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髋部骨折术后内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

曾剑波;刘军;陈海云;潘建科;李希文;蔡煜林

关键词:髋部骨折术后, 中药内服, 活血化瘀, 健脾补肾, 强筋骨, 组方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摘要: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2011-2017年含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的中药处方,采用TCMISS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提取分析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归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结果:对562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当归、红花、川芎、熟地黄、续断、桃仁、骨碎补、牛膝、赤芍、白芍、没药、乳香、甘草、黄芪、自然铜、生地黄、土鳖虫、杜仲等.药物的四气分布主要为温、平、凉,五味分布主要为苦、甘、辛,归经分布主要为肝、脾、肾、心、胃、肺经.药物归类分布主要为伞形科、毛茛科、菊、豆科、蔷薇科.当归、红花、川芎、熟地黄、续断、桃仁、骨碎补、牛膝、赤芍、白芍、没药、乳香、甘草、黄芪、自然铜、生地黄、土鳖虫、杜仲等均为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常用的中药.结论: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以“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强筋骨、兼以补血”为主要治法;核心药物是当归、红花、川芎、熟地黄、续断、桃仁、骨碎补、牛膝、赤芍、白芍、没药、乳香、甘草、黄芪、自然铜、生地黄、土鳖虫、杜仲;关键药物组合是“当归与红花”;处方用药应以“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强筋骨、兼以补血”为则.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对41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症状组合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组合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拟《U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41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行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得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类基本证候:寒邪客肠证、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寒邪客肠证主症:泄泻清稀、恶寒发热、泻水样便等,次症:腹痛喜温、痢下白冻、肢体疫痛等;大肠湿热证主症:腹部灼痛、烦热口渴等,次症:痢下赤白脓血、肛门灼热、苔黄腻等;肝郁脾虚证主症:腹部胀痛、与情志有关等,次症:胸胁胀闷、矢气频作、嗳气等.结论:聚类分析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的主要及次要症状,为证候标准化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刘艳;李毅;王小平;唐梦凡;孙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捏脊对小儿背部皮温的红外热像研究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探讨捏脊的热效应及操作时间的客观化标准.方法:选取20例健康儿童,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分别经1名研究生和1名高年资医师捏脊后,采集小儿背部所得的相应红外热像数据,比较两组背部皮温的差异.结果:高年资医师组捏脊3次、6次、9次后,脊中线温度均高于操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束捏脊后的1~3 min内,皮肤温度仍然高于开始时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生组捏脊3次后,脊中线温度与操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捏脊6次、9次后,脊中线温度均高于操作前,在结束后的1~3 min内,皮温仍高于操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对受试者的局部皮肤具有升温效应;捏脊6次可能是佳频次,且捏脊操作手法的熟练度对小儿背部温度变化有一定影响.

    作者:蔡君豪;王文奕;王桂茂;郑慧敏;纪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近5年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近5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特点和规律、埋线处方使用规律.天枢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使用频次高的腧穴,胃经用穴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于胸腹部,特定穴中募穴使用率高,处方穴位以10~20个穴位使用为多,埋线次数以1~10次使用为多,埋线时间以5~15 d1次为优选.

    作者:柯超;杜鸿蒙;单生涛;邓泽成;唐玲;方闯;章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双“十”字针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十”字针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十”字针法治疗,连续治疗8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积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量表积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十”字针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段礼宁;赵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从“治病求本”探析叶天士辨治虚喘经验

    喘证有实喘与虚喘之分,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治喘之要,与实喘相比,虚喘迁延反复,证治更为棘手.《临证指南医案·喘门》中共记载了喘证病案20例,其中虚喘占2/3,虚喘常发,且辨治复杂.叶氏从虚喘病因责之于肾入手,围绕肾之虚耗导致肾不纳气、肾不化水之主证,以扶正培本、温补摄纳为法度,方药加减运用灵活,层次轻重之间,展现了其独出机抒、治病求本的虚喘证治经验.

