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围产儿的影响

陈瑶

关键词:孕期营养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围产儿, 并发症, 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围产儿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GDM并在我院检查分娩的孕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单纯饮食控制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水平控制理想孕妇25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未及时治疗或发现时间太迟、治疗后血糖控制不满意或未进行产前检查入院时才确诊为 GDM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孕期营养干预。对比两组孕产妇血糖控制达标、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孕产妇营养干预后血糖有效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营养干预对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有重要价值,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盆腔炎采用规范方案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采用规范方案治疗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病患者,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后给予住院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文120例患者,39例治愈,81例好转,总有效率100%,患者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给予规范方案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慢性盆腔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宝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病毒性脑炎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比较及鉴别

    比较病毒性脑炎与自身免疫性脑炎在分类、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等方面的异同,以明确当前对二者的概念、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检测手段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为二者诊断标准的改进提供思路。

    作者:林虹;郑东;黄凤霞;黄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法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到2013年4月的50例小儿肱骨髁骨折患者,在C型臂以及X射线的监管下,运用手法复位内外侧交叉固定克氏针的方式治疗。结果:在这些患者手术后进行术后回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3.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6周达到痊愈的效果,没有出现术后再骨折和肘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的恢复效果中优秀为35例(75%),良好为10例(20%),尚可为3例(6%),优良率达到了94%。结论:手法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十分有效,应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上得到推广。

    作者:刘伟军;蒋泰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对粉尘作业人员职业病体检的分析

    本文主要论述了粉尘作业人员职业病体检验时需要注意的几点,并结合相关部门实际的案例,对粉尘作业人员职业病体检的一些经验进行简要的介绍。

    作者:王来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潮气呼吸法进行婴幼儿的支气管扩张试验,根据喘息性疾病在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指导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法:≤3岁的住院患儿60例。分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30例,急性支气管炎组30例均用沙丁胺醇作为支气管扩张药物。用潮气呼吸法分析评价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吸入两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为72.2%,急性支气管炎组的阳性率为16%。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其气道阻塞主要是由于气道出现过度痉挛,粘膜肿胀导致气道阻塞。因此气道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能较好地扩张,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改善明显。据此可指导临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熊慧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0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10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再进行过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后,通过随机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脑动脉瘤介入术治疗时给予全方位的护理,这种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恢复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法在外科手术中应用

    戴无菌手套法是手术室基本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按传统方法戴无菌手套,容易污染的是手套边。2011年6月开展了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作者:邬红娥;刘贵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集体健康宣教在外科术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集体健康宣教在外科术前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行外科手术11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58例术前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对乙组58例术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疾病知识知晓度为96.55%,治疗满意度为98.28%,治疗依从性为94.83%,乙组疾病知识知晓度为81.03%,治疗满意度为68.97%,治疗依从性为70.69%。甲组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体健康宣教在外科术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作者:林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术前2h及术后3d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情况以及术后发热天数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和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发热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并对用药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握后,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维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肩周炎针灸治疗15例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3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氢化可的松局部封闭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经针灸治疗后,痊愈6例(40.0%),显效4例(26.7%),有效4例(26.7%),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临床疗效显著,简单方便,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潘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癔症的急诊护理探析

    目的:探析癔症急诊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急诊癔症患者评估。结果正确的急诊护理,可促进癔症患者症状的缓解。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从心理、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对癔症患者进行系统护理。

    作者:傅惠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阴道分娩孕妇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4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15例,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预防产后出血能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俊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例心脏直视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的配合体会

    目的:通过心脏直视,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完成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修补术。方法:根据心脏大小,选择切口位置,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将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送经右心房至左心房,使封堵伞与房间隔缺损部紧贴,无残余分流和移位,已完成房间隔缺损(ASD)的修补。结果:房间隔缺损(ASD)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完成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小、切口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les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调查永久性造口患者术后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通过电话随访方式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SPB)对2013.01-2013.12的69例 Miles 术后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26例(37.68%),轻度自我感受负20例(28.99%),中度自我感受负担11例(15.94%),重度自我感受负担12例(17.39%)。由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患者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类别、文化程度、病情熟悉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照护者健康状况共10项评分得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有统计学差异;多元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情熟悉情况以及照顾者健康状况是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性别、职业状态、文化程度、病情熟悉情况、医保类型、家庭收入情况以及照顾者健康状况是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卫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执行率及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人员112名,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洗手执行率及自我评价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86.6%的护理人员掌握七步洗手法,45.53%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83.92%掌握卫生洗手指征。护理人员认为影响洗手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忙、洗手设备不方便,缺乏设施供应,未面临检查,缺乏指导及管理。结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临床工作中手卫生执行率不理想,应加强洗手意识、管理及学习,普及及宣传手卫生知识,改善善手卫生设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李锦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分析

    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具有着很大的不同,分析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以便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将这两者进行对比,力求寻找出肥胖对于儿童足弓结构、足跟内外翻、儿童本身稳定性、冲量的影响,并针对这些特点来寻找相应的对策和弥补措施,以此来有效地指导肥胖儿童的运动,更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成长。

    作者:李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符合 UC诊断标准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1g,4次/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天治疗。8周后评价治疗有效率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对照组的为75.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R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由(12.23±1.82)mg/L降至(6.21±1.04)mg/L,对照组由(12.04±1.74)mg/L(9.05±1.61)mg/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更显著,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 UC有效率高,可以显著减轻体内炎症反应,是治疗 UC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洪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加减解语丹治疗中风不语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解语丹在治疗中风不语症状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中风不语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用汤剂解语丹加减内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不语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利用加减解语丹展开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常规临床治疗,同时安全副作用相对较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何光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社区医院的婴幼儿及家长资料108份,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婴幼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而实验组54例给予新型健康教育方法,再回顾性分析两组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结果:通过严格的统计分析与观察发现,实验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膳食均衡制定的有效率、积极主动体检与疫苗接种的概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儿童保健工作中,各社区医院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采用具有科学、先进理念的新型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与指导,才能为促进儿童保健的效果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会带来很严重的并发症,心肌梗死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心律失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医学上单纯的治疗心肌梗死的同时,还得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如何对心律失常进行科学治疗以及系统、规范合理的护理,是当前临床治疗中重要的工作。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自己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谨慎对待自己工作,总结经验。因此本文将浅谈一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作者:吴锦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