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豪
目的 通过回顾以往对ICU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的过程来总结相关经验经验.方法 对ICU患者采用鼻饲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将营养液注入鼻肠管,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结果 从以往的病历数据看来,采用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很好,患者的病情大多数有所好转,有少数病愈出院.结论 对ICU患者采取鼻饲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对于保持和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以及胃部结构的完整,为患者补给营养,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疗效很好,值得推广到此类患者的临床实践护理中去.
作者:庄郁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休克复苏患者救护.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32例.结果 在救护效果好转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在急诊护理质量的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率等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性失血休克病人进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有助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减小患者的总体病死率.
作者:孙尚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2012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降糖与抗结核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中医中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降糖情况与肺结核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比较,治疗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治疗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文章通过护理查房的目的、组织形式及工作成效,指出了护理查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新举措.
作者:王国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相对于以往传统的胃癌治疗手术,腹腔镜治疗胃癌有着显著的微创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治疗手术在技术上已经越来越成熟,并且取得了相当于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本文针对腹腔镜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的探究了胃癌的腹腔镜治疗,希望能够对胃癌病人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的ICU实习带教方式,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方法 2011年7月到2012年5月对ICU实习的全体护生共80人,实施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带教方法:学生参与科室实习目的的制定,带教过程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问题.结果 学生对ICU的带教情况的的平均评分如下:带教安排89 3、带教方式91.0、带教内容89.3、带教质量90.2、ICU实习收获情况93.0,均高于上一学年学生的ICU带教情况评分.结论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新的带教方法能提高护理学生在ICU的带教质量.
作者:王利琴;王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手部侧支循环丰富,桡动脉表浅,易触摸,便于操作,使桡动脉穿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常规采集桡动脉血气分析,由于中老年患者的动脉硬化或皮肤松弛,加之喘息、情绪紧张、血管痉挛易滑动,采集成功率不是很高.而实验组采用桡动脉加压后反向顺血流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虽然局部受压,但不影响手部循环,手背尽量背伸,腕部皮肤紧绷,血管相对固定,同时增加了穿刺部位的血管内压力,当针头斜面进入桡动脉后,回血量及速度较常规采集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轩任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社会在进步,医院在发展,病人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及自身权力意识在不断的增强,使得医院的纠纷不断增多,现结合儿科护理的特殊性,谈谈儿科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儿科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
作者:黄武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针对患有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式.方法 11年来患有该病的所有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 大部分患儿在确诊之后,进行相应的治疗,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需要医院和家长双方进行紧密的配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丁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总结本院自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DF)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胆肠吻合术8例,瘘管切断修补术1例.结果 9例CDF可分为3种类型.1型:瘘口距十二指肠乳头2cm以上,共1例.2型:瘘口距十二指肠乳头1.5cm以内,共3例.3型:瘘口在十二指肠纵形皱襞上,共5例.9例患者经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前自觉症状消失.结论 胆管结石、医源性胆管损伤是造成CDF的重要原因,MRCP是诊断CDF的主要方法;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CDF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易晓雷;李旭辉;汪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床边教学是护理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论知识是在学校得到好的传授,而操作技能在临床床边得到好的练习.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临床床边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链接点是临床教师,也称之为临床床边带教老师.床边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不仅影响实习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整个科室的教学质量.本科室通过带教模式改进,制定出带教路径表格,使临床带教工作更加规范,取得不错的带教效果,现将方法和介绍如下.
作者:王勤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6年间收治的1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1例,5例改良根治术,3例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放疗16例,放疗+化疗15例,化疗+内分泌治疗6例,iv期5年内无死亡,获随访19例,1例死亡.5年生存率84%,10年生存率61%.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临床分期晚,早期易转移.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内分泌治疗是男性乳腺癌的理想治疗方案.乳腺癌的预后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林红军;王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胸部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肺部血管受到挤压,引起血小板的聚集,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限制了下肢的活动,况且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这样具备了肺栓塞必备条件: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这样很容易形成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其病死率较高,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其病死率,其中护理也是治疗开胸手术后肺栓塞的关键,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对胸部手术后肺栓塞的护理进展情况阐述.
作者:蒋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生血宁片和右旋糖苷铁两种口服铁剂,在治疗伴有缺铁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生血宁片组和右旋糖苷铁组,试验组36例:生血宁片组,1.0g tid:对照组32例:右旋糖苷铁,50mg tid,观察期为12周同时两纽患者均使用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按100~120U/(kg.周),分2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治疗期间调整EPO的用量维持Hb在100-120g/L.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且两组患者升高的幅度相比,生血宁组升高的幅度更显著.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口服铁剂均能有效地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及贫血状况;生血宁片组的作用更显著,且还具备降低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量的作用.
作者:张颖兰;李小军;胡琼丹;许艳文;张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8例治疗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01月~2012年0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还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24h内即明确诊断者5例(96.15%),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3例(3.85%).结论 尿激酶是我国目前应用广的溶栓剂,符合我国卫生国情,尤其基层值得推广.
作者:宁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左半结肠和末端回肠病变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9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急诊行1期肠切除吻合术,通过阑尾根部置管于吻合口近端肠腔内减压引流,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 在肠道未作充分准备条件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急诊施行Ⅰ期肠切除术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朱炳榕;陈晓红;林美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文基于外科护理的风险防范在维护医患利益、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以及促进外科护理规范化与标准化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外科护理的风险诱因归纳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因素、专业知识技能因素、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作者:原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在新的医院评审标准中,已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工作为了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护理安全管理方面来说,护理安全工作执行的情况到底如何,将体现了医院管理和护理水平.因此,对医院加强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我院对护理安全高度的重视,我院采取多项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使护理安全管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研究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180例待分娩患者,患者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在手术方式中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式剖宫产,队长组采用常规剖宫产,分娩完成后观察患者身体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都多于对照组患者,P<0.01,差异较为明显,但是,观察组患者盆腹腔粘连度较高,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较高.结论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患者再次剖宫产的具有一定的影响,新式剖宫产手术情况交常规方法具有一定的不足,但患者盆腹腔粘连较好,再次剖宫产时的影响较小,临床剖宫产分娩可选择新式剖宫产术进行.
作者:杨彩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占所有卒中的0.5%-1%,在围生期发生更为罕见,对母婴损害严重.风险大的时期是妊娠晚期和产后1个月.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及2012年1月份两例孕妇发生该病的诊疗过程,旨在通过对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作者:陈惠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