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园
目的:探讨吉木萨尔县中学生结核病知晓率与健康教育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疾控中心连续三年对吉木萨尔县新入学的中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社区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2011年吉木萨尔县中学生结核病知晓率知晓率(平均值)为50.1%,2012年为51.5%.2013年为52.6%.结论:根据吉木萨尔县中学社区特点,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版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开展结核病防治专题讲座等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逐年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广大师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宣兆元;赵丽;杨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降浊活血汤在高脂血症治疗中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高血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5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患者采了中药降浊活血汤的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H DL-C以及LDL-C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HDL-C、TC、TG以及LDL-C的平均值与治疗前均有所变化,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各项体测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浊活血汤在治疗高脂血症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都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
作者:钟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近来3年前往我院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满意率显著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彭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研究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反应小的采血方法,明显降低患儿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造成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病因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关的诊疗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300例,对影响阴道流血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诊疗方案.结果:对本次所抽取的300例阴道流血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阴道流血的因素多达30多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疗措施的制定.结论:探明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原因非常重要,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旭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几丁聚糖对高血脂小鼠糖代谢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测定小鼠血糖、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结果:高脂血症组小鼠肝糖原、肌糖原和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几丁聚糖服药组和高脂血症组比较,肝糖原、肌糖原和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服药组肝糖原、肌糖原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几丁聚糖对改善高血脂所致小鼠糖代谢障碍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王宝金;杨侃;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且的:研究耳鼻喉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的防范方法.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到2013年11月收治1652例耳鼻喉患者,分析这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护理方法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扁桃腺、腺体摘除手术患者出现1例并发症;支撑喉手术,扁桃腺、腺体摘除手术,中耳手术,鼻内镜手术,气管异物、食道异物等患者经治疗护理以后不存在并发症;其他类型患者出现了1例并发症.结论:对耳鼻喉患者治疗以后采取科学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显著提高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朱燕;张海燕;张明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术中采用卡孕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无痛人流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患者术前采用卡孕栓处理,而对照组术前则不采用任何药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术前宫口松弛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研究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为90.50%(181/200),对照组则为51.00%(102/20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对照组发生1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孕栓运用在无痛人流术中,可以改善宫口松弛度,同时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并且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何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入的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对A组的25例患者行传统的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对B组的25例患者行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结果:手术后使用B超以及同位素扫描进行证实,A组的25例患者的单侧甲状腺结节均缩小1/2以上,治疗有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的甲状腺的重量以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切口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的手术方法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具有切口小、切口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感染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手术护理,一组接受系统感染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情况.结果:护理组的感染率为6.67%,常规组的感染率为18.18%,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应该进行系统的感染预防护理,针对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护理和预防,以降低妇产科患者手术感染率,提高妇科手术效果.
作者:龙亚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的特点与临床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选择从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了临床的检查与头颅CT的检查.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干预的手段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21例,治愈率达到42%,好转的有26例,好转率达到52%,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达到6%;对照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10例,治愈率达到20%,好转的有30例,好转率达到60%,死亡的有10例,死亡率达到2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降颅压和抗凝剂及镁剂,对老年人脑梗死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有效治疗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单肺通气麻醉在临床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在我院胸外科选择80例需择期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瑞芬大尼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每组40例.结果:实验组切皮前1 0min的SBP、DB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闭胸前10min的Sp0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后10min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单肺通气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效果良好.
作者:包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究门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以及管理对策,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2012年到2013年我院门诊的21名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高效地管理对策.结果:医疗事故发生减少,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护患关系转好.结论:护理的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降低护理风险,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徐新玲;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观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30例脑血管患者进行心理障碍等方面的临床观察和分析,分别针对患者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卫生宣教、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及应用药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好、复发少、安全可靠.在围绝经期特别是绝经后一年内适量补充雌激素是降低老年性阴道炎和其他老年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结论:对老年性妇女进行健康干预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朱启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正弦波振动对肌萎缩临床病例的对抗作用.方法:选用一侧肢体制动卧床病例,采用高频正弦波振动作为对抗治疗措施,检查内容为胫神经传导速度、M波和H反射.结果:卧床后制动组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较振动组减慢,卧床后制动组M波潜伏期明显较振动组延长,振动组卧床前后的H反射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正弦波振动对于制动肢体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作者:石磊;杨侃;李宝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产科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日常护理,观察两组产妇自然生产率、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占总数87.1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对照组自然分娩占总数68.5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43%.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总满意人数66例,满意率为94.29%;而对照组对护理人员总满意人数为52例,满意率为74.29%.观察组肯定焦虑1例,可能焦虑32例,无焦虑37例;对照组肯定焦虑8例,可能焦虑41例,无焦虑21例.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对产妇与新生儿健康有很大帮助,在产科护理中有很大应用价值.
作者:丁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本辖区妇女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探析产后抑郁症状学发病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颖西办事处辖区内的分娩后7~30天的510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以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筛检BID评分>5分的产妇190例作为抑郁组,以BID评分<5分的320例产妇作为正常对照组,从社会人口学、心理学及围产期一般情况等因素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3%,其中轻度占79.0%,中度占10.5%,重度占5.3%.与对照比较,产妇的年龄、学历、婴儿性别、产后护理、居住条件、夫妻关系、是否为高危妊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产妇的职业、家庭收入、喂养方式的不同对产后抑郁无影响.结论:本辖区妇女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原因、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产后抑郁症100例患者,对其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原因、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心理、生理、家庭、产妇自身等因素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原因.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与产妇心理、生理、家庭和自身等因素有关,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可以缓解抑郁,维护产妇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李志平;刘洁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皮肤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皮肤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质控管理,记录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仅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0.45%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进行皮肤护理,可显著降低其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及使其尽快恢复健康,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定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4例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酒精性患者有效率为88.6%,6例激素性患者有效率为83.3%,3例潜水性患者有效率为66.7%.总体来看,显效数为18例,40.9%,有效数为20例,45.5%,无效数为6例,13.6%,总有效数为38例,有效率为86.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疗效显著,且对于治疗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佳.
作者:王化强;李雪勇;李佳伟;陈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