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周锦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黄连液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及别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自制复方黄连液持续冰敷,两组均在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缓解肿胀程度、疼痛指数及压痛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连液具有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可改善局部红肿热痛症状,使局部炎症更易于缓解或消散,从而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症状得到迅速改善.
作者:陈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连续用药2个月后复查电子胃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6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西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冯宗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异功汤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6例,对照组行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及多酶片治疗,治疗组用加味四逆异功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淀粉酶及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在改善腹痛、腹泻、腹胀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四逆异功汤治疗慢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向洪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牵引、理筋、动关节手法、练功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理筋、练功治疗.结果:治疗后即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作者:宋永伟;鲍铁周;王智勇;李道通;张杰;赵金风;徐弘洲;杜欢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较单用阿奇霉素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退热,祛痰等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朱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椎病穴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均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对照组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变化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可明显改善颈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蒋学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3个临床验案介绍周锦教授关于肾病血尿的治疗经验.强调血尿并非单纯属热,病有新久,证有虚实,常常兼夹为患,需细心辨治.
作者:李涛;周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片治疗肛肠病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术后服用裸花紫珠片,对照组服用独一味胶囊,比较两组血液常规和出、凝血时间及术后7 d内的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总体出血控制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下降,血小板数量上升,出凝血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裸花紫珠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且安全性高,无明显毒副反应,用药简便,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杨赛;周赛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医院的医疗体制、管理职能及经济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医院的经管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就此做一些肤浅的探讨.
作者:罗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阐述了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候研究,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两个方面综述了其治疗的进展,认为中医药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也认为中医辨证论治还应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进一步加强.
作者:胡振斌;邓桂元;邱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3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thel指数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可以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素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蛇鳞草膏治疗蚊虫叮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5例蚊虫叮咬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与对照组97例,治疗组外用复方蛇鳞草膏涂患处;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涂患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蛇鳞草膏治疗蚊虫叮咬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钟希文;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窦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2)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FD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胃窦组织中NOS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NOS2的表达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脾理气方各剂量组均可不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胃窦组织中NOS2的表达(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与莫沙比利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方能通过降低胃黏膜组织NOS2的表达,抑制了NO的合成而发挥促胃动力作用.
作者:胡学军;黄穗平;邓时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学的根本.目前,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本文试从培养目标、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相关对策.
作者:唐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经皮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方法.方法:将经皮冠脉成形术后的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血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扩血管、降血酯、抗血黏度的西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后作疗效比较.结果:复发率、复发次数、再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血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防治经皮冠脉成形术后患者冠脉再狭窄.
作者:梅春龙;徐艳;石晓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其发病原因大多为寒邪客胃、肝郁犯胃、食滞伤胃等.临床表现为痛、痞、瘀等见证.在临床治疗中,运用<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小建中汤、四逆散等经方确有较好疗效,值得探讨.
作者:周赛男;杨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丹木康胃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以丹木康胃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等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主要相关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溃疡面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木康胃片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缩小溃疡面积,根除HP,防治复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
作者:杨家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到较为理想水平,并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同时予以中药泡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6.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活血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作者:王效非;张红;魏淑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丹参散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入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散,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心电图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心电图及临床疗效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散配合常规西药对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疾病疗效,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清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1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加中药蒲黄汤、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吸收时间比较,Ⅰ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较单纯西药效果好.
作者:周春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