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目的:探讨呼图壁县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效果,为预防和控制慢性支气管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我医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6人为调查对象,按照年龄、性别、病程均衡可比匹配,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匹多莫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为48人,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匹多莫德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1.67%,而对照组达到60.42%,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治疗组效果好于传统治疗.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影响因素是感染、病程、吸烟、抗生素使用种类.结论:匹多莫德治疗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只有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治疗方法和相关技能,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旭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农村妇女在不同的生理时期的保健需求,并对农村妇女的保健方法和模式进行简单的探索.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对500名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保健需求情况.结果:农村的保健服务基本能与育龄妇女在孕产期的需求保持平衡;但是处于青春期、更年期以及老年期的农村妇女所获得的社会保健服务与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结论:农村妇女的社会保健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以满足农村妇女在不同生理时期的保健需求,保证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曾麟;吴其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吉西他滨是一个新型的脱氧胞苷拟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属嘧啶类抗代谢肿瘤药物.即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具有抗瘤谱广、作用机制独特、毒性反应低、与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等特点.本文就吉西他滨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肖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56例53~93岁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56例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并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针对不同治疗阶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7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每个组别各25例.Ⅰ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Ⅱ组患者采用垂体素进行治疗,Ⅲ组患者采用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以奥曲肽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国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门诊输液室的方法,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更新服务理念,深入学习优质护理内涵,制订适合输液室特点的具体措施和优质护理服务标准.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由87%上升到95%,与同期相比输液量每年递增24%.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作者:林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晋江市2009-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基本特征、求询原因和阳性分布,为日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和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提供建议和提示.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晋江市疾疾预防控制中心VCT登记表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共有自愿咨询检测者1623名,男女性别比3.57:1;以20-39岁青壮年占81.39%;商业异性性行为史522(32.16%),无高危行为113(7.46%)有逐年增加趋势;男男同性性行为史的HIV阳性率高11.19%;初中及以上组阳性率2.49%,明显低于小学文盲组的8.70%.结论:晋江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民众自愿咨询检测的意识越来越高,男男性行为有增加趋势,VCT门诊成为当地及早发现感染者的前哨.
作者:谢翔;洪培坤;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76例老年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95例65岁以上急性腹膜炎为表现住院治疗患者;选取其中76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原发病,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老年急性腹膜炎原发病中急性感染占比例55.3%,消化道穿孔占32.9%;就诊患者76.3%有腹痛,78.9%有其他腹部不适;手术治疗后72.4%治愈,14.5%好转出院,13.1%病死;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占21.1%,其次切口感染占19.7%.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见,老年人的急性腹膜炎常见于感染及消化道疾病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腹部不适;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腹膜炎具有较稳定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预防肺部及切口感染为主.总体来说,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手术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胥坤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心衰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心衰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我国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生殖器疱疹的患者4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给予外用喷昔洛韦乳膏涂患处4-5次/d,对照组患者24例,给予阿昔洛韦软膏涂患处4-5次/d,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有效率和痊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喷昔洛韦乳膏是治疗生殖器疱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加强管理与监测,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制度落实,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加强呼吸环路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重大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作者:刘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通过对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加强人才培养;成立医疗服务小组,重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政府领导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实现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公共卫生一项重要工作.结论:社区慢性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朱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胎盘、科DIC、妊娠合并症、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都会导致产科急症,以子宫次全切除为主要的手术方式.结论:通过子宫切除术,能使大出血情况得到一定缓解,合理掌握子宫切除指征、时机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使孕产妇的死亡率得到一定降低.
作者:练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观察,总结诊断要点、收集诊治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镇宁县中医院普外科中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进行临床性回顾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并总结诊治体会.结果:我院58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8例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其中影像学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的初诊正确率为89.6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结论:急性阑尾炎隶属于急度症之一,其中手术治疗是为普遍的治疗方法,因此进行及早诊断、确定病症效果具有临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郑克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感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方法:以本院300例因遭受各种相关的泌尿系统疾病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本院其他部门300例同期临床感染患者,通过回归分析病人的年龄,患者的症状,进行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泌尿外科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原因与所有上述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并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作者:秦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2013年1-12月,抽取在我单位美沙酮门诊的100名海洛因依赖者,将他们按照服药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患者未完成治疗就已经退出,称为脱失组,另外一组一直在接受着治疗并且超过6个月,称为维持组.分析两组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药物依赖及治疗剂量、治疗情况等,从而确定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年轻、单身、男性、文化程度低、无业、无亲人和社会支持、治疗剂量低、治疗期间服药不稳定、多药滥用是影响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对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应关注这些危险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黄恒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50例择期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d,B组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C组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三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cTnⅠ、CK-MB、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术后24小时cTnⅠ、CK-MB、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行PCI患者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40mg/d,其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李勇;何魏巍;王斐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案例研究微针疗法和艾灸疗法对青年女性黑眼圈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52例黑眼圈青年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采用微针治疗组18例、艾灸治疗组18例以及空白对照组16例,三组治疗时间均以1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微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痊愈率为11.1%;艾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痊愈率为5.9%;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痊愈率为0%.微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针治疗与艾灸治疗对于青年女性黑眼圈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美容和临床上推广.
作者:谢仙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导致心胸外科手术产生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932例,回顾分析本次研究病患的临床资料,以及引发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按照国家卫生机构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对这些病患进行相应诊断,932例手术病患中,共有48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2%,术后感染部位包括:手术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胃感染等.结论:经分析得出,导致上述部位产生感染的因素有:呼吸设备侵入性治疗、术后引流管留置之间过长、术后出现肺水肿与心力衰竭、术前有慢性病史等.因此要为病患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呼吸设备管理,掌握吸痰技术、提高引流管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正确使用抗生素等,这样才能减少术后感染因素的发生,进而使院内感染率下降.
作者:孙作永;冯勇;张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产妇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份-2013年3月份收治的脐带绕颈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外检测方法进行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将无脐带绕颈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上和围生儿情况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脐带绕颈产妇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心异常情况,能有效避免新生儿窒息以及围生儿死亡情况.
作者:强桂彦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