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吸血蠓的区系和生态研究

刘国平;王春梅;金斗星;王静云

关键词:吸血蠓, 种类分布, 生态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方法: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结果:在6个市县采获吸血蠓412 989只,计2属35种,刺螫库蠓(36.5%)和不显库蠓(36%)为优势种群。不同生境、场所和月份的蠓种组成有所不同。主要蠓种的活动季节分别为:刺螫库蠓14旬,兴安库蠓10旬,不显库蠓8旬,灰黑库蠓和淡角库蠓6旬,端斑库蠓5旬。刺螫库蠓、兴安库蠓和不显库蠓在整个活动季节出现2次高峰,灰黑库蠓、淡角库蠓和端斑库蠓只出现1次高峰。刺螫库蠓、兴安库蠓、不显库蠓和灰黑库蠓昼夜24h均有活动,在日出、日落前后1~2h内出现晨、昏2次高峰。结论:基本查清调查地区吸血蠓种的分布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为有效地开展吸血蠓的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百高克浸泡蚊帐防蚊灭蚊效果观察

    2000年6~7月,某区部队在东南沿海某地举行高科技练兵成果交流活动。该地蚊虫密度较高,是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区。为有效控制蚊虫叮咬,预防蚊媒传染病发生,保障演习任务顺利完成,我们根据部队实际情况,选用百高克可湿性粉剂浸泡蚊帐,防止蚊虫隔帐叮咬,取得预期效果。

    作者:陆年宏;许胜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吸血蠓的区系和生态研究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方法: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结果:在6个市县采获吸血蠓412 989只,计2属35种,刺螫库蠓(36.5%)和不显库蠓(36%)为优势种群。不同生境、场所和月份的蠓种组成有所不同。主要蠓种的活动季节分别为:刺螫库蠓14旬,兴安库蠓10旬,不显库蠓8旬,灰黑库蠓和淡角库蠓6旬,端斑库蠓5旬。刺螫库蠓、兴安库蠓和不显库蠓在整个活动季节出现2次高峰,灰黑库蠓、淡角库蠓和端斑库蠓只出现1次高峰。刺螫库蠓、兴安库蠓、不显库蠓和灰黑库蠓昼夜24h均有活动,在日出、日落前后1~2h内出现晨、昏2次高峰。结论:基本查清调查地区吸血蠓种的分布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为有效地开展吸血蠓的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作者:刘国平;王春梅;金斗星;王静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集安革螨采集记录(2)及吉林省新记录

    2000年在吉林省集安市采得下列革螨,其中有1种为吉林省新记录。1 吉林下盾螨 Hypoaspis kirinensis Chang,Cheng et Yin,1963 1♀,采自老虎哨口岸的树叶下土壤,2000-08-03。2 力氏广厉螨 Cosmolaelaps hrdyi Samsinak, 1961 2♀♀,采自老虎哨口岸的树叶下土壤,2000-08-03。3 吉林毛绥螨 Lasioseius jilinensis Ma,1996 1♀,采自青石口岸的树叶下土壤,2000-08-10。4 王氏毛绥螨 Lasioseius wangi Ma,1988 1♀,采自老虎哨口岸的树叶下土壤,2000-08-03。5 矮肛厉螨 Proctolaelaps pygmaeus (Müller,1860) 1♀,采自老虎哨口岸的树叶下土壤,2000-08-04。6 光滑巨螯螨 Macrocheles glaber (Müller,1860)

    作者:崔世全;王炳兰;刘亚范;刘玉东;马立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连海事大学修船厂发现黑家鼠

    大连海事大学码头主要用作停靠学员实习船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于1982年又扩建了修船船坞,接受国内外小型船舶检修工作。作者等近曾在船厂码头生活区捕到2只黑家鼠,据查阅东北三省动物名录,除大连港有过泊来种的报告外,其他各地均未有该鼠栖息的报道。模式标本存放在大连“全国媒介生物培训中心”标本室。对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黑家鼠 R.rattus rattus Linnaeus,1758 ♀鼠形态特征:体重145g,体躯长185mm,尾长195mm,耳长24mm,且大半透明,前折可达眼缘,后足长35mm,前足掌垫5个,后足掌垫6个,尾部鳞环明显,尾基部生有极细的长毛,乳头5对,胸2对,鼠鼷3对。 毛色:背毛纯黑色略带光泽。背部毛根呈灰石板色,前后足背毛黑褐色,肤毛铝灰色,背腹部毛色分界不明显,尾毛上下一色,前额及身体各处生有少数白色细毛。

    作者:樊德海;邵春棋;杜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效连锁杀蟑药饵对高抗性德国小蠊现场防制研究

