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慧;崔泽龙;杨志杰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汤预防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脉养心汤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30d、60d及停用中药4月时心衰复发率、血浆CRP、pro-BNP、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0 d、60d及停药4月后心功能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0d及停药4月后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0 d、60d及停药4月血浆hs-CRP、pro-BN、证候积分、LV及EF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脉养心汤联合西医预防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复发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心功能、预防复发、改善证候、延缓心室重构等.
作者:彭筱平;邓丽敏;吴思亮;赵彬;刘志红;丁建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发病情况,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发放zung抑郁量表及相关自制表格,收集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集合格调查问卷151份,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为58.9%,且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疼痛、化疗次数、临床分期、病程、中医辨证分型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高,应对伴有疼痛、临床分期晚、化疗次数多、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文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药佩兰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今后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佩兰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23个化学成分匹配度在90%以上.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结论:佩兰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复杂,为佩兰挥发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消冰;蔡宝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茶黄膏封包对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作用.方法:将257例发生输液性静脉炎(Ⅰ~Ⅲ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85)采用茶黄膏封包;对照1组(n=85)采用喜疗妥涂擦;对照2组(n=87)采用常规热敷护理.评价并比较3组静脉炎治愈疗效,并通过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后3组静脉炎治愈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效果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2组;用药后3组患者V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 h后差异明显,治疗组及对照1组疼痛控制优于对照2组,治疗组与对照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茶黄膏封包法对于治疗输液性静脉炎具有一定疗效,且能有效缓解静脉炎所引起的局部疼痛感.
作者:王娴;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AWS)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腕踝针针刺和地西泮口服,对照组予地西泮口服.采用渴求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戒断后12 h、4d、7d评估其心理渴求,并于戒断12h、24 h、48 h、72 h、4d、5d、6d、7d后,采用临床研究所戒酒评定量表、修订版评分(clinical institute withdrawal assessment of alcohol scale,revised,CIWA-Ar)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渴求视表VAS评分与戒断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踝针联合地西泮能有效地控制酒精依赖患者的戒断症状.
作者:刘艳江;高晓奇;霍绪平;王莉;王艳红;张继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导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组成的临床综合征[1].尿毒症是肾衰竭终末期严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明显贫血、恶心、呕吐以及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等.肾性贫血是多因素导致的慢性肾脏病的一种并发症,其原因主要包括:(1)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或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降低;(2)尿毒症毒素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3)合并营养不良引起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缺乏;(4)合并潜在出血性因素引起的失血;(5)红细胞寿命缩短以及溶血[2].现将玛卡导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贫血加重的临床病例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正辉;杨立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加味犀角地黄汤含药血清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检测hMVECs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改变.结果:加味犀角地黄汤含药血清能够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明显,加味犀角地黄汤含药血清能使人微血管内皮细胞阻滞在S期,含药血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能够促进其细胞的凋亡.结论:加味犀角地黄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人血管微内皮细胞的增殖,且能够引起细胞周期的改变,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佳;高峰;杨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观察复方八珍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9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联合服用复方八珍汤.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主症、次症和舌脉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肿面积、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胫骨下平台周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数据均较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数据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八珍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李荣慧;崔泽龙;杨志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四逆五苓汤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阳虚证)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四逆五苓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疾病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五苓汤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阳虚证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作者:叶思文;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通过临床上常用的黄芪药对来论述黄芪的补气健脾、升阳,补气生血、生津,补气活血、止血,益气止汗、助汗,补气利水,补气托疮、生肌,安胎等作用,期冀对同道临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作用.
作者:张焕;王玉龙;刘秋燕;吕光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清热固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血热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血热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黄体酮,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清热固胎汤,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并检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性激素、相关免疫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为62.8%,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分别为35.3%、7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2、P以及β-HC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2、P以及β-HC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IL-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sAb、AoAb、EmAb及AcAb抗体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固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血热型复发性流产,能够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抑制和改善病理性免疫反应.
作者:陈蓉;刘杨春;王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为例,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医学高等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高级护理专业2个普通班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教学中,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采用中西医结合养老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课堂表现,授课后综合测评,并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高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以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授课时的课堂表现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实验组测评中理论分析题、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综合测评等方面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医学高等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莫秀献;唐艳妮;阮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蜡疗配合火针组MAS评分低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1);蜡疗组FMA评分高于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蜡疗组的83.3%和火针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优于单纯蜡疗、单纯火针.
作者:顾陈长;石艳;陈士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开展以mews为依托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护理,治疗组开展以mews为依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末次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遵医行为67.0%,显著低于治疗组99.0%(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6.0%,低于治疗组的87.5%(P<0.05);治疗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末次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以mews为依托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整体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朱祥苓;袁晖;刘青峰;于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序贯黄体酮肌肉注射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模型建立后予外用中药贴敷第3对乳房,观察给药13d后各组大鼠乳头直径及大鼠乳腺腺泡面积、导管内径的变化.结果:给药13d后,给药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P<0.05),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均恢复正常,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增生方外用能够促进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但对乳腺病理形态未显示出调节作用.
作者:龙思敏;王群;王小平;蔡惠群;王珊珊;张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分析大强度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免疫抑制的机制,并总结针灸治疗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的研究分散,治疗方法、部位单一,并提出今后应深入、系统化研究作用机制,加强多种中医方法联合干预及多穴位组合研究,加强针灸推拿疗法在运动医学领域的运用,以期促进针灸推拿疗法更好地运用于运动医学临床.
作者:李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分别从平肝为要、兼重豁痰、方药解析、病案列举等方面介绍许良治疗不寐及失眠兼情志病的学术观点.
作者:凌蕴玉;许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揉髌手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疼痛、僵硬、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僵硬、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94.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及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张卓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为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及我国中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趋势,进行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对目前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寻找一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模式,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高级卫生人才.
作者:陈永华;张帆;徐寒松;谢敏;刘正奇;李霞;吴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参与“推拿功法易筋经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技术”的社区居民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参加者的动机和影响持久性的因素,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发放90份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持续时间,动机测量(MPAM-R)量表采取李克特5分量表方式评分,锻炼的持续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1~3个月、4~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8个月以上.结果:在5种动机中,只有健身性动机与活动持久性有微弱的相关(r=0.11,P<0.10);将5种动机分别与持久性比较,各种动机的强度均没有随着操练时限的改变而存在显著性变化.兴趣性(F=1.41,P=0.23)、竞争性(F=0.52,P=0.72)、体形性(F=1.75,P=0.14)、健身性(F=0.64,P=0.63)和社会性(F=117,P=0.32);来自不同渠道的参与者,操练的持久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细分易筋经操练12个月以上者中,坚持操练>18月者来自社区临床招募者占绝对多数.(P<0.05)结论:在今后推广工作中应进一步挖掘易筋经功法的医疗效用,尤其在具体疾病防治中的量化运用,建立易筋经运动处方.从社区临床着手,从医患两方面构建社区医疗服务与功法操练连接渠道,使锻炼坚持性变成一种具有自觉性的行为模式,发挥传统功法促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
作者:胡伟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