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86例

代先华

关键词:高脂血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降脂方
摘要: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通健康问题,并构成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控制血脂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笔者自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86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四肢骨干骨折术后30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30例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另设空白对照30例,术后观察3组骨折愈合及镇痛情况.结果: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均能使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缩短,且两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鹿瓜多肽组与骨肽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严格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均能促进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

    作者:张支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脂肪肝50例总结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消除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和B超检查结果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法有明显的保肝和降血脂的作用.

    作者:朱初良;殷小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化瘀通络汤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1例总结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输液合针灸治疗,治疗组用化瘀通络汤合针灸治疗,一般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而对照组仅为63.64%,两组比较,P<0.01.结论:化瘀通络汤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

    作者:刘红;袁晓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养阴祛火口服液的水提工艺研究

    养阴祛火口服液由生石膏、赤芍、生地、石斛、麦冬、防风、藿香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养阴、祛火之功,主治胃火上炎之牙痛、口腔溃疡等症,疗效显著.笔者以其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为指标[1],结合浸出物的测定和挥发油的考察,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合理的水提工艺,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攸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葛丹稳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PA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改变,探讨葛丹稳心汤从痰瘀同治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应用葛丹稳心汤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且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LPA.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LPA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PA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中可显著升高,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葛丹稳心汤确能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集聚和清除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作者:王瑞科;杨继平;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正交优选丹参、延胡索合煎的提取工艺研究

    在临床上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处方中,常有丹参、延胡索.本文以丹参酮Ⅱ A、延胡索乙素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延胡索合煎提取物中丹参酮Ⅱ A、延胡索乙素的影响,并对丹参、延胡索合煎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子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止哮汤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

    笔者自2002年8月以来,运用自拟止哮汤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中的有关诊断标准.

    作者:时以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温针并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目的:观察温针并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疗效.方法:将78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并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以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6.7%,两组比较,P<0.05.结论:温针并中药灌肠治疗CPID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作者:单赤军;全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98例

    胫骨平台骨折是因高能暴力所致的关节内严重创伤,骨折类型复杂,治疗困难,并发症多.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中的核心问题.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骨牵引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98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谦;曹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穴位贴敷防治变应性鼻炎118例总结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防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118例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半年、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1年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文志;徐绍勤;彭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运动耐量、中医证候疗效及60天返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抗心衰Ⅰ号方.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60天返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刘春华;解发良;李志;陈琪;谭宇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31例

    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多存在各器官功能不全和衰退,明显有骨质疏松,愈合后常遗留髋内翻、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创伤大,出血多,患者耐受能力差,难以承受手术打击.

    作者:汤芳生;侯启柱;李兴平;丁继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86例

    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通健康问题,并构成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控制血脂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笔者自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86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先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康合剂对骨关节炎模型兔的自由基代谢研究

    骨关节炎(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患,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常见的骨关节病.OA的病因十分复杂,发病机制未明,但OA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含量升高,其对关节软骨的损伤作用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1].在目前骨性关节炎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清除体内过剩氧自由基,减轻氧自由基对关节的损伤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2].

    作者:童敏;高戈;刘霞;向大雄;高洁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治疗亚急性湿疹概况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IV型变态反应.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亚急性湿疹红肿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以及鳞屑.

    作者:龚小红;匡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随着对RRI病因探讨不断深入,认为该病与小儿的免疫功能失调或低下有关.笔者于2002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本病患儿9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红专;陈桂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作用.方法:随机将36例UA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主要观察其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hs-CRP浓度明显减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炎症抑制和易损斑块稳定作用.

    作者:金凌皎;周生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养心安神片薄层色谱的鉴别研究

    养心安神片由人参、柏子仁、石菖蒲、龙骨、酸枣仁、茯苓、首乌藤、远志、甘草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作用.用于因气血不足、心神不宁所致的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多梦、心悸、神疲乏力、脑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易波动等症.

    作者:吴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效率为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60%,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治疗后肌力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满意.

    作者:罗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3例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3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81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38岁;平均病程(3.5±2.5)年;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合并高血压病17例,合并糖尿病9例.

    作者:高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