    目的:观察高效连锁杀蟑药饵对高抗药性德国小蠊的防制效果。方法:在试验现场用高效连锁杀蟑药饵,按1~2g/m2 施放于墙角缝隙、橱柜抽屉等蜚蠊出没、隐藏处;溴氰菊酯悬浮剂采用重点喷洒方法,按40mg a.i./m2喷药,作试验对照。结果:高效连锁杀蟑药饵在施药后第1d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高达96.1 %,至第8周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仍为97.4%;溴氰菊酯悬浮剂在施药后第1d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仅为55.4%,1周后为30.3%,现场防制基本无效,至第6周完全失效。 8周后在喷洒溴氰菊酯的场所再施杀蟑药饵,1d后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达95.1%。结论:高效连锁杀蟑药饵在现场对高抗药性德国小蠊有高效、速效、持效,按上述使用剂量现场有效防制蜚蠊时间达8周以上。

    作者:蔡松武;林立丰;卢文成;陈宗广;刘礼平;张紫虹;黄湘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西安市市售防虫防蛀剂卫生状况的调查

    合理使用防虫防蛀剂,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次调查旨在摸清西安市防虫防蛀剂的供销现状及其主要成分,分析存在的卫生问题,正确引导消费者。1 调查对象西安市两家批发市场及8家商场。2 调查方法随机抽查各点销售的防虫防蛀剂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3 结果与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西安市两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的防虫防蛀剂萘丸(卫生球)高达85%。萘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以萘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萘丸,虽有一些防虫防蛀作用,但对人体健康有害,早在1993 年即被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卫生部“停止生产和销售”,提倡使用樟脑制品。这两大批发市场面向全省农村、小城镇及西安市的小商小贩,辐射西北5省,影响极大,不法生产厂家和商贩云集此处,将萘丸改头换面成樟脑制品,欺骗消费者进行销售;而大商场由于进货渠道把关严格,未出现类似现象。

    作者:李景锋;张磊;王倩;李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海革螨采集及新记录

    作者近年在青海省采到一些革螨标本,经鉴定有11种,其中4种为青海省新记录。1 厉螨科Laelapidae1.1 毒厉螨Laelaps echidninus Berlese  标本81♀♀,仅采自社鼠(Rattus niviventer),数量较多,1991-10-10于循化。该螨为世界性分布,主要寄生于鼠属(Rattus)啮齿类。

    作者:张连海;张广登;马立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午沙鼠感染戊肝病毒传代的实验研究

    目的:子午沙鼠实验感染HEV的传代研究。方法:选健康子午沙鼠腹腔接种含HEV的人粪便悬液,接种后观察43~50d,分别记录临床表现、酶血症和排毒结果、肝组织学改变。第1代7只,第2、3代各20只,依次进行逐代感染,连续3代。结果:临床表现不明显,酶血症反应3代基本一致,第6d开始,50d渐复常,呈双峰型;肝组织学改变:经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与人戊肝病理改变相似。结论:实验证实子午沙鼠可连传3代,有与人类戊肝相似的特征,具动物模型的条件。

    作者:赵素元;廖立夫;邹林樾;于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引燃式烟雾剂发烟效果评价指标与优配方的筛选

    目的:探讨引燃式灭蟑烟雾剂的发烟效果评价指标及其优配方。方法:根据引燃式灭蟑烟雾剂的技术指标与经济简便原则,推断烟剂发烟效果评价指标,以及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出烟剂优配方。结果:以引芯点燃难易程度、有无明火、有无喷射状、平均发烟时间(s/10.0g)、落下灰颗粒数(颗/0.2mm×0.2mm)及其分布均匀性(颗粒分布变异系数表示)等为发烟效果评价指标,考虑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遵照正交设计原理〔1〕,推断出烟剂优配方。按优配方配制的烟雾剂,用引芯易引燃、无明火、发烟较缓和、速度适宜(约30~50s/10g)、残渣无余火,燃烧完全;落下灰分散度较好,颗粒≤15μm占50.8%(以数量百分比计,下同)、≤30μm占26.4%、>30 μm占22.8%;成本相对较低廉,较经验配方节省约10%。结论:该烟雾剂评价指标客观确切,灵敏度高,经济,简单易行,符合烟雾剂技术指标和实际应用要求,在此筛选标准下配制的灭蟑烟雾剂,发烟效果良好,配制简便,使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作者:唐萌;伍世平;谈伟君;孙晓武;钟细华;戴旭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

    我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由于自然地理气候复杂,按蚊种类繁多。经调查国内共发现47种(亚种)主要传疟媒介,我省均有分布。现就嗜人按蚊(An.anthro pophagus)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简述如下:1 地理分布 经对全省11个地州27个县调查,在我省昭通地区的绥江、水富、永善、盐津、威信、奕良,红河州、思茅地区的孟连,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勐海,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德宏州的潞西、畹町、瑞丽均有嗜人按蚊存在。但主要分布在北纬27°以北,海拔1 200m以下地区,其中以金沙江流域的昭通地区分布较多,其余地州县仅为零星分布。

