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润肺止咳散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儿童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治疗组予润肺止咳散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夜间症状、发作频率、小儿哮喘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作频率以及夜间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发作频率以及夜间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儿哮喘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肺止咳散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小儿哮喘的发作频率以及夜间的症状,缩短小儿哮喘的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陈映辉;蔡云飞;陈楚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方药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和维生素D3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脾益肾方药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第0、6、12周检测患者血清MMP-2、BGP、BAP、CTx以及雌二醇(E2)水平,测定患者腰椎(L2~L4)、股骨近端、髂骨骨密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MMP-2、BAP、BGP、CT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E2水平和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2、BAP、BGP、CTx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清E2水平和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补脾益肾方药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谭英华;熊仁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超微口气消方治疗口臭脾胃伏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口臭脾胃伏火证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超微口气消方和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14 d,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臭值、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中医证候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口臭疗效、Hp根除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口臭疗效比较:治疗14 d观察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根除Hp方面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为60.0%,对照组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微口气消方治疗口臭脾胃伏火证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亮晶;黄孟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滋阴明目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175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86只眼)和治疗组(48例89只眼).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滋阴明目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后视力、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明目丸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相关.
作者:吴权龙;彭清华;颜家朝;陈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附桂地黄丸联合小剂量优甲乐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FT3、FT4、TSH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优甲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附桂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一般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T3、FT4检测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TSH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桂地黄丸联合小剂量优甲乐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彭文达;李浪波;陈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针刺及如意金黄散外敷三联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针刺及如意金黄散外敷三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周围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NCV及S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周围神经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8.5%,治疗组为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8,P=0.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针刺及如意金黄散外敷三联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病损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刘宏旭;秦奋;雷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清咽解毒汤辅助内窥镜下射频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舌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内窥镜下射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清咽解毒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积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且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然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咽解毒汤辅助内窥镜下射频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郭璐琳;魏秀娟;李玲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汤合五仁丸加减结合耳穴埋籽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黄芪汤合五仁丸加减结合耳穴埋籽治疗,l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汤合五仁丸加减结合耳穴埋籽治疗老年性便秘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怀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儿康颗粒治疗婴幼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门诊夜啼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服用小儿康颗粒,对照组患儿口服小儿七星荼,1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伴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厌食、多汗、烦躁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康颗粒治疗婴幼儿夜啼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蔚华;鄢素琪;汤建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质类型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90例高血压人群,100例正常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入选对象的基本信息、体质类型、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是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均>1);高血压前期组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3组体质人群在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年龄、BMI、血尿酸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在高血压家族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虚质年龄显著小于阳虚质(P=0.007<0.05);痰湿质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痰湿质吸烟人群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P<0.05);阳虚质饮酒人群显著少于痰湿质、阴虚质(P<0.05、P<0.05);痰湿质、阴虚质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阳虚质(P<0.05、P<0.05);痰湿质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是高血压前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前期组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体质类型与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年龄、BMI、血尿酸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闫海慧;王希利;孙明祎;王淑静;汲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解毒益气养阴方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益气养阴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7.3%(P<0.05);两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益气养阴方联合西药能够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免疫功能.
作者:陶艳丽;曹敏;陈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考核是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适应新时期对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药学院对2014届毕业生开展了实验技能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详实、客观的分析,对于考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做出了思考与总结.
