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研究

胡艳丽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首次剖宫产, 二次剖宫产,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

    近年来,在诊治慢性胃溃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将中西医联合诊治方法为主,将临床强化护理作为辅助,对于一些较重并发症并且药物诊治效果不够完善的患者,考虑实施手术诊治。本文针对慢性胃溃疡的临床诊治进展展开进一步研究分析,并且展开综述。

    作者:李永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联手术配合中医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采取三联手术配合中医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直肠脱垂患者9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自愿配合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以三联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疗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直肠脱垂患者采取三联手术配合中医疗法治疗,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更好地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6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该院6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患者的发病年龄(39.0±13.1)岁,主要为育龄女性,临床多无症状,肿瘤标记物正常,囊肿直径4.2~17.8 cm,平均(8.68±2.56)cm。56例(92%)为单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左侧25例,右41例),6例(7.5%)为双侧输卵管系膜囊肿。56例囊肿囊壁光滑,4例囊壁内有乳头。术后病理结果示57例为单纯囊肿,3例为上皮性囊肿。共9例发生蒂扭转,扭转度180~720度,4例不全扭转例,5例完全扭转,囊肿直径6~14 cm,平均(7.9±2.5)cm。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2例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6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2例输卵管切除。结论:输卵管系膜囊肿多为良性病变,极少恶变,囊肿直径接近或大于5 cm 时,易引起蒂扭转,临床处理主要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发生蒂扭转引起组织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绝经后囊肿增长快、囊肿较大者,囊肿内有出血者,囊肿内壁有乳头者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作者:杨生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及满意度影响评价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60例高危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产后24 h 出血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产后24 h 出血量,观察组(213.21±25.31)mlvs 对照组(321.21±29.14)ml;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高危产后出血产妇心理,树立积极心态,进而积极配合处理,减少出血量,总体护理满意度较好。

    作者:莫艳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龄产妇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龄产妇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以及意义。方法:在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产妇中选择高龄产妇10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50例作为参照组并未采取镇痛分娩药物,另外50例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作为实验组,两组高领产妇年龄、性别、产妇身体基本情况等资料比较(P >0.05),对比两组高龄产妇分娩情况,包括组间产程时间、分娩的具体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状况。结果:对两组高龄产妇进行分娩活跃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P <0.05)。两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情况(胎儿窘迫、窒息等问题)比较(P >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龄产妇无痛分娩效果显著,缩短了产妇的产程时间,降低了产妇体力消耗,提高了产妇阴道分娩率,更好地改善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实施。

    作者:王玉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方法:从该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协同护理干预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其血鳞、血钾、体重、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与超滤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两组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通过协同护理后其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P <0.05);研究组血钾、体重、超滤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人血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效果较好,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宋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四种生化指标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对四种生化指标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胱抑素、α1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胱抑素的水平为(1.73±0.79)mmol/ L,α1微球蛋白的水平为(2.19±1.52)mg/ d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34±2.16)%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的水平为(6.11±3.43);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87±0.20) ;mmol/ L,(0.98±0.58)mg/ dl,(4.84±0.63)%与(1.79±0.37),P <0.05;同时四项生化指标碱性联合检测的阳性几率为90%。结论:四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敏感的指标,并联合检测可使阳性率得到提高,因此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于永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蛛网膜下腔出血(SAII)与脑出血(ICII)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工作中的异同点。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自该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 SAII(实验组)、ICII(参照组)患者各40例。对比分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要点以及异同点。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护理相同点上来看,SAII、ICII 患者均需要卧床休息,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保证患者的二便通畅,做好对患者的饮食、心理护理干预。从两组患者的护理的异同点上来看,主要是对 SAII、ICII 患者病情观察的侧重点不同。SAII 患者病情观察的重点在于头痛强度、性质与持续时间,ICII 患者主要在恢复期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结论:对 SAII、ICII 患者而言,针对其具体情况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加速病情好转,确保治疗预后质量。

    作者:丁建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意义初探

    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助产方法,对观察组产妇采取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观察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妇及其家属满意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7.34%,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1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次措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与效果。方法: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 PITC 策略期间进行抽血检查的478名人员,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478名人员,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艾滋病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HIV 检测率为85.6%,对照组为66.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 HIV 检测阳性率为5.1%,对照组为0.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 PICT 策略,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秀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该院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疾病患儿400例,其中依据时间进行阶段性分组,将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进行传统护理的患儿作为 A 组,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进行责任制护理的患儿作为 B 组,各200例,并观察2组患儿的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B 组患儿在受责任制护理干预后,其疾病认知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 A 组(P <0.05)。结论:对护理纠纷的因素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管理办法,可改善管理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张丽芳;倪凤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硝酸甘油不同输注方式应用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不同方式输注硝酸甘油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尿潴留发生率为0,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入治疗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少,尿潴留率低,心律失常可得到控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张晓鹏;张淑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法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穿刺疼痛的缓解方式,对静脉穿刺方式进行改良,提升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该院的100例病人来分析,共进行400次静脉穿刺,随机使用改良静脉穿刺和传统静脉穿刺来输液,比较分析两种方式的疼痛情况。结果:每组都使用了200次穿刺,对患者的疼痛比较,两种穿刺的疼痛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0.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可以让患者的静脉穿刺时疼痛得到缓解,缩短静脉穿刺的时间,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牛春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43例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奥曲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58%、34.88%、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0%、16.28%、6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候玉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来该院就诊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舒适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显著(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4%,与对照组的25.87%相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林;孙彦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4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57)和对照组(n =57),对照组应用内窥镜检查检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诊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影像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减少临床治疗费用,建议推广。

    作者:赵学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及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及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阑尾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语言及细节护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及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5%,P <0.05);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 <0.05)。结论: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及细节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患者颇为满意,无明显的焦虑情绪产生及术后疼痛较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的综合性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的综合性护理效果。方法:该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45例。在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在完成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对老年冠心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比应用常规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关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施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中医辨证施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施护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8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肩部、颈部和上肢 VDS 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加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辩证理论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有益于病情控制与好转,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杨海蓉;符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采用喹硫平和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PANSS 评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79.4%,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ANSS 评分明显降低(P <0.05),组间对比差异不大(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明显低于对照组(24.1%,P <0.05)。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