    作者:李宗惠;张志勇;李兴亮;李崇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长尾大麝的生态学特性与防制

    目的:研究苏北地区长尾大麝NFDA6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控制措施。方法:1987~1992年选择2hm2旱作田一块,每月中旬用2号鼠夹采用夹夜法,捕获个体按作物地段记载,按性别体测、解剖。结果:年度平均密度4.98%,为我地农田小兽优势种群,4月、1 1月出现两个密度高峰,在田间活动趋向食料和隐蔽条件好的作物区。3~9月为雌兽怀孕繁殖期,平均胎仔数为5.51±1.3只,预计寿命1~1.5年。该兽为杂食性动物,取食何种食料与当时田间食源有关。以夜间活动为主,耐低温,会游泳,攀缘力差,洞中基本不储粮。采取农业和化学防制可以控制其数量。结论:我地是长尾大麝NFDA6的适生地区,该兽害大于益,是需要控制的对象,应采取标本兼治,防灭并举的综合措施,春播前或11月初用毒饵诱杀,对保苗和控病效果好。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西宁市实验动物寄生螨调查初报

    目前螨类已成为实验动物危害性较大、分布较广的主要体外寄生虫类群,它直接影响了实验动物的质量,不同程度地干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再现性。为此,于1996~1998年对西宁市部分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实验动物寄生螨进行了调查。1 材料所选4种实验动物均来自西宁市科研和教学单位,其中KM系小鼠50只,SD大鼠50只,豚鼠20只,兔100只。2 方法 (1)透明胶带粘取法,按载玻片长度剪取胶带,一端贴上宽度相当的纸条,另一端轻轻粘于玻片上。检查时提起纸条端,按反毛生长方向,在取样部位粘取或用镊子拔毛粘于胶带上,显微镜检查。(2)手术刀刮取法,即在螨寄生病变部位,用带柄手术刀刮取病变组织,直至微见血为止,将病变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甘油使其透明,显微镜检查。(3)处死法,即将实验动物处死,单个置于方瓷盘内,周边障以双面胶带,以防螨虫爬出瓷盘,经10h左右,仔细检查尸体被毛和瓷盘内的螨虫,用小毛笔蘸水将螨从被毛端和瓷盘内挑出,Hoyer's液封片,镜下分类。

    作者:郑谊;陶元清;汪元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曲阜孔林伊蚊调查研究及防制

    目的:调查孔林伊蚊种类分布及活动规律,研究防制对策。方法:人帐诱捕法、身体诱捕法、容量计数法,对所捕蚊种进行鉴定。结果:孔林内有白纹伊蚊、仁川伊蚊、汉城伊蚊、刺扰伊蚊,各类伊蚊滋生场所不尽相同。7、8月份是成蚊活动高峰期,每天日出前及日落后1~2h是成蚊活动高峰时段,夜间活动因种而显示不同规律。结论:孔林内虽无较大类型的伊蚊滋生地,但一些小型滋生场所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滋生地不容忽视,应及时处理,并结合化学防制,可有效防制孔林伊蚊。

    作者:孔繁吉;王华;宋华;郑江;孔燕;孔繁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昆虫单虫单管实验饲养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为开展蝇、蜚蠊等病媒昆虫的实验带菌消长研究,建立昆虫单虫单管实验饲养技术。方法:用营养肉汤、吐温-80和食用油混合液配制菌悬液,点滴法昆虫体外染菌,移入玻璃试管内,套上带孔铝盖。结果:配制的混合菌液,对虫体粘附性能良好。蝇和蜚蠊复苏率分别为74.0%和58.0%(P=0.139 5),第14d 存活率分别为43.24%和48.28%(P=0.874 1)。结论:本技术对昆虫可以定量染菌,饲养中供虫间无交叉感染。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病媒昆虫的实验染菌研究。

    作者:倪晓平;孙建荣;邱丽华;蒋辉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杂环化合物在卫生杀虫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1 杂环化合物概述  所谓杂环化合物,即其环由两种或多种原子所构成的环状化合物〔1〕。杂环化合物数目众多,约占全部有机化合物的三分之一,是一个极重要的部分。自然界产生的半数以上的化合物均含有杂环体系,许多具强烈生理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大多属于杂环化合物类,如几乎所有植物中的生物碱等。药理性能依赖于杂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杂环化合物较之脂肪族或芳香族化合物,更不易受到代谢过程破坏的缘故。

