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效果观察

覃述坤

关键词:疱疹病毒性脑炎,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接受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40例进行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意识、惊厥、肢体张力等临床特征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体温、意识、惊厥、肢体张力的恢复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81,P <0.05)。结论: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应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 =30)和研究组(n =35),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组间比较,P <0.05。结论:应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临床治疗综合分析

    目的:探究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手段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9例尿毒症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瘙痒得分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瘙痒分数和 PTH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能够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

    作者:石炳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哌拉西林西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药物利用评价

    哌拉西林属于一种广谱抗菌类药物,其抗菌谱范围极广,抗菌活性更强,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文章首先对哌拉西林西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阐述说明,之后着重对其临床应用及药物利用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增强医学界人士对于哌拉西林药物的了解,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助力。

    作者:黄慧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源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是经过肾脏排泄,近年药物致肾损伤患者逐年增加。药物导致的肾损伤一般是造成的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障碍。本文根据国内、外新研究进展,从血尿屏障(肾小球)的角度来阐述药源性肾损伤,并就药物性肾损伤类型,损伤机制以及常见的可致肾损害的药物分类施作一概述,这对临床合理,规范用药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潘罅;尹友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入住我院进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的患者208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术后疗效对比,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LQ -100)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在护理干预下,术后伤口愈合率(98%)高于对照组(83%)。结论:在临床采取规范性护理路径对于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的治疗、康复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谷翠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与对照组(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极具推广价值。

    作者:王正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行剖宫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工作,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发生二次心力衰竭的概率。结果:对照组再发生率为47.83%,观察组为4.35%,数据差显著,P <0.01.。结论:对剖宫产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围手术期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全面降低二次心力衰竭发生率,提升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丁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儿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利韦巴林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以及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治疗,起效快,退热快,疗效显著,配合利巴韦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心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化内镜对于治疗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志峰;陈星;王琴琴;马瑞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和相关检验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检验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有效的提高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但是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其检验质量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本文将会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对其检验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及康复提供良好的借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椿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5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TC、TG、HDL -C、LDL -C 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TC、TG、LDL -C 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HDL -C 升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有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远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物治疗118例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并观察药物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118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抗炎的基础上予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腹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疗效显著,可见药物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广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法。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之外,再给予饮食护理。结果:在饮食护理之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尤其是血糖水平、胆固醇等水平与饮食护理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适当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青;刘慧娟;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为培养21世纪应用型、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及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需要把创新思维融入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用新理念规划课程,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逐步形成教学新体系。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究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低体温预防护理,治疗完成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低体温发生率和手术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6.67%,明显小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及对手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低体温预防护理,能预防患者体温低情况的出现且效果明显,此外,此方法还能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值得医学上的深入研究和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梁春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3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认真做好用药指导、皮肤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同时密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不间断随访17个月,3位患者好转出院且病情稳定。

    作者:任朱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腹腔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300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发现,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平均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和自主活动时间方面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除23例(15.3%)患者出现阴囊肿状外,无一例患者出现其他临床并发症,而对照组共有4例(2.7%)出现腹胀,5例(3.3%)患者出现继发鞘膜积液,3例(2%)复发,另外有43例(28.7%)出现阴囊肿状,上述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方面较传统手术疗法更具疗效,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易于恢复等,为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唇、腭侧联合入路牙槽突裂植骨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唇、腭侧联合入路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34例牙槽突裂患者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供骨区及植骨区伤口愈合良好,无裂开;术后无发热、肿胀、疼痛等不适。术后6月复诊拍摄 CT 片示裂隙区域植入骨成功率83%(28例)。结论:围手术期高质量的临床护理配合对保证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成功,促进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展欣;陶丽丽;鲁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95例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入我院消化科的9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9%,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止血快,可作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作者:何亚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ICD 植入术1例

    患者,男,52岁。因:"头昏、心悸、胸闷4小时余"入院。入院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超声心动图:右心显著扩大,右室流出道明显增宽,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中度三尖瓣返流,轻度主动脉瓣返流;入院后给胺碘酮成功转为窦性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时心电图特点:I 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 Epsilon 波(在 ST 段起始部的一个小波),V1-V5导联 T 波倒置。给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转律除颤器(ICD)治疗。术后抗心动过速治疗2次。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