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李玉花;热孜万古丽·吐尔汗

关键词:中医, 临床思维, 培养
摘要:通过比较西医临床思维培养方法及对《伤寒杂病论》的再学习,回顾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以提高中医临床教学效果,使毕业生能够初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中医药疗效,增强对中医学科的信心.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院校任务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

    分析了当前中医院校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任务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培养翻译人才的构想.阐述了在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下,如何实施任务型翻译教学,并验证了任务型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可为其他中医学校实践类似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谭晓风;彭爱和;张艳红;邵凤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增敏阿霉素体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对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疗效以及阿霉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阿霉素组(A组)、参麦注射液组(SMI组)、阿霉素+参麦注射液组(A+SMI组),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14d,治疗期每3d测量肿瘤体积,14d后处死小鼠,称量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取瘤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中MVD、VEGF:另取瘤体和血浆,采用HPLC法检测瘤体和血浆中阿霉素含量.结果:A组、SMI组、A+SMI组肿瘤生长速度低于C组;A组、SMI组、A+SMI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8.11%、25.98%、54.44%.A组、SMI组、A+SMI组MVD和VEGF表达水平较C组明显下降,A+SMI组MVD和VEGF表达水平相对于A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MI组肿瘤组织及血浆中阿霉素浓度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提高阿霉素抗乳腺癌的作用,提高其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上述作用或许与参麦注射液提高了肿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有关.

    作者:谢明艳;刘思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胡国恒教授益气填髓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

    血管性痴呆指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严重认知障碍综合征,痴呆患者中的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Alzheimer)病,占所有痴呆的10%~20%[1].国内有关报道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及脑卒中的高发率,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3].胡国恒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从医30余载,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独特经验.胡国恒教授治病思因,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益气填髓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方法.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芊芊;汪辛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语域视理论的3本中医药双语教材研究

    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语域理论出发,针对3本目前通用的双语教材,从语场、语旨及语式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各教材特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够编写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双语教材,以更好的培养中医药对外交流方面的人才.

    作者:刘娜;孙红梅;张婷婷;康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纳入痛风(湿热痹阻证)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及宣痹通络膏治疗;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痛风定胶囊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积分.采用常规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尿酸(UA);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改善及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降低UA、ESR、CRP.

    作者:彭凯;孙绍裘;李益亮;曾祥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将近几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作用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认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多个方面起作用,可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及能量代谢、增强脑组织抗氧化损伤能力、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调控神经生化反应、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对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起调节作用等多个途径改善脑缺血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戴敏;宋立家;王媛;王瑾;刘黎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STAT3/Survivin信号通路探讨银屑平丸对寻常型银屑病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STAT3/Survivin信号转导通路在银屑病患者的表达来观察银屑平丸对银屑病患者该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认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银屑平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方法:2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银屑平丸,记录治疗前后PASI积分.选取治疗前后典型皮损,同时选取20例整形切除术后的正常皮肤,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STAT3、Survivin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皮损STAT3、Survivin的平均灰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皮损(P<0.05),治疗后皮损STAT3、Survivin的平均灰度较治疗前皮损表达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皮损STAT3、Survivin平均灰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存在STAT3、Survivin表达异常增高,证实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两者相关.银屑平丸通过降低皮损中STAT3、Survivin的表达水平,调节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改善银屑病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席建元;温柔;陈偶英;谢汶芳;李小鹏;祁林;谢明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金英胶囊镇痛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金英胶囊镇痛和抗炎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镇痛实验,研究金英胶囊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方法,对金英胶囊进行抗炎实验.结果:金英胶囊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热致痛反应的阈值和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显著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结论:金英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张庆华;黄贤华;黄敏;孙先仁;郭喜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针刺与艾灸对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差异比较

    目的: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比较针刺与艾灸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和疗效差异.方法:雄性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后者进行CUMS抑郁模型制备.2周后通过行为学检测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随后各组进行相关干预,6 d/周,共计3周.治疗过程中,模型组及各干预组仍施以CUMS模型刺激.行为学检测采用开野实验(Open-Field)记录水平及垂直得分,糖水消耗实验计算糖水偏爱百分比并结合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分别于实验第1、14、21、28、35天进行.结果:(1)造模14 d后,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得分、糖水偏爱百分比、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均低于正常组(P<0.01),直至实验结束.(2)针刺、艾灸、氟西汀组干预1、2、3周后开野实验水平及垂直得分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第21天艾灸组水平及垂直得分低于针刺组(P<0.01或P<0.05)外,其余各时段针刺与艾灸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各干预组糖水偏爱百分比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艾灸组第28天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针刺组(P<0.05)外,其余各时段各干预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4)各干预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各干预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同组比较显示,针刺组第28天体质量明显低于第21天(P<0.01),各干预组体质量均于第35天出现显著增长(P<0.01或P<0.05),体质量变化结果相同.结论:治疗3周后针刺与艾灸均能很好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并使体质量增长,且二者疗效相当,但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方式,推测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完全重合.

