犬病患者的临终护理及关怀

    目的:探讨狂犬病患者在临终阶段的护理方法和关怀方式,使病人安详、平稳地度过生命的后阶段。方法:以我院5例狂犬病患者为例,观察狂犬病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对症护理,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给予人文关怀。结果:通过对狂犬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临终关怀和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及心理负担。结论:基础护理、临终关怀和心理护理在减轻狂犬病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及心理负担中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蔡颖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150例胃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给予150例患者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埃索美拉唑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观察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94.2%和89.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痊愈率达到45.3%,总有效率达到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率9.3%和总有效率84.0%(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胃溃疡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学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者70例,对其脑脊液白细胞含量、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检查,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临床发现白细胞含量>50× l07/L,蛋白定量>1 g/L,葡萄糖定量>2.24mmol /L,对化脓性脑膜炎的影响较大。结论:在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的指标中,脑脊液白细胞含量、葡萄糖含量、蛋白含量均能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赵晓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8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通过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运动功能也有较好改善;但观察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与运动功能的改善状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越,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恢复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开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物治疗118例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并观察药物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118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抗炎的基础上予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腹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疗效显著,可见药物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广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索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共计28例患者效果良好,总有效率达到93.3%(28/30),相比于对照组26例良好,总有效率86.7%(26/30),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43)d,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0±9.3)d,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Rnakin 量表评分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病率方面,两组患者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在预防颅内动脉瘤再次出血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邱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严重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严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3例确诊为儿童肱骨髁上严重骨折的患者经肘关节外侧做小切口,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患者2~4年,依据 Flynn 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5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6.8%。结论:经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严重骨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荣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行探讨,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神经外科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可减少危险因素,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根据患者及医院实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做好护理工作危险因素的预防,可大大提高护理工作水平与质量,为患者疾病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黎银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析健康教育流程管理在断指再植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流程管理在断指再植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44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断指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自护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断指再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血脉危险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其中在患者满意程度和血脉危象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将健康教育流程管理引入到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可减少断指血脉危象发生,提高患者自护知识水平和术后断指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吕睫;营敏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取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老年性白内障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从入院到出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减少;患者满意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住院天数及费用。

    作者:罗江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自然分娩成功,患者都没有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新生儿的 Apgar 评分均大于6分,再次进行阴道分娩率为40%;其中新生儿小的有2600g,大的为3800g,患者孕期短的为38周,长的为42周。结论:对于有过瘢痕子宫的孕妇而言,再次妊娠的时候不能随意扩大剖宫产的指征,进行妊娠的时候应首先明确其阴道试产禁忌症以及适应症,对孕妇的产程进行严密的观察,以确保试产的安全,从而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提供合理的分娩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5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TC、TG、HDL -C、LDL -C 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TC、TG、LDL -C 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HDL -C 升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有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远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0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以甲硝唑栓剂为治疗药物,观察组在予以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栓剂的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表层细胞百分比、阴道清洁度和阴道 pH 值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表层细胞百分比,提高阴道清洁度,改善阴道 pH 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源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是经过肾脏排泄,近年药物致肾损伤患者逐年增加。药物导致的肾损伤一般是造成的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障碍。本文根据国内、外新研究进展,从血尿屏障(肾小球)的角度来阐述药源性肾损伤,并就药物性肾损伤类型,损伤机制以及常见的可致肾损害的药物分类施作一概述,这对临床合理,规范用药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潘罅;尹友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为提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降压降血糖药物治疗,并加强饮食控制及运用运动疗法。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变化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血糖较治疗前降低显著 P <0.05具有显著差异性。出现头痛、皮疹以及腹痛不良反应的患者7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血管异常及严重低血糖症状,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为10.3%。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往往给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降压、降血糖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卢培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钙剂加阿司匹林综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索钙剂加阿司匹林综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钙剂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动脉血压、尿蛋白等的测定,并分析钙剂联合阿司匹林综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机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的体重分别为(2359±371)g 与(2561±493)g,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胎心异常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脉血压和24h 尿蛋白方面,经治疗,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24h 尿蛋白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钙剂联合阿司匹林综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和截止病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痉挛、降低血压、维持镇静;另一方面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以及血栓烷的产生,并降低血管紧张素的敏感度,从而起到根除妊娠期高血压,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美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道德困境对实习护生影响程度的研究现状

    有研究表明,道德困境已成为影响护理界的严重问题,正确认识并有效应对道德困境成为当今护理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实习护生是未来护理行业的推进者,慢慢会成为护理第一线的坚实力量,然而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同样遭受着道德困境的困扰,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同时对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不利影响[1]。由于国内对实习护生道德困境的研究甚少,所以本文就道德困境对实习护生的影响程度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跟分析,从而为临床工作跟教学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减轻道德困境对实习护生的影响跟困扰,为实习护生今后更好地从事护理这一行业打下坚实的基楚。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