作者:蒋琛;都晓伟;杨炳友;谢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中医护理特色课程对护理本科生培养的效果.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本科生对中医护理特色课程设置进行调查评分,优化课程设置模块,将优化后的课程设置模块应用于教学,通过两组前后比较,观察培养效果.结果:临床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本科生对中医护理特色课程设置评分高的三门课程分别是中医基础概论、中医护理学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学;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人单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中医护理特色课程设置模块提高了本科生的中医护理知识水平,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作者:石溪溪;陈燕;朱正刚;熊兰;林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教学模式优化与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伤寒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与临床运用能力.方法:以传统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小组学习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研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多种教学法良好结合.结果: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结论: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符合《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
作者:郜文辉;谢雪姣;刘娟;邹旭峰;郁保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阐述了科学精神培养的意义,认为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中医药创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抵制伪科学的侵害,弘扬中医药文化.因此在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应从数学教学、传统文化熏陶、专业知识渗透、学生参与科研等多途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科学精神能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行动中,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崔明超;孙文珠;夏苗芬;郭慧;董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基于Roy适应模式建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并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患者采取Roy适应模式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适应情况和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在生理状态、自我概念、角色适应和相互依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治疗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改善程度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7.5%VS 80.0%,P<0.05).结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中医护理方案可为患者提供有效、全面、系统的干预,可增强突聋患者对疾病的适应性,改善焦虑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孙建华;李云英;彭素清;屈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联合中医按摩对甲状腺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放疗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放疗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延续护理合中医按摩护理手段,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免疫功能(CD3+、CD4+、CD8+),在化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状况(采取EORTC QLC-C30中文版量表).结果:治疗组满意率与依从性分为100.0%、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两组患者CD3+、CD4+均有升高,CD8+较前有下降,而治疗组患者免疫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联合中医按摩对甲状腺癌放疗患者的的护理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远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张欣;厉翔翔;李莹莹;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合因素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用高脂、糖喂养模型组大鼠,同时予白酒(52.北京红星二锅头)灌胃,正常组予普通饲料且灌胃等剂量蒸馏水.12周后观察大鼠饲养情况,检测大鼠内毒素(LP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指标及肝组织病变.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嗜睡、食欲不佳、毛发枯萎、大便溏;模型组血浆LPS升高(P<0.05),血清ALT、AST、ALP、GGT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坏死、脂肪空泡及炎性浸润,正常组肝小叶轮廓清晰,未见脂肪变性、炎性改变.结论:复合因素可致机体肝损伤,其作用机制与IETM的形成有关,中医病因学说中高脂、糖、酒饮食致病与西医学的饮食致IETM肝损伤呈正相关.
作者:赵国荣;毛娅男;李灿;何宜荣;李雄安;连俊凯;陈研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复康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情况及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X线直线加速器给予实验大鼠全腹照射(DT9.0 Gy),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30 d,观察对比大鼠精神状态、摄食进水、排便情况及体质量变化,处死后取相应部位的小肠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肠黏膜上皮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造模成功后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饮食进水、排便情况均优于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低于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中剂量组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与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复康方低剂量组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复康方可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情况,具有修复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
作者:李玉明;李思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不同提取部位对正常HepG2细胞糖消耗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尖叶假龙胆不同提取部位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尖叶假龙胆不同提取部位对Hep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用含有胰岛素的高糖培养基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尖叶假龙胆不同提取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结果:浓度大于250μg/mL的各提取部位对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除乙酸乙酯高浓度(250、200 μg/mL)外其余提取部位对正常HepG2细胞的糖消耗均无显著影响.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大孔树脂95%部位和大孔树脂70%部位均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消耗影响明显.结论:除乙酸乙酯高浓度(250、200 μg/mL)外其余提取部位对正常HepG2细胞的糖消耗无显著影响.除大孔树脂30%部位外,其余各部位均能提高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魏颖;李蒙;秦灵灵;孙文;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及长形受体(OB-Rb)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抽出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双侧去卵巢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周围相应质量的脂肪.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壮骨止痛方高剂量组(13.2 g/kg)、中剂量组(6.6 g/kg)、低剂量组(3.3 g/kg)和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2只.术后第5天开始药物干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纯净水,持续13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和血清瘦素及其长形受体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OB-Rb含量及BMD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壮骨止痛方高、中、剂量组大鼠瘦素长形受体含量及BM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壮骨止痛方具有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瘦素受体表达,增强瘦素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郭小玲;甘国兴;易仲媛;刘毓;饶剑花;李笔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目诊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了国内目诊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中医目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医目诊数字化研究平台,阐述了其研究思路、平台的架构及其对中医目诊发展的意义.
作者:文毅;晏峻峰;彭清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到“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笔者从温病战汗机理入手探究,认为叶氏“益胃”之法应包含清热养阴以破僵局,甘寒生津以备汗源,宣畅气机以通汗门3个方面的考虑,并且这3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清热、生津、宣畅气机三法的结合,从而营造战汗条件,终达到透邪外出的目的.
作者:孙艳红;盖沂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的论述,提出6个观点:针刺要领首先在于“治神”,“气至而有效”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补虚泻实”是获取针灸疗效的重要手段,“刺有浅深”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针灸处方精简确当与否决定了针灸疗效的成败、“应天时而调气血”对针灸疗效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马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临床多出现口腔类疾病,人体口腔器官作为消化道的门户,如:舌痹、口疮、舌疳不仅是口腔局部的病变,而与身体内在机能变化有关,与心、脾、胃、肝、肾各脏腑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医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此,对口腔患者要寻其疾病根源,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梅君;梅和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从中气亏虚的角度论述了辨治胃黏膜脱垂症的机理,提出补益中气为胃黏膜脱垂症的基本治疗原则;虚则补益,以通为补;证型兼夹,随症加减;合并他病,依症治之等原则,为临床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患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缪春润;冯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根据《吴佩衡医案》中应用乌梅丸验案的记载,分析吴氏使用乌梅丸的病证特点和方药加减规律.其用丸剂,常作为大回阳饮之辅助;其变丸剂为汤剂,则常重用附子、干姜,轻取黄连、黄柏.吴氏使用乌梅丸,已不拘于寒热错杂的范畴,而更多体现出三阴同治、调理厥阴、重在扶阳的特色.
