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阳活络方结合西医治疗阳虚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红伟

关键词:温阳活络方, 西医治疗, 阳虚阻络型糖尿病足
摘要:目的:研究温阳活络方结合西医治疗阳虚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阳虚阻络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进行温阳活络方结合西医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9.38%,两组患者的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分别93.87%和81.25%,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阳虚阻络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温阳活络方结合西医治疗方式,能够提升阳虚阻络型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总满意程度.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产程早期分娩体位管理在提高孕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产程早期分娩体位管理运用于提高孕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孕产妇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程早期分泌体位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孕产妇产程早期给予体位管理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促进产妇顺利分娩,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何芳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病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儿科2015年1月 ~2017年9月期间,共收治62例细菌性感染性病症患儿.遵循抽签原则随机实行分组,将62例细菌性感染性病症患儿分为A组、B组,每组均为31例.A组实施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B组实施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诊断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诊断正确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病症中应用,可提高检出率,确保诊断的正确性,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乔旭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胃癌病人临床疗效、术后免疫细胞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胃癌病人临床疗效、术后免疫细胞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凝血功能以及细胞免疫水平.结果: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腹腔镜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免疫细胞的变化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胃癌的治疗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本院接诊且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400例,并对其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分析.结果:在本组400例患者当中,细胞形态正常152例(38.0%)、异型淋巴细胞69例(17.25%)、提示感染81例(20.25%)、小细胞性贫血78例(19.5%)、异常细胞10例(2.0%)、大细胞性贫血8例(2.5%)、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0.5%).结论:积极对患者施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明确其病情,并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效果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李国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干预时机对劳力性热射病病情进展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机对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 ~2017年9月收治的19例EHS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机的不同将1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发病6 h内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共8例.B组:发病≥6 h开始行血液净化治疗,共11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进展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CK、Mb、ALT峰值均明显低于B组,且峰值出现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及GCS评分达13分以上所花时间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机越早,劳力性热射病体温恢复正常越快,意识恢复越早,脏器损害程度越低,病程进展凶险性越低,对EHS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慧;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5例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结果:①75名出现中药不良反应的病例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局部用药等,其中以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的多,占49.3%;②60岁以上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多,占40.0%,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皮疹、皮肤红肿等皮肤表现是主要的不良反应,占40.0%,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合理应用中药,尤其要对老年人慎重用药.

    作者:丁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层级链式护理法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层级链式护理法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2016年6月 ~2017年6月的8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层级链式护理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禄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锁骨中段骨折分别以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 ~2017年3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06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选择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对照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75.5%,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4.3%;观察两组患者各方面手术指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方面指标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锁骨中段骨折临床治疗中选择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均具备一定优缺点,但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优良率较高,应当尽可能选择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以得到理想效果.

    作者:王作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高龄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价值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高龄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 ~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1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59),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研究组予以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对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普及.

    作者:朱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分析

    目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7例为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及收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有29.72%患儿伴反复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31例,感染率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30.43%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镜下痰培养及病原学检验显示如下:革兰阴性菌:观察组63.64%vs对照组58.3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观察组27.27%vs对照组25.00%、流感嗜血菌:观察组18.18%vs对照组16.67%、大肠埃希菌:观察组6.06%vs对照组16.67%.革兰阳性菌:观察组36.36%vs对照组41.67%,其中肺炎链球菌:观察组18.18%vs对照组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组12.12%vs对照组16.67%,表皮葡萄球菌:观察组6.06%vs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反复感染与哮喘发作有密切相关性,尽量避免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前予以检测明确呼吸道感染类型,对指导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建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碘缺乏地区给予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碘缺乏地区的小学生及育龄期妇女中,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月 ~2017年5月碘缺乏地区抽选200名小学生及200名育龄期妇女(选用参与调查研究的小学生母亲)纳入此文数据研究中,参考是否采取健康教育区分,参照组没有实行健康教育(100名小学生及100名育龄期妇女),实验组实行健康教育(100名小学生及100名育龄期妇女),统计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小学生及育龄期妇女的碘缺乏相关危害知识掌握率、碘缺乏相关预防知识掌握率、正确应用碘盐知识掌握率要比参照组患者更高.结论:在碘缺乏地区的小学生及育龄期妇女中采取健康教育展示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康显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侧卧位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侧卧位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平卧位PFNA术治疗,研究组,侧卧位PFNA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73.2±8.61)min,对照组为(84.5±4.97)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术后颈干角,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侧卧位PFNA治疗,疗效更显著.

    作者:陈德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对比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1月 ~2017年11月,根据其住院时间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潘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发生几率,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以潘托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清除Hp,能够很好的修复患者溃疡,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能较好,临床医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启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应用缩宫药物的研究进展

    产后出血作为临床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情况下,对产后出血及时预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针对于此,本文将以产后出血所应用的几种缩宫药为研究,综述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以及治疗效果,以此为临床提供研究依据.

    作者:黄丽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与MRI检查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超声与MRI检查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91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7月 ~2017年10月,针对91例疑似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先后实施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施超声诊断与MRI检查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中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实施MRI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管雪静;朱勇华;赵惠菊;朱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同一年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班级行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班级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比两组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研究组班级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作者:刘元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缩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缩素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 ~2017年10月84例阴道分娩产妇资料予以分析,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行宫缩素治疗,治疗组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产后2 h出血量(137.42±25.18)ml、产后24 h(181.57±29.54)ml,出血量较之对照组均显著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4.76%vs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宫缩素联合应用可降低产后出血量,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霞;孟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5月 ~2017年5月,将其依据中心随机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综合护理(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指标、护理满意程度指标.结果: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护理后,其治疗效果达到92.00%,满意程度达到98.00%,和对照组相比优势较大,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方案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当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且护理满意程度非常高.

    作者:陈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析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 ~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强化护理,对两组心功能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V、CI、CO及EF等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护理有利于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普及.

    作者:范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CU护士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合理解压方式探究

    目的:观察分析ICU护士心理压力影响因素,探究其相应解压方式.方法:随机选取我市5家医院ICU病房的综合护士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其压力来源.结果:ICU护士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对象、工作超重、工作环境三大方面.结论:应逐步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护士人力资源,改善ICU护士工作环境,设立ICU护士心理咨询中心,从而有效帮助护士解压.

    作者:宋伟伟;刘晓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