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优质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观察

黄琼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 食管癌, 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在食管癌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起到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全程优质护理方法.结果: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优化,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自我管理支持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自我管理支持对自我管理行为与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本院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量为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其中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我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作为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较为优异,且与对比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患者代谢指标作为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较为优异,且与对比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自我管理支持,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梁曌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的应用研究

    目的:为观察和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的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各个时段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6%,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0%,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复发,并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和应用.

    作者:汪冰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实施血脂检验.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TG(1.92±0.15)mmol/L、LDL-C(4.89±0.15)mmol/L、HDL-C(0.84±0.12)mmol/L、TC等指标(6.25±0.12)mmol/L与对照组的TG(1.20±0.21)mmol/L、LDL-C(3.01±0.21)mmol/L、HDL-C(0.84±0.12)mmol/L、TC等指标(6.25±0.12)mmol/L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汪作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及护理策略探讨

    儿科是医疗机构中较为特殊的科室,静脉输液是本科室护理工作中操作较难的一项工作,由于静脉输液的对象是年龄小、比较不配合的小儿患者,且其静脉血管不明显,易造成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现象,本文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解决措施,对减少护患纠纷和药物外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佩华;潘颖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症超声在ARDS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ARDS是在重症监护室(ICU)中重症患者的常见危重疾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识别病因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重症超声可以可实现床边无创、连续、动态、安全监测,监测容量状态、容量反应性、肺水情况及肺部情况来合理指导ARDS患者液体管理和机械通气策略,对ARDS早期识别、病因鉴别和指导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贾圣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新生儿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瘘的疼痛管理

    本文总结19例新生儿食管闭锁修补术后吻合口漏的护理.重点是仔细观察疾病过程,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根据疼痛评分,给予适当的疼痛干预及管理,足够的营养支持,预防和治疗感染.加强疼痛的干预及管理,可降低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促进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海虹;楼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SSD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湿包原因分析与规避措施

    目的:对CSSD压力蒸汽灭菌造成湿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规避措施.方法:CSSD压力蒸汽灭菌造成湿包的统计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年度湿包发生率的差异,并提出规避措施.结果: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沟通配合,提高了岗位工作质量,湿包个数明显减少.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对供应室控制湿包发生数量,提高医疗用品的灭菌质量,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许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手术室22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110)与观察组(n=11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或显著提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作者:孙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的探讨

    目的: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以本血站血液检测中推行献血者初筛检验的时间为分组间隔,分别自2016年5月~2016年10月、2017年5月~2017年10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留取220份血液标本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血液检测、初筛检验.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报废率高于对照组(P<0.05);初筛检测、实验室检测的HBsAg水平、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初筛检验用于血站血液检测,可保障血液标本安全.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牙本质小管封闭方法简述

    牙本质过敏是口腔医疗过程中一类常见疾病,其成因主要是由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完整性受到破坏,牙本质小管直接与外界接触并且修复性牙本质还没有形成,因而牙齿会对各种刺激(机械、化学、温度等)产生敏感症状.液体动力学说为其广泛被接受发病机制,即当外界的各种刺激(如温度、化学、机械等刺激)作用于开放的牙本质小管时,其内部的牙本质液流动方向有所变化,这种改变使得的游离神经末梢兴奋,将冲动传入大脑皮层,产生疼痛.临床上的治疗也大多根据这一学说,对牙本质小管进行封闭以减少外界刺激.下文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方法加以简述.

    作者:赵苗苗;申证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后勤管理理论与实践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强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对促进医院后勤管理体系更好地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升后勤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营运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童结节性硬化的头颅CT诊断

    目的:评价儿童结节性硬化的头颅CT诊断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共对50例儿童结节性硬化症进行头颅CT检查,回顾性分析.将35例有脑损害症状的对象纳入观察组,15例无明显的脑损害症状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T检查情况.对比整体CT、MRI检查的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CT阳性率、结节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质/髓质异常率、陈旧性脑血管病病灶、脑白质发育不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进行MRI检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对象都发现异常的征象,阳性率100.0%%(25/25)高于单独CT检查46.0%(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主要表现为低信号结节影、脑功能异常.结论:儿童结节性硬化的头颅CT诊断可以发现结节病灶,辅助诊断,分析脑损伤症状的病因;但CT并不能明确所有的病灶,对脑功能改变的诊断效果差,无法有效的评估疾病对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直接支架植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急诊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直接支架植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球囊预扩张治疗后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X线照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而造影剂用量和照射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栓抽吸导管通过率均为10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对于具有选择性的冠脉血管,实施直接支架植入的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王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保健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保健干预对于产褥期妇女并发症的发生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妇产科300例产褥期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实验组给予一定的保健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记录并对比每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褥期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的保健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褥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瞿乔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宫外孕患者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22%),其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20.00%),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宫外孕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付学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分析

    目的: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本院通过采用内科护理以后,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该类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40例,把其中的70例患者选为对比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剩下的70例患者选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内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以及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患者进行内科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均要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本院通过采用内科护理以后,患者的治疗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使患者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还能使患者提早出院,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孙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查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目的:探究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用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肺癌患者痰液标本80份,均行普通痰图片检查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80例患者中39例行手术确诊,2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肺癌.普通痰涂片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30例,阳性检出率44.11%.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55例,阳性检出率80.88%.普通痰涂片细胞学检查与液基薄层细胞学用于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9.608,P<0.01).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用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有较大价值,有助于肺癌临床确诊.

    作者:徐英;王晶莉;王娜;尹虹雷;姜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应用穴位按摩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后采取一般常规护理,6h后开始协助床上翻身一次/2 h,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观察组给以一般常规护理,同时应用三组穴位按摩方案来促进患者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比较肠鸣音出现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肠鸣音出现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穴位按摩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对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雷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

    目的:选取10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来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成效.方法: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COPD护理措施,试验组加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状况与临床效果.结果:在FVC、FEV1以及FEV1/FVC水平方面,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则为72.5%(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功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曹建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措施评价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措施.方法:选取阴道分娩产妇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对产妇采用日常护理,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对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第三产程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与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后,产妇第三产程、术后2 h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其自身出血量,为产妇生命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提升其自身生存质量的同时,改善护患关系,使得护理满意度得以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