作者:王慧峰;张晓琳;吴生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总结了通过中药口服与灌肠、针灸、针药并用,以及中西医结合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进行综合治疗.认为在疾病临床症状缓解、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及长期维持方面,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罗雲;岳小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综述影响煎药机煎煮汤剂质量的各种因素,保证中药汤剂质量.方法:通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用中药煎药机、中药汤剂和影响因素作为关键词,查阅2001年至2014年的文献总共146篇文章,其中选择2008年至2014年期间有效文献25篇,回顾所查所有文献内容,主要是结合所选25篇文献内容,总结分析煎药机煎煮过程中对汤剂质量产生的影响不同因素.结果:根据以往文献内容综合分析发现,煎药机煎煮中药材过程中对中药汤剂质量的影响因素有药材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煎药机冲洗消毒等.结论:只有掌握煎药机煎煮对中药汤剂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保证煎药机煎煮的汤剂质量.
作者:戴丽莉;聂继红;赵翡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了黄芩清肺汤主要有效成分的肠吸收机制及肝脏P450酶代谢方面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该方吸收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提供参考.认为该方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等,近代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
作者:张宜凡;刘晓睿;杜文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搜集近5年来艾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艾灸治疗慢性胃炎的规律,指导慢性胃炎艾灸治疗.
作者:陈果;薛智慧;向娟;向丽婷;李飞;陈英;杨舟;于隽;彭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安康欣胶囊辅助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安康欣胶囊,在肿瘤消退降低至有手术指征时行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肿瘤改善状况以及免疫细胞变化,并进行为期2年随访,比较分析患者生存及复发转移状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6.5%,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0.4%(P<0.05);治疗组化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肿瘤直径比较中,两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均显著减小(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肿瘤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D3+、CD4+、CD4+/CD8+、NK细胞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率为82.6%,显著高于对照组56.5%(P<0.05),而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康欣胶囊辅助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够显著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胡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建立胃癌脾胃气虚证中医诊断模型.方法:收集346例胃癌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素辨证,将胃癌患者分为脾胃气虚证及非脾胃气虚证两类,探讨脾胃气虚证与常见临床症状及临床分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浓度相关性,建立脾胃气虚证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ROC曲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分期晚于非脾胃气虚证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浓度低于非脾胃气虚证患者,脾胃气虚证诊断模型:P=1/[1+exp(0.182×总蛋白浓度(g/L)-1.003×TNM分期-2.172×胃隐痛-2.846×食后腹胀-3.169×进食无味-4.822×倦怠乏力-2.281 ×神疲-1.630×脉细-3.669×脉缓-6.977×淡白舌)],预测函数模型整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灵敏度98.8%,特异度98.3%,模型检验一致率为98.6%,预测函数模型吻合率高.结论: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所建立的胃癌脾胃气虚证中医诊断模型,吻合率高,对于提高临床脾胃气虚证辨证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唐继云;李东芳;侯芳芳;胡亚;徐佳男;唐琪;何寄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化疗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乳核内消液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化疗毒副作用,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1次随访,比较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采用EORTC QLC-C30中文版量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而治疗组骨髓移植发生率(15.2%)及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率(75.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资料表明,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患者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核内消液辅助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疗效确定,可减轻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孙志波;段宇;史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分析古今学者对于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的理解,总结既往对于恶性肿瘤相关概念的认识及不足,结合临床,建立新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瘀热内陷、正虚邪恋是恶性肿瘤核心的病机,提出元气异化学说及“癌邪”这一概念,用新的理论重新梳理肿瘤新的病因病机,为新的治法及方药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茂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FOLFOX6化疗,治疗组同步口服华蟾素胶囊,2、4个化疗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karnofsky (KPS)评分、IL-2、TNF-α水平.结果:2、4个化疗周期后,治疗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TNF-α水平均低于组内治疗前,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可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血清IL-2、TNF-α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陆运松;彭代良;陈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丹参作为中国的传统中药,历史久远,药理活性广泛且明确,应用于现在的临床用药.现主要针其不同炮制工艺的优化、不同炮制方法对成分的影响和近几年对丹参药材及炮制品的分析方法,查阅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概述了丹参药材炮制工艺以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
作者:陈琴华;王招玉;熊琳;黄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南非常用4种地产药材的名称与用途考证,了解南非医药资源,弘扬南非民族医药的瑰宝,充分发挥南非民族医药在医疗卫生中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房洪英;赵西敏;徐凌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考察狗皮膏不同的提取工艺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为狗皮膏工艺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提及醇提工艺制备狗皮膏组方提取物.观察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足跖肿胀、继发性足跖肿胀、胸腺系数、脾脏系数的影响.结果:狗皮膏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显著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原发性足跖肿胀度;狗皮膏水提物可显著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性足跖肿胀度,明显增加大鼠胸腺系数;各提取物对大鼠脾脏系数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狗皮膏水提工艺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较醇提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今后开展狗皮膏工艺改进研究的首选工艺方法.
