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杨侃;李宝成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组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KD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近2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95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两组,即≥5岁组(下称年长儿组)、<5岁组(下称小龄儿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包括热程、不完全KD发生率、淋巴结肿大率、治疗前后相关炎性指标以及冠脉病变发生率.结果:①年长儿组就诊时平均热程为6.8天,小龄儿组6天;年长儿及小龄儿不完全KD的发生率分别为44.4%(8例)及12.9%(10例).②年长儿组颈部淋巴结肿大率为72.2%(13例),小龄儿组53%(43例).③年长儿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沉分别为76 mm/h及84 mm/h,平均血小板分别为380×109/L及491×109/L;小龄儿组治疗前后血沉平均值分别为71mm/h及77 mm/h,平均血小板分别为381×109/L及553×109/L.④共有22人发生冠脉病变,其中年长儿组冠脉病变的发生率为50%(9例),小年龄儿组16.8%(13例).结论:年长儿KD的冠脉损害发生率及不完全KD的发生率均高于小龄儿.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沉及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KD患儿即使在有效治疗后某些炎性因子也可能持续存在,甚至比治疗前更明显,因此需长期监测冠脉病变情况.
作者:王世远;田茂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3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使用替普瑞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有5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使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替普瑞酮,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复发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40例普外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普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腹腔引流管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的观察组中没有出现并57症,而对照组中有4例;肝胆手术的观察组中有3例出现了并发症,且在放置好腹腔引流管后,在七天内全部治愈,对照组中有6例,七天的治愈率仅为57.1%;肠瘘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手术之后就进行了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治愈率是66.7%,还有3例在进行肠瘘确定性手术之后痊愈,对照组中的患者治愈率仅为33.3%,在放置好腹腔引流管之后,肠瘘对照组中的患者治愈率是66.7%.结论: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大大提高了普外患者的治愈率,而且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家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斜视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对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方法,制定时间表与计划表;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入院、术前及术后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术前不利因素发生率相比较,实验组为2%,对照组为22.67%.实验组的不利影响因素较少,差异较大(P<0.05).在住院费用和时间上,实验组的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短,差异较大(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对斜视患儿起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肖慈;张睿敏;曾玲;崔效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门诊输液室是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病人输液的地方.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门诊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门诊提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输液量在逐年递增.由于输液治疗是一项侵人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患者多、停留时间短、病种多且杂、环节多、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安全隐患伴随左右,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作者:马吉萍;马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2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2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心理护理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手术前后医护人员良好的配合将有利于减少术中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有效性.方法:分析50例剖宫产半年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已婚育龄妇女术时相关指标及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48例(96%)经腹输卵管绝育术成功,2例(4%)因皮下组织粘连,出血,未打开腹膜,未进行手术.48例术后无输卵管再通妊娠.40例(80%)术中出血<3m1;6例(12%)于手术开始时2-5s诉下腹疼痛,可忍受,5s后无疼痛感;2例(4%)合并粘连并影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平均手术时间30min,留观时间1-2h,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时部分观察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腰疼,劳动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心理疏导后恢复正常,满意度达98%.结论:剖宫产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育龄群众易接受的女性绝育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直视下施术,适合已生育有足够子女的夫妇选用.
作者:杨慧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瘢痕子宫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流产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两组孕妇的流产有效率、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流血量、腹痛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流产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的腹痛程度、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流血量等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较为有效,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阴道出血量、降低妊娠物排出时间等优点,与人工流产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克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探讨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入院的高龄白内障患者76例,行晶状体置入术后,围手术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作者:张睿敏;肖慈;崔效妍;曾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评估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取急诊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愈、有效、无效几率以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平均费用方面,治疗组平均费用(2106.2±86.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费用(3043.7±94.6)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能够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石云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阴道分娩后造成产妇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12例阴道分娩产扫中选取65例产后出血产妇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5例产后未出血产妇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前体重、第三产程时间、胎儿质量都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孕妇产后2h出血量、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差值以及产前产后红细胞压积值都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儿过大、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影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因此,在进行产妇分娩时要严格控制分娩时间,并合理用药,辅助产妇进行分娩,从而预防和减少产妇产后出血.
作者:何朝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影像科教字化趋势下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进行分析,探讨为适应当前趋势结合PACS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校大二年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的(1)班和(2)班两个班级.将(1)班作为观察组,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上,结合PACS进行所有医学影像学学科的教学.(2)班作为对照组,按照平常的传统授课方式进行医学影像学学科的授课.一个学期之后,对两个班级统一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期末考试,两部分的考试评分均实行百分制.并对两组学生对其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进行无记名的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2.4±5.9和80.7±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其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影像科数字化的趋势下,医学影像学教学做出结合PASC进行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影像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凌寿佳;秦宇红;宋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1日到2014年1月1日间收治的80例通过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生存率等.结果:本组80例患者于干细胞移植手术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逐渐恢复;80例患者中,76例黄疸、腹水、精神状态、体力和睡眠明显好转;72例下肢水肿缓解或消失;只有1例在注射干细胞后发热,无其他不良反应;80例患者中有6例在第三年死亡,原因为:3例为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为并发肾衰竭,1例为肝性脑病.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短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有明显改善,生存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安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33例,显效1 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疗法效果更显著.
作者:赵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36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诊治观察,探讨36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特点和疗效评价.结果:发现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证属中医“震颤”“痴呆”疾病范畴,与现代医学“脑萎缩”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为酒毒损伤肝脾,脾胃运化失司,化湿化热,风阳内动,髓海失养所至;临床证型主要肝胆湿热、痰浊中阻、肝肾阴虚、瘀血内阻、气血亏虚等五种;治疗上以祛除病因、辨证施治为主,收到理想临床疗效.
作者:李德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对策,从而降低乳腺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1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加以观察分析,对每一个患者均进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并对其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加以统计,分析导致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有效对策.结果:42例乳腺癌患者中,进行改良根治手术后,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率约为28.5%.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出现皮瓣坏死的患者有5例,皮下积液患者4例,腋窝神经和血管出现损伤患者1例,出血患者1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例.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手术前的准备情况、手术中的操作损伤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效果都会造成乳腺癌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绪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昌吉市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昌吉市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高血压患者吸烟及饮酒率明显降低(P<0.01).规律服药、适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乐观心态的等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作者:郭飓飚;孙玉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泮托拉唑以及血凝酶胃管注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治疗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而且治疗过程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较小,安全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叶发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麻醉措施.比对两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宫口扩张速率,并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缩短分娩时间,提高宫口张开速率,镇痛效果明显,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分娩镇痛,加快宫口张开速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巧云;罗昌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医院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107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为:肥胖、合并糖尿病、贫血、妊高征,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等;通过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术后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及时有效地处理及系统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早期愈合.
作者:罗金焕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