    作者:刘松楠;王庆国;王雪茜;程发峰;马重阳;刘姝伶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医医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目的:通过构建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评价模型对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填写现状问题分析,提出病案首页质量质控方法.方法:病案首页数据质量主要在控制层从完整性、规范性、逻辑性3个维度对某中医院2010-2014年共131,051份病案首页中部分数据项进行评估.结果:该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规范性较好,错填率控制在1%左右;完整性方面部分数据项缺失率达到100%;逻辑性方面有待提高,部分数据项错填率达到70.87%.结论:数据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多维度分析医院病案首页填写的现状问题,便于提出病案首页质量质控方法,进而提高医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

    作者:张盼;王斯琪;邓文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链脲佐菌素诱导Brown Norway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在BN大鼠鼠眼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40只成年健康雄性BN大鼠(80只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状态,于造模前、造模后24 h、72 h、1周多次测随机血糖,筛选出糖尿病(DM)大鼠.模型建立观察1周后,开始计算DM病程.观察时间点为DM病程1、2、3、6个月,观察大鼠的一般形态学及行为学改变,测血糖、体质量,行荧光素钠眼底造影(FFA),取鼠眼行HE染色,观察其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组BN大鼠总成模率为100%,死亡率为15%;正常组大鼠无死亡.随着病程的进展,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在血糖、体质量、大体形态及视网膜微循环组织形态变化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Z诱导的BN大鼠DR模型大体表现与DM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与DR患者类似,相较于无色素SD大鼠,BN大鼠视网膜色素的存在更类似于人类视网膜,应用范围更广.

    作者:陈向东;孙淑铭;聂辅娇;谢鹤;刘志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30d,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抑郁量袁评分、lotca量表评分、FIM评分、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otea量表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冯枫;牟翔;袁华;刘卫;赵晨光;琚芬;杨帆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甘草附子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ASIC3和HIF-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中ASIC3和HIF-1α表达影响,探讨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相关机制.方法: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等量的不完全氟氏佐剂和牛Ⅱ型胶原乳化剂造模.甘草附子汤(9.75g/kg),醋酸地塞米松(7.5 mg/kg),连续灌胃20 d.分别拍摄大鼠足跖X射线,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HIF-1c和ASIC3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HIF-1α和ASIC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中ASIC-3和HIF-1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甘草附予汤组大鼠滑膜组织和血清中ASIC-3、HIF-1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甘草附子汤可以降低RA模型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中ASIC3、HIF-1α含量,可能是该方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顺;林清华;王祖庆;李德仙;金泽旭;周兵望;王茂林;王永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石决牡蛎汤对清晨高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影响

    目的:观察石决牡蛎汤治疗清晨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清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清晨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UA、CyS-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三大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石决牡蛎汤能够降低清晨高血压患者血压及UACR,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

    作者:于俏;吴焕林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解毒饮组成药物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根据解毒饮功效及应用,对解毒饮组方药物的抗菌、抗炎、解热、镇痛、抗凝、促进骨折愈合等相关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对解毒饮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中金银花、黄芩、柴胡、菊花的药理研究多集中在抗菌、抗炎、解热等方面,赤芍、红花、当归以抗凝、抗血栓、抗炎为主,续断可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

    作者:殷娜;张云芳;宁桃丽;许蒙蒙;王一方;张丽;王昭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三七白及散对基底节区、丘脑出血患者胃黏膜灌注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白及散对基底节区、丘脑出血患者胃黏膜灌注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1例基底节区、丘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对照组24 h后开始给予生理盐水鼻饲,治疗组患者24 h后给予三七白及散鼻饲.分别于重症监护后24 h、第3天、第7天评估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检测患者胃黏膜pH值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胃黏膜内pH值、NE水平、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7天,治疗组患者胃黏膜内pH值高于对照组,NE水平低于对照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白及散可以改善基底节区、丘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胃黏膜灌注,有效降低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作者:陈向荣;杜菊梅;张磊;吴宗涛;徐东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刘玉洁教授治疗消渴胸痹的病机规律探究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究刘玉洁教授治疗消渴胸痹的病机规律.方法:收集163例门诊消渴胸痹患者的中西医相关临床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取提取数据源、症状排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观察消渴胸痹的症状排序、症状关联规则,归纳消渴胸痹的病机规律及证治特点.结果:163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老年高发,发病趋向于年轻化;气阴两虚及瘀血相关症状出现率高且高度相关;情志失调症状与消渴胸痹症状高度相关;气阴两虚兼瘀血、气阴两虚兼气滞证型所占比例大,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是治疗消渴胸痹的常用治法.结论:结合消渴胸痹发病特点对于女性患者的诊治应更为积极;加强对中青年民众及患者的健康宣教及规律诊治是极其重要的;气阴两虚是消渴胸痹的病机关键,因虚致瘀贯穿消渴胸痹病程始终;情志失调是消渴胸痹发病及加重转归的重要因素;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是治疗消渴胸痹常用的治法.

