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 PBL 教学法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黄宇;潘灵辉

关键词:PBL 教学法, 麻醉, 教学
摘要:通过 PBL 教学法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PBL 教学法在提高麻醉教学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运用 PBL 教学法后,观察组学员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并且对 PBL 教学法的满意程度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表明 PBL 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到麻醉科教学中,整体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眼球穿通伤20例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通伤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工作经验,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患儿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眼球穿通伤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全部患儿进行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分析并总结患儿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绝大多数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患儿视力恢复也得到了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术前:视力<0.1的11例,0.1~0.5的6例,0.5以上的1例;术后:视力<0.1的3例,0.1~0.5的11例,0.5以上的4例。注:有2例患儿不合作进行视力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眼球穿通伤患儿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提升视力恢复效果,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买里哈吧·吐尔逊;热孜万古丽·托呼提肉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肛门失禁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肛门失禁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工作经验,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肛门失禁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及回访过程进行回顾。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1年之后,患者大便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直肠伤口瘘,经治疗后痊愈。全部患者在行双侧臀大肌移植外括约肌重建术之后,均安排进行臀大肌功能锻炼、肛门直肠生物电刺激治疗、肛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有超过80%的患者控便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能够重返学习或工作(P <0.05)。结论:肛门失禁患者手术治疗时,采用以术前肠道准备护理、术后功能锻炼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控便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努尔曼古丽·依地尔思;吴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进行治疗的6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1%(34/35),对照组为67.6%(23/34),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度,具有推广使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霞;范修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6例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对本研究中的36例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随访率100.00%。长愈合时间8周,短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未出现针孔感染的病例,除1例患者因骨缺损及伸指肌腱行植骨术未行肌腱修补且拇指近节粉碎性骨折而有指间关节活动不利,其他患者的手功能均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周立健;李春江;张凤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的护理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上以原发性的较为常见,但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较为少见。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又称 Houssay 综合症,又叫糖尿病消失综合症[1]。其特点是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时糖尿病自行缓解,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2016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

    作者:童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则加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中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付久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利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对其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手术室中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0例为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与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纪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施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在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与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与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 疼痛评分(1.52±0.63,2.84±0.83)低于对照组(2.02±0.73,4.92±0.94)(P <0.05);观察组术后焦虑量表得分(31.63±5.24)、抑郁量表得分(28.22±4.82)低于对照组(37.94±6.13,34.63±5.22)(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80.77%)(P <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与舒适护理能够减少疼痛水平,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祝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比例33例。接受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天数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较比参照组明显较短,且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经比对后,实验组也明显较少,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可知。两组间差异正相关。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其临床疗效较比传统治疗更具优势,可以进一步实践和应用。

    作者:张建辉;郭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布氏杆菌病预后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病预后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该院诊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研究组给予预后临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临床症状恢复状况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针对布氏杆菌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后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率提升,可及早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广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观察在妇产科中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时间段内进行子宫切除术12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患者病史资料,63例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为研究组,63例实施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于手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进行结果统计。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术后排气快、住院的时间短、手术费用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意义(P <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手术相比较,优势明显,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淑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丹红注射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39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来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的不良反应事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发疾病占比大的,占28.21%。有5例单独使用患者,占12.82%;34例联用患者,占87.18%。35.9%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症状,25.64%是消化系统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28%,超过60岁患者的发生率是15.52%。结论: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比较轻,通过加强药物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作者:郭晓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呼吸功能训练器对胸外科病人疾病康复的影响

    目的:总结胸外科患者中合理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对其病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03月至2016年09月因胸部外伤以及肺癌等疾病进入该院胸外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6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基础组32例行常规护理,而治疗组34例则加行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结果:基础组32例胸管留置期(4.36±0.92)d,治疗组34例(2.76±0.51)d;基础组住院时间(15.69±2.42)d,治疗组(11.67±2.17)d,(P <0.05);且两组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P <0.05)。结论:对于胸外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除了可缩短其胸管留置期以及住院时间外,还能防止并发症,可推广。

    作者:周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中隔矫正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鼻中隔矫正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鼻中隔矫正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1%、9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当日、治疗后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鼻中隔矫正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对鼻中隔偏曲有显著的治疗价值,出血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前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究孕前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进行孕前检查的43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未进行孕前检查的4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的缺陷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中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为2.3%,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中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4.0%,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中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进行孕前检查可以显著减少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质量,在优生优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何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5年该院收治的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吴开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病人的诱导期循证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病人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诱导期,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分别5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42.4%,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 <0.05)。结论:在处于诱导期的血液透析病人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同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不同科室2016年2~8月收治的90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患者均进行临床标本检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检验标本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想要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次9000例采集标本中2250例标本采集误差,其中1350例标本采集前出现误差,670例标本采集中出现误差,219例标本采集后出现误差,采集前标本误差率(15%)显著高于采集中标本误差率(7.4%)、采集后标本误差率(2.4%),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集标本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样本采集操作规程采集,标本采集人员也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尽可能提高标本检验准确率。

    作者:从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