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韶
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目前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不尽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目前,前列腺电切术(TURP)以其不开刀、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受到医患的青睐.本文总结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乃刚;李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00例,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予以综合护理,观察10O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而分析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100例患者均好转现象,其中有明显康复症状的患者有34例,康复效果;有康复症状的患者有55例,其余1l例患者有好转现象.结论:给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全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干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儿童锁骨干移位骨折病例,采用闭合或小切口辅助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观察患儿影像学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周到5个月内发生骨性愈合,骨折复位优良率90.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及气胸等手术并发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弹性钉滑出和断钉等并发症.术后4个月患肩Constant评分83.8±4.7,相比术前43.7±6.2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振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浓氯化钠(10%氯化钠)是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注射液.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及严重的低钠血症.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份移向细胞外.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在多年的临床使用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报道.1 病例摘要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昏迷5小时,于2012年6月20日20:45收入我科.查头颅CT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急诊行脑室穿刺引流术.
作者:张建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老年科高血压患者进行动脉硬化检测及健康宣教,使健康宣教更有针对性,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血压值达到理想范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结核性胸膜炎是渗出性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诊断时常遇到困难.本文就胸液的实验室检查和胸膜活检等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任凤杰;马伯林;呼彩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静脉治疗是临床目前治疗危重症疾病的重要手段,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使用药品近30000种,而静脉使用药品就占33.3%.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医院静脉治疗的病例逐年增多.我国有90-95%的住院患者接受不同程度静脉输液治疗[1].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病人458例,其中,住院老年患者≥80岁共445例占住院患者的97.16%,现将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管理及风险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陈华双;周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刀加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效果:全部有效,痊愈占75.46%,显效占21.8%,好转占2 7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作者:赵增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行腹腔镜超声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定位后,分别给予囊肿开窗术、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肝穿刺活检术和肝肿块切除活检术、肝脏肿瘤切除术、毁损治疗、化疗、胆囊切除术.术中行超声检查10~15min,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于腹腔镜肝胆手术中行腹腔镜超声探查,可明确定位病灶,对盲点病灶的探知能力强,有效避免对患者进行开腹检查,且术中应用时方便、快捷,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仕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我院钙拮抗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3年钙拮抗药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消耗金额进行统计.结果:钙拮抗药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氨氯地平的消耗金额高,左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用药频度占第1、2位.结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使用中占主要地位,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凯;崇雨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三级预防措施,是一种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母婴保健技术.在新生儿期对一些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中,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不明显时,其激素、生化等指标却比较明显.若此时能及早得到诊断及治疗,可避免新生儿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害,更能避免体格生长、智能发育落后,甚至死亡.此项筛选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实际的意义.
作者:李树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0例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胆囊息肉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胆囊息肉患者占同期行胆囊切除术病例的5%,术前彩超诊断率为95%,其中合并胆囊结石率25%,合并胆囊炎40%;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性息肉多,占73.3%.腺瘤恶变率为13.6%.结论:腺瘤性息肉易恶变,尤其是合并胆囊结石的息肉,诊断检查首选彩超.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顾元春;宋树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消毒方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安远县人民医院透析中心接受颈内静脉置管,并持续透析一个月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其中A组2例中断治疗出院,B组2例死亡,2例脱管,C组3例死亡.终入组81例,A组28例,B组26例,C组27例.A组每次按方法:①护理;B组每次按方法;②护理;C组每次按方法;③护理.三组患者均于置管后第1日、第10日、第20日和第30日上机前,对患者导管穿刺处皮肤和导管动静脉口周围进行细菌培养,同时留取血常规标本.并记录插管部位红肿、出血情况,细菌培养情况及白细胞计数情况的各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管穿刺处皮肤细菌及导管致病微生物易定植,导管护理方法三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更好的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作者:潘其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中心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中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开发出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以及聚合酶链反应等三种新的技术.这三种新型技术彼此具有相应的有点,并且其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病原微生物检测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晓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现代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泌尿外科手术因其脏器解剖特点,为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领域.在临床上,腔内镜逐渐取代了传统开放式诊疗技术应用于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泌尿外科技术迎来了跨时代飞跃.
作者:王高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原三叉神经痛患者49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刺穴辅助并口服卡马西平治疗(H1022279,北京诺华),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卡马西平(H1022279,北京诺华)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程度、临床症状积分观察组明显较好.结论:电针配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发病次数和疼痛程度,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张泉;张红梅;邓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顺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抓好理论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本文拟从系统学习、运行保障、健全机制、特色学习四个方面阐述医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如何抓好理论学习.
作者:胡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非特异性心包炎在国内逐渐增多.大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逐渐恢复健康,其中约25%可复发,少数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本文就一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今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并发症急性心包缩窄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作者:孙一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罕见病的防治和患者关爱对于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而边缘的话题.先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中国罕见病非营利组织早已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国罕见病非营利组织现阶段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境.本文对中国罕见病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面临的困境展开了研究,并在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作者:李丹阳;詹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老年病治疗提供参考.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比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可知,观察组优41例,良好6例,优良率为94%;对照组优32例,良好5例,优良率为74%,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老年病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有助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章利淼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