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接骨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朱益利;谭浩军

关键词:活血接骨合剂, 大黄素, TLC, HPLC
摘要:目的:建立活血接骨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大黄、黄柏、当归、赤芍、枳壳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大黄素在0.01012-0.2024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4),平均回收率99.72%,RSD%为1.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活血接骨合剂的质量.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RP-HPLC法测定三消降糖1号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三消降糖1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x4.6mm,5靘);流动相:0.05mol/L麟酸二氢钠溶液(每1000mL中加十二烷基磺酸钠1.7g)-乙腈(60:40);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5 nm;进样量:10霯.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2146-1.2876靏(r=0.999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3%,RSlYTe为0.82%(n=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所建方法为三消降糖l号胶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情志护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和中风再发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脑循环功能治疗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整体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护理模式配合高压氧的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长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酸枣仁汤加味治疗不明原因性失眠6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加味治疗不明原因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酸枣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两组治疗15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1.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对慢性失眠及易醒型、睡眠质量差型失眠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反跳病例少.疗效较为巩固.结论:酸枣仁汤加味治疗不明原因性失眠疗效显著,较艾司唑仑为优,且疗效巩固.

    作者:袁梦石;庄振中;周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56例报告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25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95例,女161例,118例行切开C臂x光机下手法复位,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4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中药治疗.结果: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至6年.优良率分别为89%,93%,94%.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骨折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早期手术,综合治疗,合理锻炼,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疗效、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对照组为7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chober试验,ESR、CRP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吕勇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7例采用病变棘突旁纵形小切口改良微创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主动训练加中药瘀麻痛消汤治疗,对照组5l例采用常规小切口手术后口服VitB<,1>和西乐葆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2年(平均1.2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棘突旁小切口微创术结合瘀麻痛消汤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胡德志;向超;沈祖泓;罗宵;王思灿;陈信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络腧穴学》教学体会及改革的探讨

    阐述了<经络腧穴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一些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的观点.

    作者:唐云峰;蒋璘;罗青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心理掌干预对慢性乙型病霉性肝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学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对140例患者应用药物加中医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因子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心理学干预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彭立生;周大桥;高辉;童光东;周小舟;贺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参黄洗剂对混合痔术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黄洗剂对混合痔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术后用参黄洗剂先熏后洗,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外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洗剂能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伤口的愈合.

    作者:唐剑;袁轶峰;杨怡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通过对比观察循证护理与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发现循征护理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让患者较好的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其作用均优于内科常规护理.

    作者:唐梦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足少阳经经穴为主治疗偏头痛31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讨足少阳经经穴的特异性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有效改善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结论: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地治疗偏头痛.

    作者:谢菊英;贺莉萍;李志宏;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疗后评分在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跛行、支撑和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卓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肝合治失眠五法

    总结心肝合治失眠五法:(1)舒肝理气,解郁安神;(2)益肝补心,宁心安神;(3)凉肝泄心,镇静安神;(4)疏肝活血,化瘀安神;(5)柔肝补心,养心安神.

    作者:王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用《大医精诚》的医德理念指导健康体检工作

    面对健康体检工作的难度与复杂性,护理人员除了要接受平常的医德教育外,还应该学习和接受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观念的熏陶,并用以指导健康体检工作.

    作者:马丽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并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忠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针刺颈椎病穴,对照组针刺颈夹脊穴,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对照组为67.5%;TCD显示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可明显改善颈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蒋学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抗炎口服液中腺苷的含量

    目的:用RP-HPLC法测定抗炎口服液中腺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4.6mmxl50mm,5靘);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为O.8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5℃.结果:腺苷线性范围为0.0107-0.0856m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7.87%,RSD%=1.90%(n=6).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抗炎口服液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运文;刘义钊;周述香;曾玲;肖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运用经筋理论指导临床针灸,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针朝组比传统针刺缉更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何常春;尹林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虎力散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控制虎力散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虎力散胶囊中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酸碱滴定法对方中的总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对方中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C18柱(200 mmx4.6mm,5 靘),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磷酸溶液(20:80),流速1.0mL/min.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分别在0.4036-4.036靏.1.0012-10.012靏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0%与98.62%,RSD%分别为0.79%与0.80%(n=6).结论: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凌志敏;李娟;曾翠梅;郭英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促血管生成作用的观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性大鼠随机分成银杏叶提取物组(A组),肝素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建立心肌缺血模型,15 d后检测缺血梗死面积、缺血梗死边缘区VEGF、bFGF的表达量.结果:A组缺血梗死面积小于B组、C组,缺血梗死边缘区VEGF、bFGF的表达量增加.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促进心肌缺血大鼠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的生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范冀湘;高绍芳;贾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缬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缬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缬沙坦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心肌肥厚状况、不良反应及生化指标.结果:80例高血压患者中77例坚持服药6个月以上,其中治疗组38例总有效率为89.5%,24例伴有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39例总有效率为69.2%.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22例伴有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胸闷和乏力.两组发生率相似,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缬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可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贺青军;赵华云;陈伟强;罗子幸;余秀兰;王文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