    作者:丁宁;李瑞;田环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东医宝鉴》之灸法探析

    通过研究《东医宝鉴》中有关灸法的叙述,从灸源与灸材、灸法操作及灸法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分析归纳《东医宝鉴》中对灸法的阐述.

    作者:蒋珞琦;黄碧群;顾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姚春海教授治疗寻常痤疮验案4则

    姚师认为寻常痤疮患者初期多实证,临床常分为4种证型,即风热证、湿热证、痰湿瘀滞证、肝郁证.风热证治以宣肺清热,以枇杷清肺饮加减为主方;湿热证治以清热除湿,以五味消毒饮合茵陈蒿汤为主方;痰湿瘀滞证,以化痰散结为法,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为主方;肝郁证以疏肝为法,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或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方.病久常夹瘀、夹虚,治疗当兼顾气阴,配伍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品.

    作者:苗芸凡;曲韵;姚春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3 d的SD大鼠分离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多柔吡星模型组(1.0 mol· L-1)、不同剂量黄芪苷Ⅳ(18g·mL-1、36g·mL-1、72g·mL-1)与多柔吡星(1.0 m0l·L-1)同时给药组(黄芪苷Ⅳ低、中、高剂量组).培养24h,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Caspase-3活性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多柔吡星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培养基中CK、LDH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多柔吡星模型组比较,黄芪苷Ⅳ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培养基中CK、LDH释放量降低(P<0.05或P<0.01),TUNEL实验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比率减少(P<0.01),Caspase-3含量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表达降低(P<0.05).结论: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高Bcl-2表达有关.

    作者:龚明;韩丹;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参赭培气汤联合FOLFOX6方案化疗对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赭培气汤联合FOLFOX6方案化疗对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治疗组行参赭培气汤+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改善,但是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或P<0.01).结论:参赭培气汤联合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肝癌有一定的疗效,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胡传杏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无创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气道功能指标和气道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3项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治疗组患者各气道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项气道功能指标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

    作者:王朝晖;周惠卿;谢滨;李冬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提供临床证据.方法:纳入接受TACE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TACE术后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大柴胡汤,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TACE术后综合征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在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KPS评分和血清AFP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ACE术后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的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ACE术前比较,两组患者TACE术后1周和2周KPS评分均增加,血清AF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ACE术后1周和2周KPS评分明显升高,TACE术后2周血清AF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柴胡汤可明显降低TACE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等TACE术后综合征症状程度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AFP含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乔喜婷;王克穷;闫明亮;乔秋飞;张兆国;于明洋;王会仓;岳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除风益损方防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除风益损方防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给予相同的常规抗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给予除风益损方.经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前房反应以及视力改善情况,并进行随访,分析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8.1%,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分别为43.7%、68.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ogMar视力值术后均呈不断降低趋势(P<0.05),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中,治疗组LogMar视力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前房反应评分和前房反应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风益损方防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前房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作者:孟祥慈;李庆生;秦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襄阳市中药资源调查初报

    目的:调查襄阳市中药资源的分布及产业开发情况,为襄阳市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筛选襄阳特色中草药;为以后3S普查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明确襄阳市中药资源的分布状况.结果:襄阳市共有药用动植物、矿物及其它949种.其中药用菌类12种、药用地衣类2种、药用苔藓类7种、药用蕨类38种、药用裸子植物18种、药用被子植物765种、药用动物75种、药用矿物19种及其它13种.本地道地药材有襄麦冬(湖北山麦冬)、襄半夏、保康柴胡(北柴胡)、苍术、前胡、桔梗、党参、黄姜、黄连、襄杜仲、天麻.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有原始红豆杉、野生牡丹、野生蜡梅、野生紫薇古群落及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结论:针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变化,应采取合理采挖、加强中药资源升值研究、扩大人工种植、积极开展易地保护等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襄阳市中药资源.

    作者:刘明乐;廖建鄂;李克荣;闫建纯;王勇;杜双全;吕春兰;张勤;郝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关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通过比较西医临床思维培养方法及对《伤寒杂病论》的再学习,回顾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以提高中医临床教学效果,使毕业生能够初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中医药疗效,增强对中医学科的信心.

    作者:李玉花;热孜万古丽·吐尔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丹参酮ⅡA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对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20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丹参酮ⅡA组每日灌胃丹参酮ⅡA(30mg/kg),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胃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G、TC、HDL-C、LDL-C水平.油红0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结构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ABCA1、ABCG1、CD36的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CD36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管腔中明显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管壁沉积大量脂质,腹腔巨噬细胞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ABCG1表达变化不明显,CD3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血脂水平及动脉损伤水平明显改善;丹参酮ⅡA组巨噬细胞ABCA1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CD36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两组ABC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对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BCA1及CD36等与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相关基因及血脂有关.

    作者:赵秋宇;贾连群;王俊岩;陈文娜;陈阳;朱美林;马佳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5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x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的有69篇,病例共5334例,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的证型的大肠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质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与阴肠燥证.

    作者:李毅;刘艳;刘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