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何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开颅手术, 应激,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开颅手术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纳入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性护理为基础行预见性护理,总结两组患者的终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颅手术手术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及对比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116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ELISA、CLIA检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b、HBsAg、HBeAg、HBcAb、HBe-Ab),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CLIA测定HBsAg、HBcAb阳性率64.65%、67.24%较ELISA法高(P<0.01),其他三项无显著差异性(P>0.01);CLIA法检测HBsAg、HBcAb指标灵敏性较ELISA法显著高(P<0.01).结论:CLIA法测定HBsAg、HBcAb项目灵敏性更高,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依据,促疾病治疗.

    作者:周运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对冠心病监护病房产生住院依赖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冠心病监护病房简称CCU,收治的是病情危急重的心脏病患者及冠脉介入术患者.患者在CCU特殊的医疗环境下进行监护及全面治疗,治疗期间脱离了正常的日常活动,病情好转迁出监护病室时出现依赖性的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患者出现病室住院依赖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钟敏;贾静;吴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析对流动人口传染性肺结核治疗管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传染性肺结核治疗管理的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动报告率、到位率、代管率、治疗完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传染性肺结核综合治疗管理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主动治疗意识,强化肺结核疫情防治与控制.

    作者:刘丽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给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使用 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早期给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使用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选取我院中脑梗死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早期的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两组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实验组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对脑梗死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丁苯酞联合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淑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的探究,并对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50例及同期使用其他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50例患者作为探究主体,按照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50例喹诺酮类患者为实验组,50例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作用,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因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并合理使用.

    作者:刘志坚;石坚如;陈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高血压护理干预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参照组40例患者采取基础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掌握高血压防护知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上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在高血压防护知识了解、治疗依从性和生活管理上,研究组评分也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性,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长期效果的稳定.

    作者:杨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儿动脉血采集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方式的优势.方法:现将我院2016~2017年106例小儿动脉血采集案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用物准备、穿刺部位选择、穿刺方法、标本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06例患儿穿刺成功104例,成功率为98.02%,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桡动脉采集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指标更准确,有助于判断患儿病情,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有效的提高患儿的诊疗效果.

    作者:洪玲;刘君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联系.方法:选取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124例患者及130例正常无AITD疾病的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AITD患者与正常人群25(OH)D3的差异及维生素D对AITD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1)患病GD组和患病HT组患者25(OH)D3均显著低于正常组.(2)治疗后GD1组25(OH)D3显著低于GD2组,TRAb显著高于GD2组,HT1组25(OH)D3显著低于HT2组,HT1组TGAb显著高于HT2组,HT1组TPOAb显著高于HT2组.结果都非常显著.结论:AITD初发患者伴低维生素D水平,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降低其自身抗体水平.

    作者:郑琼;高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在对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术中 的应用及对手术时间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腹股沟斜疝且需进行腹腔镜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接受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燕;张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选取的目标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之后患者的代谢指标与生活质量指标方面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的实验对象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从护理前后患者的代谢指标与生活质量方面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评分低于观察组的实验对象,满足P<0.05的条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其代谢效率的提升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陈绮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评价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行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50例患者资料,根据入院号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β-HCG水平、宫内妊娠率以及宫外孕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二十四小时以及术后一周术血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宫外孕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提高宫内孕发生率.

    作者:左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生素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抗生素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照其是否使用抗生素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指数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周泗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精细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儿科患者不仅病情变化迅速,而且病情发展难以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比较高,若存在护理不科学、不到位等情况则可能会引起护理缺陷问题,进而产生护患纠纷.据临床实践表明,儿科出现护理缺陷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所以应强化儿科护理管理工作,避免护理缺陷的出现,这也是儿科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韩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

    目的:探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择取我院小儿内科收治70例急性腹痛患儿,对其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应方法进行处理,对疾病原因进行总结.结果:70例患儿均得到有效诊断与治疗,无漏诊、误诊现象.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生原因相对复杂,需要对患儿疼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再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结合,确诊后行对应治疗.

    作者:罗洪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宫颈炎的护理

    目的:研究慢性宫颈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8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5.52%)(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泽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析甲硫咪唑与左甲状腺素联合治疗儿童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研讨甲硫咪唑与甲状腺素联合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两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80例,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甲硫咪唑治疗,研究组接受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8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疾病可考虑联合甲硫咪唑和甲状腺素药物,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应用价值大.

    作者:李咏梅;牛敬宪;申利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运用到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中,对患者产生的腹胀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出2015年7月~2018年4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102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1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51例患者施以早期护理干预,比照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耗时与肠鸣音恢复耗时、腹胀的发生率.结果:组二患者的肛门排气耗时与肠鸣音恢复耗时、腹胀的发生率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运用到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辅以护理后,护理的成效较优,可以减小患者腹胀产生的概率,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JCI标准下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JCI标准下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强化专职人员及感染管理组织的建设,以科学监测为依据、感染管理为手段,不断运用先进的工作思路及方法,创建前瞻性及主动性监测模式,进一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作者:吴红英;杨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对胫骨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对胫骨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40例,对以上患者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结果:在40例患者中,显效的为20例,有效的患者为18例,无效仅为2例,总有效率高达95.00%.出现术后感染的患者为7例,但是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无复发感染现象,同时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钢针断裂的情况,经过再次钢针固定后情况改善,有1例患者出现肢体缩短的情况,有轻度跛行.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对胫骨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患者治疗效果较高,可加速患者的恢复,同时并发症较低,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黄征;马昌杰;戴乐;夏德胜;何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方案.方法: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因四肢骨折在我中心进行伤残程度鉴定的患者共320例,筛选出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患者,由我中心对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造成患者骨不连的相关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一共有45例患者出现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情况.其中患者个体因素所致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22例,占48.89%;由于医源性因素导致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3例,占6.67%;因依从性差所致的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20例,占44.44%.结论:多数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是因为依从性差,以及自身相关的因素所导致,临床医师应针对这两种因素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情况.

    作者:蔡观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