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娥
目的:探究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 HICH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术),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观察指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85.7%)高于对照组(77.1%),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HICH 优势更为明显,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手术室中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0例为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与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纪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剖析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该科接诊的84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84例病例随机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各组均42例。试验组联用常规与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单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 <0.05)。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7.63±6.08)分,对照组为(71.05±5.26)分。组间差异显著(P <0.05)。针对患者满意率,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者之比为:95.24% vs.78.57%,P <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中合理引入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陈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主要讨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患者65例,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成对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39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来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的不良反应事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发疾病占比大的,占28.21%。有5例单独使用患者,占12.82%;34例联用患者,占87.18%。35.9%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症状,25.64%是消化系统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28%,超过60岁患者的发生率是15.52%。结论: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比较轻,通过加强药物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作者:郭晓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60例高危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产后24 h 出血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产后24 h 出血量,观察组(213.21±25.31)mlvs 对照组(321.21±29.14)ml;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高危产后出血产妇心理,树立积极心态,进而积极配合处理,减少出血量,总体护理满意度较好。
作者:莫艳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临床治疗对其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该院与210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未接受住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例为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行有效的临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诊断发现妊娠期孕妇有患有糖尿病,应及时入院接受对症临床治疗,以控制过高的血糖水平,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董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13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跌倒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在130例神经内科患者当中,跌倒发生率为11.5%。其中25~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6~75岁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0、5.3%、19.4%、13.5%以及8.7%,其中46~55岁患者的跌倒发生率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体健康情况良好的患者,其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机体健康情况较差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而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姚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降低带器妊娠现象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带器妊娠妇女40例,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由于 IUD 下移造成带器宫内妊娠的人数为29人,占72.5%;正常位置 IUD 带器宫内妊娠11人,占27.5%。40例育龄妇女中有15例育龄妇女使用宫型 IUD,18例育龄妇女使用元宫型 IUD,7例育龄妇女使用母体乐;放置宫内节育器5年以内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其有35例,占87.5%;年龄在18~30岁的有37人,占92.5%。结论:根据育龄妇女的年龄、生育要求、生育方式、子宫大小、子宫位置、宫口的松紧度、月经情况及全身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后选择适合育龄妇女的 IUD 的类型和型号、使用年限,并告知育龄妇女放置 IUD 后注意事项、定期随访、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 IUD 的种类和使用年限,要求所有的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每季度在当地的乡镇计生技术服务站进行妇检(盆腔 B 超检查),了解宫内节育器放置后的相关情况。
作者:黄菊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3.7±3.6)d、并发症发生率6.4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21.5±4.7)d、并发症发生率22.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缩短肋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实施和推广。
作者:羊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5例,对患者病史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和制定相关对策。结果:635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出现43例切口感染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77%,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长度、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为接台手术、是否有参观人员以及手术的部位等都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P <0.05)。结论:针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使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
作者:杨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冠心病采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通心络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 <0.05);同时,两组的 LDL、HDL、TC 以及 TG 等血脂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患者通心络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科手术施行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产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产科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 d、3 d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其中术后第1天有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有2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在术后3 d 开始缓解,头痛在术后5~10 d 消失,腰痛在术后6个月消失。结论: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后,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避免长期卧床,不断提高自身操作的准确性,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玲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该院妇科收治的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结合患者病情及征求并遵照患者意愿,其中有13例采用了化疗治疗,6例进行对症治疗未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化疗组13例患者复发2例,治疗有效率79.8%。未化疗组6例患者复发3例,治疗有效率52.3%。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症治疗结合化疗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效果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6例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对本研究中的36例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随访率100.00%。长愈合时间8周,短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未出现针孔感染的病例,除1例患者因骨缺损及伸指肌腱行植骨术未行肌腱修补且拇指近节粉碎性骨折而有指间关节活动不利,其他患者的手功能均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掌指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周立健;李春江;张凤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164例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手术处理方法总结分析。结果:16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6.34%(158/164),另6例行中转开腹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困难性 LC 术中可能出现较多复杂问题,需在手术中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保证整个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廖志军;周秘;虞尚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样获得研究样本,使用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WL7-32)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使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的护士职业生命质量差异。结果:1110名护士,25~40岁年龄段护士职业生命质量低于25岁年龄段和40~55岁年龄段的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儿科、妇产科、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低于外科、内科、手术室、检验科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随着学历的提升,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越低;<5年工龄段的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低于5~35工龄段的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不同职称、婚姻状况的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5~40岁年龄段、儿科护士、妇产科护士、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较差,大专学历的护士、5~35工龄段的护士是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作者:苟智琼;赵逸秋;左匀慧;侯树林;严丽;罗芳;黄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思密达联合治疗成人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药联合治疗成人腹泻的疗效确切,且用药较安全。
作者:李国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给予 CT 检查,研究组给予腹部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确诊率为96.67%(29/30),常规组患者确诊率为66.67%(20/30),研究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腹部检查,对形态变化、胰腺重大、腹腔积液以及实质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于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患者的护理体会,以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对32例患者通过氧疗;合理用药;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32例患者,入院时有22例肺压缩大于20%,均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有10例肺压缩小于20%,均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经规范系统治疗和有效护理措施,其中3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经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30天,肺仍未复张,转科治疗。结论:护理人员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根据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结合有效的治疗让患者满意出院。
作者:周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