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萍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扩张球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使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观察组产妇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对比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80.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而对比两组产妇引产效果的时候,发现观察组产妇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过程中,相对于临床常规应用的缩宫素,子宫颈扩张球囊效果更为显著,在促宫颈成熟方面效果显著,且可有效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应洁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结果:在49个病灶中,中低分化癌一共有40个,高分化癌有9个;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的开始增加时间、增强峰值时间以及开始消退时间差异性也较为显著(P <0.05);病灶在超声造影前和超声造影后的诊断评分差异十分显著(P <0.05)。结论:在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早期诊断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塔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8.36±2.15)min,等待手术时间(10.82±2.85)min,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者治愈率83.33%,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率,加强院外急救,缩短入院急救时间和手术等待时间,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增强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性。方法:选取该院45名护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7名,对照组18名,实验组行分层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知识理论、操作水平的考核情况与管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分层管理后知识理论、操作水平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与满意度,值得医院采用。
作者:张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疗效。方法:收集临床上确诊为 BRVO 伴发 CME 的36例(36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和 OCT 检查黄斑结构变化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患眼黄斑区结构形态明显好转或恢复,佳矫正视力提高显著。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均减轻 BRVO 伴发 CME 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动静脉内瘘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的患者共36例,平均分成三组。中药组12例,每日给予中药外敷局部血管硬化处,喜辽妥组患者12例,给予喜辽妥外敷局部血管硬化处.硫酸镁组12例,给予硫酸镁外敷局部血管硬化处,三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血管硬化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1.6%,喜辽妥组的总有效率83.3%,硫酸镁组总有效率66.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中药外敷在动静脉内瘘局部血管硬化治疗中疗效较喜辽妥组、硫酸镁组疗效显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3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跌倒、坠床、误吸以及关节挛缩变形等,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9.25%。结论:根据对护理风险发生因素的总结,发现其主要可以分为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三种因素,只有从以上三方面综合防范,才能有效确保护理风险的降低。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陆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包皮、包茎应用包皮环切术治疗中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包皮异常、行包皮环切出治疗的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术后观察、健康教育、给予相应的指导等,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结论:对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儿加强术后护理,可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使患儿的痛苦减轻,提高家长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作者:符雪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6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目标,对所有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0例孕产妇中,产前接受检查者540例,产前检查率为90.0%,540例孕产妇中孕早期开始进行产前检查所占比例仅为14.8%(80/540),且孕早、中、晚期均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仅占11.7%(70/600);社会人工学因素(产次、户籍所在地、年龄、职业以及医疗付费方式)和孕产史是影响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和产前检查次数的主要因素。结论:产前保健服务工作尚不完善,医疗保健部门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特点,选择针对性解决对策,进行健康宣教,切实提高产前保健工作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钟碧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剖析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该科纳入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病例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所选病例分成 A、B 两组,每组36例。A 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疗法,B 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心室颤动发生情况,比较疗效。结果:A 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2.78%,B 组为16.67%。A 组明显比 B 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B 组为75.0%。A 组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合理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可减少心室颤动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超;刘聪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混合痔手术治疗后中采用祛毒中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该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混合痔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3例患者为1个治疗小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金玄痔科熏洗散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祛毒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同时创面愈合时间明显较短,疼痛程度明显较轻,各项差异对比均( P <0.05)。结论:在混合痔手术后给予祛毒中药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红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洛活喜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采用洛活喜和中医辩证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中53例治疗有效,对照组患者中42例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4%,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陶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先天性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常发生在四肢,发生于头皮者少见。现将一例新生儿头皮先天性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玉爽;周海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单纯糠疹发病原因与微量元素及日光照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出其间的关联。方法:收集该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单纯糠疹病例300例,同期该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00例,均作血清微量元素(包括铁、钙、镁、锌及铜)检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300例单纯糠疹儿童给予防晒和润肤治疗。结果:单纯糠疹患儿组血钙水平均值(1.25~1.98 mmol/ L)血锌水平均值(53.8~73.3μmol/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血钙1.55~2.10 mmol/ L,血锌(75.7~97.6μmol/ 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铜、镁、铁、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00例单纯糠疹儿童给予防晒剂润肤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其有效率98.5%。结论:小儿单纯糠疹发病与钙、锌元素缺乏及日光照射关系密切。
作者:谢虹;穆庆华;伊桂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科手术施行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产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产科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 d、3 d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其中术后第1天有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有2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在术后3 d 开始缓解,头痛在术后5~10 d 消失,腰痛在术后6个月消失。结论: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后,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避免长期卧床,不断提高自身操作的准确性,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玲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 PBL 教学法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PBL 教学法在提高麻醉教学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运用 PBL 教学法后,观察组学员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并且对 PBL 教学法的满意程度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表明 PBL 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到麻醉科教学中,整体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黄宇;潘灵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则加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中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付久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双歧杆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双歧杆菌对急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可以使治疗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裴素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深入研究。方法:从2015年01月至2016年07月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该院检查的小儿患者中,随机筛选600例进行检验,选择酶联免疫检测方案对其 MP - IgM 抗体(肺炎支原体)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尿常规指标以及血沉指标等进行检测,并观察检验结果。结果:600例患儿中,白细胞数不足4×109/ L 的有118例,处于4×109/ L 至10×109/ L 的204例,超过10×109/ L 的278例,红细胞组织沉降率超过每小时20.0 mm 的107例,C 反应蛋白超过10.0 mg/ l 的有258例。结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时,建议联合多种诊断技术进行,有助于提升诊断率。
作者:马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