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吴桂花;张艳

关键词:小儿, 病毒性脑炎,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3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对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颅压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辅助物理康复治疗.结果:选取患者中痊愈62例,好转8例,死亡3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多样,对患者提早进行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辅助物理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对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脑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肠结核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5例肠结核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对肠结核患者在精心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对症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认为在早期及时诊治的同时,对肠结核患者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防止疾病传播、增强患者院外服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戴银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在我国,以高血压为原发病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和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1].作者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经验总结,现报告如下.1 患者资料收集我院2010.5-2011.11收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2岁.纳入标准:符合WH0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年龄界限为60岁[3].

    作者:马风珍;赵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应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显效36例(75.00%),有效10例(20.83%),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46/48);结论: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程国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化痰清肺汤辅助西医疗法治疗COPD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化痰清肺汤辅助西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支持疗法及并发症处理.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清肺汤(主要药物:紫苑、款冬花、地龙、僵蚕、代赭石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取得取得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中药化痰清肺汤辅助西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明显改善,且无毒副反应出现.

    作者:王庆华;高凤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治疗胰头癌、4腹部恶性肿瘤,包括胆总管中下段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手术复杂且创伤大,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和上端空肠,淋巴结,防止肿瘤残留.切除后再将胰、胆和胃与空肠重建[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FD)是治疗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出血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

    作者:吴文华;高慧平;马风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黄药水对骨伤科闭合性骨折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为骨伤科闭合性骨折患者应用黄药水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7月于我院骨伤科就诊的闭合性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黄药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6d后肿胀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64±0.64 cm VS 3.06±1.03cm,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 VS 80.0%,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闭合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佳,黄药水是治疗闭合性骨折的有效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作者:李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0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阴道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臭氧液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发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道炎患者采取臭氧液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副作用低,而且不易复发,这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范丹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科病房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在产科病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搜集整理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共180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产妇90名,对对照组的产妇均给予常规的妇产护理,观察组90名产妇则给予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人性化护理实施之前,两组产妇的相关情况并无明显的差异;人性化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讨论:人性化护理对于提高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以及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高玉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63例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镇痛率低、术后病率低等优点,近年来,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几乎包括了所有妇科疾病手术治疗,逐渐取代了开腹手术.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63例良性卵巢肿瘤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因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3例,年龄17-42岁,平均35岁,其中有手术史:剖宫产术后17例,宫外孕术后2例,阑尾炎术后1例,术前诊断卵巢单纯性囊肿(粘液性或浆液性囊性瘤)23例,双侧5例,直径5-14cm,卵巢巧克力囊肿21例,双侧7例,直径4-9cm,卵巢畸胎瘤19例,双侧5侧,直径3-12cm.

    作者:杨先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分期针刺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采用分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140例观察组和140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Yanagihara面神经麻痹分级系统以及面部对称详细评价系统(DEFS)的改善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过程,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张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门诊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

    静脉炎是门诊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既损害机体又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文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及护理,为临床静脉输液提供参考.

    作者:管珍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感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方法:以本院300例因遭受各种相关的泌尿系统疾病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本院其他部门300例同期临床感染患者,通过回归分析病人的年龄,患者的症状,进行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泌尿外科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原因与所有上述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并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作者:秦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克霉唑阴道片结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采用克霉唑阴道片结合氟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接诊的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暑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两组患者皆采取基础措施处理,其中对照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方式上结合氟康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2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则为10.00%(4/4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克霉唑阴道片结合氟康唑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百草枯农药中毒救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措施,为百草枯中毒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结果:通过对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抢救与积极护理,其中2例病人在我院住院治疗5至30天后均痊愈出院,2个月时随访均无不适,复查胸片及胸部CT均正常;患者死亡1例,患者为院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尽早洗胃、导泻、血液灌流,以增加毒物排出;早期大量应用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以减轻肺损伤;加强重要脏嚣的保护和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及时有效的抢救以及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百苹枯中毒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贺小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菌切口手术中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的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手术采用无菌切口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12例进行手术采取无菌切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时照组采用手术治疗配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配以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特殊的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感染有关情况及改善情况等数据进行对比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感染例数及发生率差异较为明显,通过研究分析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组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常规护理联合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手术治疗过程中及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梗死与脑出血使用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9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并讨论对于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发病要点以及治愈后的防治等.方法:对过去9个月在我院治疗脑出血与脑梗死过程中因使用甘露醇而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尤其对于其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预后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9例患者均为因使用甘露醇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6.4±2.8岁.其中,无尿、少尿患者人数分别为10、21例,约占总人数的63.2%.尿血患者约占总人数的53%,共计26例.且研究表明甘露醇用量越大患者出现尿血现象越早.同时,研究表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不仅与甘露醇用量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同治疗手段是否采用血液透析等均有密切关系.结论:高龄老年患者(68岁以上)在脑梗死与脑出血治疗中使用甘露醇更易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死亡率高.多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因脑疝、身体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消化道出血而致死.其中,甘露醇用量多少起关键作用.

    作者:吴庆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非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60例、以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合格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应.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试剂对血清中抗幽门螺旋杆菌IgG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86.67%(52/6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数据,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组内对比,乙型肝炎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感染率为75.00%(15/20),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癌组患者幽门螺旋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旋杆菌相对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具有特异性,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提高相关疾病患者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杜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126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6例),两组患者在放疗开始前和放疗结束后均填写抑郁自评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抑郁人数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小红;张海霞;尚友兰;黄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75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在B超定位下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液(血)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胸腔积液中,31例恶性胸腔积液(包括18例既往明确诊断肺癌,本次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经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患者胸闷气喘症状逐渐缓解,给予胸腔内注射化疗粘连药物效果良好,21例胸腔积液患者,经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胸水吸收快,未见明显胸膜粘连.置管期间均无引流管脱出、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单腔)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的应用中疗效显著,具有微创、引流减压快,反复留取标本方便,便于胸腔内给药及并发症少等特点.不仅操作简单易行,还能迅速减轻临床症状,同时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江艳;马聪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氧气雾化湿化瓶安全管理的改进

    目的:探讨儿科氧气湿化瓶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对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小儿科从2004年-2006年至2006年-2008年期间临床氧气雾化吸入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总结2004年-2006年末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15%,临床取样60例,其中发生爆炸8例,2006年-2008年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3.4%,临床取样58例,其中发生爆炸2例.结果:2006年-2008年氧气湿化瓶发生爆炸数明显减少,2006年-2008年发生率3.4%,2004年-2006年发生率15%,卡方值4.66%,P<0.05.结论:通过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管理方法及使用方法方面的改进,明显减少了临床操作氧气雾化吸入时湿化瓶爆炸现象,减少了因发生该现象引起的对患儿和工作人员造成的惊吓甚至伤害,使该项操作过程更加顺利安全,使患儿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作者:陈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