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影响探讨

王枫

关键词:泌尿外科, 围手术期, 人性化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给护理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病患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分别为5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观察组病患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焦虑评分为30分,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仅为5.2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较长,焦虑评分50分,术中不良反应15.1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保证泌尿外科病患能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增强病患的身体素质,人性化护理模式有效减少泌尿围期手术病患的心理焦虑感.有助于病患的身体康复,消除病患在治疗期间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在护理上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肺结核6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肺结核的护理体会,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组则仅给予日常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转归率为96.67%,复发率为6.67%;常规护理组转归率为83.33%,复发率为23.33%.优质护理组对护理人员总满意人数28例,满意率为93.33%;而常规护理组对护理人员总满意人数为23例,满意率为76.67%.结论:总结护理体会,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优质护理方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华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室病人院内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病人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近年来收治的86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发生率分别为53.5%、24.4%、15.1%;经积极对症护理,高龄、ICU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较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使用时间较长等均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感染均消失.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史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7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医院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107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为:肥胖、合并糖尿病、贫血、妊高征,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等;通过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术后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及时有效地处理及系统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早期愈合.

    作者:罗金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妇科阴道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994例阴道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4例患者单纯口服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的590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蛇床方剂对外阴进行清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以及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类型的阴道炎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霉菌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滴虫性阴道炎.结论:妇科阴道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庶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思路构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之为肺心病,属于咳嗽、喘症以及肺胀等范畴.肺心病是目前我国严重威胁人类生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西药并未疗效确切的特效药,而中医治疗则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在肺心病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景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结合菌栀黄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40/40),明显优于对照组87.50%(35/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KP)、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方面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高,并且TBIL、CRP、AKP、γ-GT及FFA等改善明显,值得借鉴.

    作者:李建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挂号的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心肌梗死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每组各有患者28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临床实用性较强.

    作者:梁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弹力绷带用于膝关节镜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观察

    为了更好探讨弹力绷带在膝关节镜手术的使用情况,了解在不同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照顾.本文随机抽选了本市做了膝关节镜后手术并使用了弹力绷带的患者共88例.对这88患者进行系统性的追踪.记录这些患者刚术后刚刚使用弹力绷带和恢复过程中患者肢末梢颜色、四肢关节的麻木情况、肿胀情况等.

    作者:刘青霞;李丽娟;李娇;许邹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33例,显效1 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疗法效果更显著.

    作者:赵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近来3年前往我院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满意率显著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彭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1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等方面的临床观察,寻找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除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出院外,其余8例经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抢救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及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玉婷;林再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128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以及分娩方式.结果: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头位置异常,共115例(73.28%),其后依次为产力异常22例(14.01%),产道异常20例(12.74%)终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113例(71.97%),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44例(28.02%).结论: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很高,主要的原因为胎头位置异常,处理不当会增加对母婴的危害,需要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测,选择为合适的分娩方式,减少围产期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尤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

    目的:对比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5例)行开腹胆囊术,观察组(1 5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疾病,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字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结果:37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病例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无髋内翻、外翻,无断钉、断板及螺钉松动.1例因脑溢血活动差.结论:锁定加压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尤其适用于合并冠状面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

    作者:杨绍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在治疗脑血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共94例脑血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次,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2次/天).对照组仅给予胞二磷胆碱(0.75mg/次,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药物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2%,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对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绩效考核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概况

    绩效考核是指以系统化的方法原理为指导评价员工本岗位工作行为与效果的动态性评判指标,评价内容包括员工工作能力、质量、效率与效益等多项指标,综合评判结果,可通过应用多种针对性举措来激发员工潜力,为管理运营服务.目前绩效考核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医疗形象有积极作用.下面我们就绩效考核应用于国内护理管理的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马达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普外科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78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将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归纳为以下几类:球内积血28例(36%);房角挫伤22例(28%);虹膜睫状体炎症16例(20%);晶状体脱位或损伤12眼(16%).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前房冲洗、小梁切除、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因复杂,会造成眼压增高或眼内组织损伤,早期应积极应用药物治疗,必要时采取联合手术的方法降低眼压,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作者:张元奎;章富成;刘咏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此次关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研究的样本,随机将样本个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0.3±1.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0.8±1.2)min,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大小为(3.4±0.3)cm,术后恢复时间为(4.0±1.5)d,术后感染率为2.5%(1/40).对照组手术切口大小为(6.9±0.4)cm,术后恢复时间为(6.5±1.0)d,术后感染率为7.5%(3/40),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复发感染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行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就诊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阴道分娩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率、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产妇均成功分娩,成功率为100%,死亡率为零,对照组的50例产妇成功分娩48例,成功率为96%,死亡2例,死亡率为4%.两组的成功分娩率进行差异分析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50例产妇血压控制均稳定,稳定在130~150/85~90mmHg;对照组的50例产妇血压控制不稳定,对照组产后大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例经输血治疗病情改善;新生儿健康情况,观察组50例新生儿均存活,健康新生儿49例,残疾1例;对照组50例新生儿中有48例存活,死亡2例,健康新生儿43例,残疾5例;两组新生儿的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相比对照组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好,其死亡率和残疾率均低.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行剖宫产分娩相比阴道分娩手术安全性更高,产后产妇血压较稳定,并且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更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及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及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中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伤肢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及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相东;葛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