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海
先天性无阴道、无宫颈合并双子宫畸形,是罕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本文报道1例因周期性下腹痛就诊,经手术确诊并治疗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吴艳欣;谢洪哲;姚书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具体探究影响胃食管返流病(GERD)的危险因素以及诊疗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内科门诊430例就诊患者填写的返流性疾病问卷(RDQ)表,于2013年进行调查随访.结果:430例患者填写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 表中,可利用资料为427例,占99.3%.其中确诊为GERD患者,达到了16.6%(71/427).发病不具备季节规律性,平均病程为3.5年.影响GERD的危险因素包含高年龄、体力劳动、酗酒,而其性别、吸烟史、体重以及血型等,均未构成GERD危险.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抑酸药、制酸药治疗,31%(22/71)患者症状仍明显.结论:GERD,是消化科常见性疾病.其主要高危因素涉及到老年、体力劳动、酗酒等,其症状控制相对困难.
作者:郑永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医院妇产科在针对患者护理方面存在的各种不合理,不符合规定的隐患以及针对其隐患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方法:总结分析医院对于妇产科病人采用的现行各种护理手段,护理方式的合理性,安全性,规范性,以及影响护理对象伤口愈合,病理康复进程的护理因素.笔者从医疗水平,医院环境,诊治、护理设备,护理对象自身身体素质,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护理理念等各个角度综合分析医院妇产科在对妇产科病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且笔者针对不同的隐患、医院的条件设备不达标、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提出了相应调整方案.结果: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防范、治疗意识,医院提高对病患护理的关注程度,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对病患护理过程中提高汲取专业的护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上述策略都可以大大降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结论: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手段在医院妇产科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启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分段保健护理措施对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孕妇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3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6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给与患者分段保健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糖尿病病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以及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空腹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餐后3小时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妇不同时期,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辅助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助于孕妇顺利分娩,保证母婴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课堂和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环节,同时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好的考核方法是促进学生重视解剖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动力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期末考核方法日益暴露其不足,我们通过采用理论和实验考核、分阶段考核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介入治疗的优势、以及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的进展,以供与医护同仁交流.
作者:马艳娥;郭淑辉;侯美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临床上大部分肿瘤患者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减轻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患者早日康复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治疗肿瘤疾病综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必要保证,在肿瘤整体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肿瘤的重要精神支柱.
作者:潘菊芬;周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897 年德国化学家 Felix Hoffmann 博士首次合成出乙酰水杨酸,引出了阿司匹林的经典传奇[1].阿司匹林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大剂量服用可以消炎;中剂量服用可以镇痛;小剂量服用可以防止血小板凝结引发血管堵塞,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本文对药物阿司匹林的剂型作用及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一方面通过对剂型的研究,使阿司匹林发挥佳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对阿司匹林的剂型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引起人们对阿司匹林剂型研究的重视.为使阿司匹林更好的发挥其神奇功效开发合适的剂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前景.
作者:文飞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分娩减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建立档案、并准备在我院分娩的306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当时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人予常规护理,循证组156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查找文献实据结合护理人员经验和临床情况,实施呼吸法分娩护理.结果:循证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循证护理在分娩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减轻孕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不适,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何金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整复、牵引等手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JOA下腰痛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优良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肖永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根据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探讨对其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8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80例患儿成功治愈出院,另外5例患儿采用该法疗效不明显,转至上级医院,终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定要尽早、及时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确保成功治愈.
作者:晏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医院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全部患者行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病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情况、患者恢复情况、病情复发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约为45-100min,术后6h可起床进行活动或进食,活动时腹股沟区牵拉感不明显,且未发生并发症.1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一例患者发生复发现象.结论: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十分有效,其手术微创、安全,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进;张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GOS1级11例,占27.5%;GOS2级3例,占7.5%;GOS3级6例,占15%;GOS4级16例,占40%;GOS5级4例,占10%.GOS4级所占比例高于其它级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神经外科疾病危重、病情变化迅速等因素的影响,常规开颅术后有二次、三次手术可能性,医师需对原因进行分析,消除非正常的导致再次手术的因素,以降低再手术率,提高救治质量.
作者:贺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骨科作为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特色极强的学科,做好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结合自身带教工作体会,对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培训应当结合各亚学科特点,制定高效合理的轮转计划;强调影像学预培训;建立各亚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知识模块;重视骨科门、急诊轮转;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受训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培训目标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顺利完成.
作者:毛宁方;白玉树;谢杨;陈凯;何大为;沈洪兴;石志才;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竞争激励机制,落实评聘分开基本要求,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做法 制定政策确定标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量化考评标准、明确考核程序、加强聘后管理.结果:自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下半年,共进行聘任考核5次,部分人员延迟聘任,原因包括整体分数不达标、三基考试不合格等.对未聘人员分别采取了高职低聘、离岗培训或警示谈话.体会:该管理成为全面加强医院管理的有力抓手,实现了医务人员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积极性,发挥人员潜力;该管理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该管理需改进的方面包括细化岗位、分层管理等.
作者:孙亚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于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两种不同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应用和价值进行了探讨.方法:分析了本院随机抽取的220例健康体检资料,对受检人员进行静脉及末梢分别采血收集标本,血常规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而得,基于重复实验和对比实验的数据,探究了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分析所测定的血常规结果,在重复性实验中,静脉采血各参数的.CV 值小于末梢采血.对比实验中,WBC水平静脉采血值高于末梢采血.除MCH ,其余六项参数静脉采血高于末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临床发现,采血方法不同,检测结果不同,静脉采血相对稳定性好,与实际情况较符合,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向珍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急诊内科的昏迷患者病因和抢救措施的调查研究.方法:对192例急诊科的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制定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192例昏迷的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可以得知,急性中毒和原发性脑疾病是为常见的昏迷原因,随后是糖尿病并发症,继发性脑病也可以引起昏迷,其中有死亡病例4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病以及中毒.结论:急诊内科患者的昏迷主要原因是原发性脑病及急性中毒,因此要早期准确诊断,并且配合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才可以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和检验人员常用、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如何运用佳的进针方法来减轻患者在打针及抽血时的疼痛,以及对周围组织、神经、血管的损伤减少到低程度,一直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及检验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现将体会与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巩翠雪;李建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48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辛伐他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为95.8%;治疗前后患者AST、ALT、γ-GT、TC、TG均差异显著(P<0.01),B超变化情况差异显著(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对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促进血脂恢复正常,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可有效促进肝酶指标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谷学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口服维铁缓释片与静脉滴注蔗糖铁在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维持性血透引起的肾性贫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每组60人.口服组采用口服维铁缓释片进行治疗,静脉组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进行治疗,检测治疗10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升幅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种患者经治疗后血清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各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口服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相比较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升幅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及时补充肾性贫血患者合成血红蛋白所需的铁,改善贫血情况,对治疗由于维持性血透患者造成的肾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