    作者:单晓琳;张军;孙辰莹;薄云;刘立壮;方芳;郑美媛;刘玉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痔瘘洗必灵坐浴结合光子治疗仪治疗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痔瘘洗必灵坐浴结合光子治疗仪照射治疗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肛瘘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光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痔瘘洗必灵坐浴治疗.评价患者术后第1天、第10天疼痛(VAS)评分、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降低(P<0.05);术后第10天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及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天,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瘘洗必灵坐浴结合光子治疗仪照射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可缓解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减轻水肿,促进创口愈合.

    作者:李向;徐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僵硬患者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僵硬患者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外伤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以及治疗组患者伸/屈肌的峰力矩值、总功量值、平均功率,以及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伸/屈肌的峰力矩值、总功量值、平均功率以及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僵硬,能有效提高膝关节相关生物力学指标,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万超;程俊华;王俊华;朱小虎;程宇核;邹兆坤;彭俊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七叶皂苷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方法:MTT法比较七叶皂苷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检测各组细胞中p53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七叶皂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七叶皂苷能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P<0.01),并随着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检测发现七叶皂苷处理能够促进细胞中p53和Caspase3的mRNA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七叶皂苷能诱导卵巢癌细胞株SKOV3凋亡(P<0.01).结论:七叶皂苷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季宜芳;姚冬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髋部骨折术后内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2011-2017年含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的中药处方,采用TCMISS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提取分析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归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结果:对562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当归、红花、川芎、熟地黄、续断、桃仁、骨碎补、牛膝、赤芍、白芍、没药、乳香、甘草、黄芪、自然铜、生地黄、土鳖虫、杜仲等.药物的四气分布主要为温、平、凉,五味分布主要为苦、甘、辛,归经分布主要为肝、脾、肾、心、胃、肺经.药物归类分布主要为伞形科、毛茛科、菊、豆科、蔷薇科.当归、红花、川芎、熟地黄、续断、桃仁、骨碎补、牛膝、赤芍、白芍、没药、乳香、甘草、黄芪、自然铜、生地黄、土鳖虫、杜仲等均为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常用的中药.结论:髋部骨折术后中药内服方以“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强筋骨、兼以补血”为主要治法;核心药物是当归、红花、川芎、熟地黄、续断、桃仁、骨碎补、牛膝、赤芍、白芍、没药、乳香、甘草、黄芪、自然铜、生地黄、土鳖虫、杜仲;关键药物组合是“当归与红花”;处方用药应以“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强筋骨、兼以补血”为则.

    作者:曾剑波;刘军;陈海云;潘建科;李希文;蔡煜林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非疾病老年阳虚体质人群的红外热图特征分析

    目的:获得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的非疾病老年阳虚体质人群的红外热图特征.方法:在各中医院体检科或治未病中心、门诊部等筛选出阳虚体质的非疾病老年人群,获取其红外热图,并获得脏腑区域、经络、腧穴等热差值数据;分析总结非疾病老年阳虚体质人群的红外热图特点.结果:非疾病阳虚质老年人群皆有:大腹凉偏离;春季左胸△T<右胸△T;任脉△T<督脉△T;心俞穴△T春季低,肾俞穴△T冬季高.老年女性:右胸、小腹凉偏离.上焦△T春季低;中焦△T冬季低;下焦△T冬季低.胃脘△T秋季低;大腹△T冬季低;小腹△T秋季低;脾俞穴△T冬季高;神阙△T夏季低;督脉△T夏季低.老年男性:上焦、中焦、左右胸、胃脘、任脉凉偏离.上焦△T冬季低;中焦△T秋季低;下焦△T春季低.胃脘△T夏季低;大腹△T秋季低;小腹△T冬季低;脾俞穴△T秋季低;神阙△T秋季低;督脉△T秋季低.结论: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的非疾病老年阳虚体质人群的红外热图各有特点,也基本符合中医学理论.因此,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阳虚体质进行客观的判定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张冀东;胡镜清;何清湖;孙贵香;孙涛;王丹;叶培汉;刘琦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化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常规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康复锻炼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离床活动时间、JOA评分及随访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比较,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周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术后随访患侧臀部或小腿酸痛不适感等症状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3.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的康复.

    作者:龚晨;曾红文;张宇;李雨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缩脾汤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脾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缩脾汤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1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缩脾汤治疗,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CHILD-PUGH评分、住院情况、实验室指标、肝硬化超声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腹围、肝脏超声评分、脾厚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缩脾汤能够缓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症状,并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

    作者:邱晓年;王书杰;周月艳;蒋伟;陈隆桂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