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正芬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儿科腹泻常规护理措施,并给予相应的药物进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分娩减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建立档案、并准备在我院分娩的306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当时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人予常规护理,循证组156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查找文献实据结合护理人员经验和临床情况,实施呼吸法分娩护理.结果:循证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循证护理在分娩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减轻孕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不适,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何金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虽然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及广泛应用,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仍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其所致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人们在专注研制新药的同时,开始重新评估和考虑以前用过的药物和疗法.夫西地酸作为一种经典的窄谱高效抗生素,尽管在1962年发现并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但仍对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和很低的耐药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抗MRSA新的选择.
作者:杨恩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展开微创外科治疗研究,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61例患者行B超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9例患者经术中胆管造影证实为总胆管结石.将所有8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平均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两个小组.实验组1行EST+LG治疗,实验组2行EPBD+LG治疗.结果:实验组1成功患者38例,成功率为95.00%,实验组2成功患者39例,成功率为97.50%,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患者情况以及手术适应症不同,不同的患者必须考虑使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贺国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MR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54例临床拟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2D TOF MRA检查,其中1例行增强MRA.结果:阳性病例251例,占71%.结论:椎动脉MRA可清晰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迂曲、狭窄,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作者:万龙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本辖区已婚妇女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本辖区2430例已婚妇女,通过常规检查、辅助检查、B超检查,分类统计各类疾病患病状况,评价本地区已婚妇女健康状况.结果:本次普查发现患病妇女752例,总体患病率达30.95%,其中患病率较高的为乳腺疾病、宫颈炎、子宫肌瘤;30~50岁间妇女生殖道感染和乳腺疾病患病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且30~40岁间妇女患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40~50岁间妇女乳腺疾病、子宫肌瘤患病率高.结论:已婚妇女常见疾病患病率高,需要进行科学指导和预防.
作者:洪爱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提高自理能力和生存方式.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具有发病突然,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产后出血各类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南涧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产后出血患者201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院接诊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率为4.03%,其中170例为剖宫产出血,31例为顺产出血,分别占产后出血例数的84.58%、15.4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导致孕妇出现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为宫缩乏力,占63.18%;其次为胎盘因素,占23.38%,另有9.95%属软产道损伤,3.48%为凝血功能障碍;此外在出血发生率方面,与适龄产妇、初产妇以及新生儿体重低于4kg者相比,高龄产妇、经产妇、新生儿分娩体重超出4kg者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高危妊娠早期应及时开展产前检查,并在产时与产后对产妇情况展开严密观察,对产后出血情况予以正确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出血发生率,确保孕妇身心健康.
作者:字永香;何太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老年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接受急腹症治疗的老年的患者80名,其中40名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作为CT组,40名患者采用肝脏MRI技术进行诊断,作为MR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MIR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技术可对老年急腹症病因进行准确诊断,对于老年急腹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垫江县中医院2012年度细菌耐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12月期间医院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情况.结果:2012年本院共分离细菌102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20株,占50.88%,革兰阳性菌502株,占49.1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本院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普遍高于革兰氏阳性杆菌,x2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无菌化操作管理,掌握医院内细菌变化动态,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程运洪;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给予诺和灵N.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马凤枝;郑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对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修正性手术组,对照组采用药物冲洗组,每组各43例.比较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35(81.4%)例治愈,5(11.6%)例好转,3(7.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25(58.1%)例治愈,7(16.3%)例好转,11(25 6%)无效,总有效率为74.4%.结论: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前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手术方法、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能够有效的提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作者:孙碧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具体探究影响胃食管返流病(GERD)的危险因素以及诊疗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内科门诊430例就诊患者填写的返流性疾病问卷(RDQ)表,于2013年进行调查随访.结果:430例患者填写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 表中,可利用资料为427例,占99.3%.其中确诊为GERD患者,达到了16.6%(71/427).发病不具备季节规律性,平均病程为3.5年.影响GERD的危险因素包含高年龄、体力劳动、酗酒,而其性别、吸烟史、体重以及血型等,均未构成GERD危险.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抑酸药、制酸药治疗,31%(22/71)患者症状仍明显.结论:GERD,是消化科常见性疾病.其主要高危因素涉及到老年、体力劳动、酗酒等,其症状控制相对困难.
作者:郑永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非心脏外科手术前的全身麻醉对中老年患者手术后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因素.为临床上非心脏外科术后前的全身麻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08年7月至12年7月收治的80例非心脏外科手术中老年患者(年龄大于50岁)术前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MMSE),然后对其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后的一天,三天以及七天后对其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MMSE),然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患者全身麻醉术前术后,以及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的差异.同时浅显探讨一下引起中老年全麻术后认真功能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上述80例患者,在术后的前三天内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的紊乱情况.基本表现为7项简易的认知功能检测少有两项低于常人的基础值的80%以上.在术后的第一天,认知功能紊乱发生概率为86.25%,术后的第三天,认知功能紊乱的发生概率为63.75%,术后的第七天,认知功能紊乱的发生概率为41.25%.结论: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全麻术有很高概率引起中老年病人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该认知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影响患者全身麻醉术后的认知功能及其恢复的因素可能包括年龄、血氧浓度、手术过程中血压的波动情况、麻醉的不同深度.临床医生应当给予该现象足够的关注.
作者:彭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必须深刻领悟、积极应对;品牌和能力是医院未来生存的根本,目前已进入深化文化、做大品牌的关键时期;在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院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关系到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是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顾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124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4例手足口病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未出现大的流行.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及早预防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刚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小儿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对患儿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对综合护理方法对小儿支气管炎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作者:黄彩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100β、NSE及GFAP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颅脑损伤后12h以及40名健康人的血清S-100β、NSE及GFAP水平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组在受伤后12h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血清GFAP水平与48h 的GCS评分以及6个月之后预后评分(GOS评分)呈负相关性(r=-0.58、-0.27,P均<0.05);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血清GFAP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S-100β与NSE,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FAP检测能够作为诊断颅脑外伤以及早期病情的重要指标,其敏感性明显优于S-100β与NSE.
作者:方强;邓健;胡林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提高血液分析仪的准确性,在基层医院没有全血质控物的情况下,同时采集毛细血管血,手工稀释,误差来源多,因此做好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和质控很重要.本文以迈瑞公司研制的BC-18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为例,着重对三分类全自动分析仪的校准与质控进行阐述.
作者:李伟;于瑞荣;孙其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48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辛伐他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为95.8%;治疗前后患者AST、ALT、γ-GT、TC、TG均差异显著(P<0.01),B超变化情况差异显著(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对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促进血脂恢复正常,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可有效促进肝酶指标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谷学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