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尔别克·哈力别克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168例,静脉输液时采用普通静脉穿刺及静脉留置针两种方法,其中静脉留置针者97例,普通静脉穿刺者71例,对两各方法的成功率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钟输液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穿刺,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普通穿刺.结论: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减少了患者静脉穿刺的次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保护了静脉,并且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作者:焦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湿解毒汤熏洗治疗对渗出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皮肤病患者126例,给予我院自制的利湿解毒汤熏洗治疗,每天2次,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患处皮肤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痊愈104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124/126),停药后复发1例,占0.7%,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利湿解毒汤治疗渗出性皮肤病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全麻患者在术后的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实施有效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3年收治的600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患者的麻醉恢复期的躁动情况与认知功能实施有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000例患者出现了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16.67%.而在这1000例全麻术后认知障碍患者中,又有600例患者在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了躁动现象,躁动发生率为60%.其中,引起术后认知障碍患者出现麻醉期躁动的原因主要有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以及肌松恢复不满意、短时性的缺氧、苏醒期恐惧心理等,其中尿管刺激占了50%,有300例,明显要高于其它诱发原因(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术后麻醉恢复期间的躁动是其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而尿管刺激又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出现恢复期躁动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与拔管的时机,并有效避免各种相关不良刺激,是减少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年前绝大多数医师对颅脑外伤伴发脑水肿与颅内高压,以限制液体与钠入量为“标准的液体疗法”.近年来已改变了这种观点,认为应用脱水剂时不应限制液体与钠入量,否则可因脑灌注压不足而导致脑损伤.本文列举限制或不限制液体与钠入量疗法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与理论基础,并阐明近年来液体疗法的进展与新观点.
作者:贾尚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总结内科治疗中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主要为控制脑水肿、脱水降压以及脑保护剂类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通过内科临床治疗后91例患者存活,9例患者死亡,存活率为91%.其中患者临床发病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临床肺部感染4例.结论:内科治疗脑出血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脑水肿,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也可以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姜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好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其中好的护理方法.结果:在这10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患者有72例,死亡患者28例,成功率为72%.结论:医护人员有效的确定伤员的救治次序,还有做好手术中的护理工作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俞瑾;徐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支持的得分高低对其总生活满意度、健康和功能有影响(P<0.01),而对自我概念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调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家庭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世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为骨伤科闭合性骨折患者应用黄药水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7月于我院骨伤科就诊的闭合性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黄药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6d后肿胀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64±0.64 cm VS 3.06±1.03cm,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 VS 80.0%,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闭合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佳,黄药水是治疗闭合性骨折的有效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作者:李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适起始时间,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了从2009年2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已经确诊的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这些患者均将进行手术治疗,将这些患者分为4组,每组10例,分别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6h、12h、24h、48h等不同时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其中术后6h、12h、24h分别记为实验1组、2组、3组,术后48h则记为对照组,观察这四组患者在术后2h的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或腹部不适等情况,观察患者在术后7d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以及血糖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术后的观察显示,实验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的要早,虽然腹胀腹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要高,但这些症状可自行痊愈,实验组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以及血糖等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后6h就可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这可以加快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而且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作者:黄绪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治疗不及时可致残致死,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主要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糖尿病足住院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足部血管神经病变,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钟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经济、操作便捷,值得深入研究与广泛推广.
作者:许红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术的76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和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7%,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创伤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快速恢复,并具有创伤小、愈合率高、感染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针对中风后偏瘫的患者实施针灸配合运动疗法的康复作用、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中风后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36例患者采用药物、物理因子治疗,而研究组36例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即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11%,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1.1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显著,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聪;汪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防己与伪品的鉴别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为其真伪鉴别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通过薄层、性状、理化以及显微等层析法来比较防己与伪品的差异.结果:两者不仅在来源、性状以及显微上有着明显差异,而且两者的有效成分以及功效也趋于不同.结论:在鉴别防己的真伪上,利用性状、显微、理化以及薄层等四种方式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易远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接受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的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功能训练指导等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67例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及疼痛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的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护理质量,尽可能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贵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应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显效36例(75.00%),有效10例(20.83%),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46/48);结论: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程国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痰湿咳嗽的效果.方法:对本服务站中医门诊诊治的45例患痰湿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小青龙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10例患者完全治愈,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有16例患者在服用小青龙汤后,咳嗽的症状明显减轻,咳嗽、咳痰等频次减少;有13例患者在服用小青龙汤之后咳嗽症状有所好转;仅有6例患者在服用小青龙汤后症状未有任何减轻.小青龙汤在治疗痰湿咳嗽方面的有效率达到了86.67%,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小青龙汤治疗痰湿咳嗽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权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对16例哮喘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及指导,比较分析管理前后患者病情控制、再发及住院率等情况.结果:自我管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再发率及住院率明显减少,管理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自我管理的哮喘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哮喘再发率及入院率,是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益生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抗生素治疗的9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儿口服思密达进行治疗,不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患儿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腹泻次数、腹泻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在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晚期肿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强迫体位、恶病质、低蛋白水肿等易发生难免性压疮.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同时治疗也较为棘手,为临床护理难题.难免性压疮高危患者(Braden评分低于12分)压疮的发生率高速70%[1].在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出起诉并要求赔偿的案例日益增多[2].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10年开始使用美皮康敷料预防难免性压疮,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