    作者:李洁;钱万红;姜志宽;张应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区人群防鼠灭鼠水平及知识宣传需求研究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区人群防鼠灭鼠水平及知识宣传需求。方法:在HFRS高发区泗水县,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20 ~59岁人群821人,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特征、日常防鼠灭鼠情况及媒体宣传需求。结果:72.59%的家庭室内经常可见有鼠活动;52.62%的人群开展日常防鼠灭鼠,25.58%的人群防鼠灭鼠效果好。人群防鼠灭鼠知识主要来源于周围人群。人群对防鼠灭鼠知识媒体宣传有较高需求,喜欢的主要宣传方式是广播、电视、宣传画和墙报。结论:需考虑采用广播、电视、墙报和宣传画等综合宣教方式,提高人群日常防鼠灭鼠知识和能力。

    作者:傅继华;阮玉华;康殿民;王徽敏;高明启;王恒伟;张遵宝;王昕宇;程万春;王德全;张兴录;王克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蚁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续2)

    6 表皮烃(Cuticular hydrocarbons)〔22,6 6〕 早在1903年,Fielde就报道了白蚁类用触角辨认同伴可能是化学物质的作用。Moore在1969 年首先报道了澳大利亚的Nasutitermes exitiosus表皮烃的组成主要是24~27碳的直链烃,且以奇数碳为主。随后,Blomquist等(1979)和Howard等(1978,1980,1982)分别表证了一种古白蚁和二种散白蚁的表皮烃,发现种间有明显差异,因而提出表皮烃可能是种间和品级间互相辨认所用的信号。经两人合作的文献调查,发现所有报道过的白蚁表皮烃组成极少有完全相同的,从而提出表皮烃组成可用于分类,以区分形态相似的种属〔66〕。Bran d等把肯尼亚的6种土白蚁的表皮烃的气相色谱图归并成4类,提出了种间的进化树枝状关系图〔29〕。 Haverty等对白蚁表皮烃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先是对美国加州Eldorado国家公园和Monterey 半岛的Zootermopsis angusticollis和Z.nevadensis,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Santa Cruz 河边的Z.laticeps的表皮烃,在色谱柱上分离得到63个峰,分别代表19~32个碳的14个正构烷烃、34个单甲基支链烷烃和18个有两个甲基支链的烷烃(23~39碳),有些重叠而未分开,烯烃只有1种,为正二十三烯,还有7个峰未鉴定结构。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把表皮烃组分分布图分成4种化学表现型,而现有的分类只有3种〔59〕。

    作者:黄远达;华湘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阿维菌素防制热带珊瑚岛地里纤恙螨成虫试验

    目的:观察生物杀螨剂阿维菌素在热带珊瑚岛上对地里纤恙螨成虫杀灭效果。方法: 室内试验采用浸液法和沙盆饲养喷药法,野外试验采用定区喷药法。结果:1.8%阿维菌素LC50为0.000 361,其95%可信限为0.000 263~0 .000 496。选用0.001 8%和0.003 6%两种浓度的阿维菌素进行地里纤恙螨成虫杀灭试验,室内沙盆饲养法药后15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4%、90.2%;野外现场试验其平均灭效分别为80.5%、81.9%。结论:阿维菌素在热带珊瑚岛上对地里纤恙螨成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建议用0.001 8%浓度进行滞留喷洒。

    作者:唐天开;詹道成;陆振豸;范传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浅析山东铝业公司除害灭病工作的成功经验

    山东铝业公司是1954年投产的以氧化铝冶炼、电解铝及水泥生产为主的国有特大型集团公司,在职职工18 000余人,地处城乡结合部,占地10余km2,四周为农田和村落,公司内部各分厂、宿舍区、餐饮娱乐服务单位混杂排列,布局不甚合理,各单位缺乏正规专业的消杀技术队伍,四害密度较高。为此,该公司采取一系列防制措施,有效地开展了除害灭病工作。1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实施标准化管理公司领导十分重视除害灭病工作,依据《山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下发了《公司除害灭病工作管理办法》,由公司实行统一消杀,明确下属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由公司爱卫会负责制定具体的除害灭病实施方案,协调监督管理各单位日常除害灭病工作,并负责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公司标准化管理规程,奖优罚劣;爱卫会下设卫生消杀中心,承担全公司的除害灭病服务和技术指导。

    作者:王永进;李淑华;陈斌;陈爱霞;刘峰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首都某阅兵村消毒、杀虫、灭鼠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1999年3~10月,我们接受了建国50周年首都阅兵部队驻地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确保阅兵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根据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卫生工作规定和要求,坚持以预防为主,环境治理为重点,药物治理为辅,综合防制等措施和手段,取得较好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受阅部队卫生防疫保障任务。我们的做法及体会是:

    作者:徐之明;董宏彬;籍玉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