作者:陈霞;刘丹;岳枫;张瀚涛;张智圆;邱琳;刘莹;李晋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梯度洗脱的方法,建立了金黄凝胶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姜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乙腈-4%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4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在此条件下5种成分能够得到很好的分离,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姜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6~6.32μg·mL-1(r=1.0000,n=5),0.536~10.72 μg·mL-1(r=0.9999,n=5),0.325~6.50 μg· mL-1(r=1.0000,n=5),0.57~11.40 μg·mL-1(r=1.0000,n=5),0.491~9.82 μg·mL-1(r=1.0000,n=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7%,98.8%,99.2%,97.4%,99.9%,RSD%分别为2.47%,2.55%,2.64%,1.50%,2.5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金黄凝胶的质量.
作者:顾小燕;朱全刚;张若曦;袁松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复方阿胶颗粒对月经不调和痛经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胃给药,考察复方阿胶颗粒对小鼠性腺发育和雌激素分泌的影响;以雌激素和催产素制造原发性痛经模型,考察复方阿胶颗粒对小鼠痛经模型的影响;采用扭体法,考察复方阿胶颗粒对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结果:复方阿胶颗粒高剂量组对幼鼠性腺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其卵巢指数,对子宫指数和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有增高趋势;复方阿胶颗粒对雌激素和催产素所致原发性痛经小鼠的疼痛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中、低剂量可明显减少扭体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阿胶颗粒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扭体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复方阿胶颗粒具有促进性腺发育、调节激素水平、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为其治疗月经不调和痛经提供了一定的药效学基础.
作者:李洪梅;孙建辉;赵婷婷;霍海如;李小芹;张淹;周爱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降压中药药性统计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素特点与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近现代期刊数据库中降压中药的相关文献,对降压中药的药性(功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聚类及主成分分析,从而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素特点与用药规律.结果:降血压的单味中药数共87味;中药四气寒凉与温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功效共5个公因子:清热、活血、平肝、补阴、化痰,累积贡献率为7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味共3个公因子:苦、甘、辛,累积贡献率为8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归经共5个公因子:肝、肾、心、脾、肺,累积贡献率为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压中药的功效以清热、活血、平肝、补阴、化痰为主;四气以寒凉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要归肝经,其次为肾经、心经、脾经、肺经.从而推论高血压中医病位证素主要在肝、肾、心、脾、肺,尤以肝为密切;中医病性证素以热(火)、血瘀、阳亢、阴虚、痰浊为主.高血压病的中医用药规律为多选用苦、甘、辛的寒凉药物,并重用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化痰、滋阴潜阳的降压中药.
作者:曾春霖;李萍;周鸿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类特征及分布规律,初步拟定其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对2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群;(2)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各证的证候,寻找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型特异性的证候指标;(3)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判别分析,筛选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主、次证候;(4)初步拟定出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阴虚肠燥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等7种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结论: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分析所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可以减少偏倚,提高证候标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作者:李毅;刘艳;刘力;王小平;蔺焕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从美国对亚洲传统医学的认识、补充替代医学与东洋医学、东洋医学的科学验证、东洋医学教育等方面概述了日本东洋医学的发展现状.认为将东洋医学融入现代医学之中,不仅可以使之在西洋医学的各专业领域间起到桥梁作用,并与针对老龄化社会中饮食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促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原有的药物治疗上加以东洋医学的治疗,对于增进患者健康,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削减医疗费用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将带动传统医学发展,特别是在亚洲引起共同研究传统医学的热潮.
作者:田中耕一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