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霖;李萍;周鸿图
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考核是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适应新时期对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药学院对2014届毕业生开展了实验技能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详实、客观的分析,对于考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做出了思考与总结.
作者:蒋琛;都晓伟;杨炳友;谢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清咽解毒汤辅助内窥镜下射频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舌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内窥镜下射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清咽解毒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积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且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然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咽解毒汤辅助内窥镜下射频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郭璐琳;魏秀娟;李玲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南非常用4种地产药材的名称与用途考证,了解南非医药资源,弘扬南非民族医药的瑰宝,充分发挥南非民族医药在医疗卫生中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房洪英;赵西敏;徐凌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联合中医按摩对甲状腺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放疗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放疗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延续护理合中医按摩护理手段,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免疫功能(CD3+、CD4+、CD8+),在化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状况(采取EORTC QLC-C30中文版量表).结果:治疗组满意率与依从性分为100.0%、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两组患者CD3+、CD4+均有升高,CD8+较前有下降,而治疗组患者免疫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联合中医按摩对甲状腺癌放疗患者的的护理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远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张欣;厉翔翔;李莹莹;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滋阴明目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175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86只眼)和治疗组(48例89只眼).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滋阴明目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后视力、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明目丸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相关.
作者:吴权龙;彭清华;颜家朝;陈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从美国对亚洲传统医学的认识、补充替代医学与东洋医学、东洋医学的科学验证、东洋医学教育等方面概述了日本东洋医学的发展现状.认为将东洋医学融入现代医学之中,不仅可以使之在西洋医学的各专业领域间起到桥梁作用,并与针对老龄化社会中饮食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促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原有的药物治疗上加以东洋医学的治疗,对于增进患者健康,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削减医疗费用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将带动传统医学发展,特别是在亚洲引起共同研究传统医学的热潮.
作者:田中耕一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根据《吴佩衡医案》中应用乌梅丸验案的记载,分析吴氏使用乌梅丸的病证特点和方药加减规律.其用丸剂,常作为大回阳饮之辅助;其变丸剂为汤剂,则常重用附子、干姜,轻取黄连、黄柏.吴氏使用乌梅丸,已不拘于寒热错杂的范畴,而更多体现出三阴同治、调理厥阴、重在扶阳的特色.
作者:王慧峰;张晓琳;吴生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搜集近5年来艾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艾灸治疗慢性胃炎的规律,指导慢性胃炎艾灸治疗.
作者:陈果;薛智慧;向娟;向丽婷;李飞;陈英;杨舟;于隽;彭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的论述,提出6个观点:针刺要领首先在于“治神”,“气至而有效”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补虚泻实”是获取针灸疗效的重要手段,“刺有浅深”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针灸处方精简确当与否决定了针灸疗效的成败、“应天时而调气血”对针灸疗效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马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FOLFOX6化疗,治疗组同步口服华蟾素胶囊,2、4个化疗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karnofsky (KPS)评分、IL-2、TNF-α水平.结果:2、4个化疗周期后,治疗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TNF-α水平均低于组内治疗前,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可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血清IL-2、TNF-α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陆运松;彭代良;陈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梯度洗脱的方法,建立了金黄凝胶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姜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乙腈-4%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4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在此条件下5种成分能够得到很好的分离,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姜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6~6.32μg·mL-1(r=1.0000,n=5),0.536~10.72 μg·mL-1(r=0.9999,n=5),0.325~6.50 μg· mL-1(r=1.0000,n=5),0.57~11.40 μg·mL-1(r=1.0000,n=5),0.491~9.82 μg·mL-1(r=1.0000,n=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7%,98.8%,99.2%,97.4%,99.9%,RSD%分别为2.47%,2.55%,2.64%,1.50%,2.5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金黄凝胶的质量.
作者:顾小燕;朱全刚;张若曦;袁松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临床多出现口腔类疾病,人体口腔器官作为消化道的门户,如:舌痹、口疮、舌疳不仅是口腔局部的病变,而与身体内在机能变化有关,与心、脾、胃、肝、肾各脏腑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医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此,对口腔患者要寻其疾病根源,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梅君;梅和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了黄芩清肺汤主要有效成分的肠吸收机制及肝脏P450酶代谢方面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该方吸收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提供参考.认为该方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等,近代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
作者:张宜凡;刘晓睿;杜文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复康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情况及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X线直线加速器给予实验大鼠全腹照射(DT9.0 Gy),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30 d,观察对比大鼠精神状态、摄食进水、排便情况及体质量变化,处死后取相应部位的小肠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肠黏膜上皮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造模成功后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饮食进水、排便情况均优于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低于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中剂量组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与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复康方低剂量组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复康方可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情况,具有修复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
作者:李玉明;李思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总结了通过中药口服与灌肠、针灸、针药并用,以及中西医结合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进行综合治疗.认为在疾病临床症状缓解、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及长期维持方面,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罗雲;岳小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分析古今学者对于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的理解,总结既往对于恶性肿瘤相关概念的认识及不足,结合临床,建立新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瘀热内陷、正虚邪恋是恶性肿瘤核心的病机,提出元气异化学说及“癌邪”这一概念,用新的理论重新梳理肿瘤新的病因病机,为新的治法及方药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茂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教学模式优化与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伤寒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与临床运用能力.方法:以传统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小组学习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研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多种教学法良好结合.结果: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结论: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符合《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
作者:郜文辉;谢雪姣;刘娟;邹旭峰;郁保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儿康颗粒治疗婴幼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门诊夜啼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服用小儿康颗粒,对照组患儿口服小儿七星荼,1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伴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厌食、多汗、烦躁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康颗粒治疗婴幼儿夜啼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蔚华;鄢素琪;汤建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目诊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了国内目诊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中医目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医目诊数字化研究平台,阐述了其研究思路、平台的架构及其对中医目诊发展的意义.
作者:文毅;晏峻峰;彭清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润肺止咳散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儿童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治疗组予润肺止咳散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夜间症状、发作频率、小儿哮喘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作频率以及夜间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发作频率以及夜间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儿哮喘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肺止咳散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小儿哮喘的发作频率以及夜间的症状,缩短小儿哮喘的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陈映辉;蔡云飞;陈楚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