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姚丽

关键词:神经内科, 跌倒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13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跌倒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在130例神经内科患者当中,跌倒发生率为11.5%。其中25~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6~75岁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0、5.3%、19.4%、13.5%以及8.7%,其中46~55岁患者的跌倒发生率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体健康情况良好的患者,其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机体健康情况较差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而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功能训练器对胸外科病人疾病康复的影响

    目的:总结胸外科患者中合理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对其病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03月至2016年09月因胸部外伤以及肺癌等疾病进入该院胸外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6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基础组32例行常规护理,而治疗组34例则加行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结果:基础组32例胸管留置期(4.36±0.92)d,治疗组34例(2.76±0.51)d;基础组住院时间(15.69±2.42)d,治疗组(11.67±2.17)d,(P <0.05);且两组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P <0.05)。结论:对于胸外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除了可缩短其胸管留置期以及住院时间外,还能防止并发症,可推广。

    作者:周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联手术配合中医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采取三联手术配合中医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直肠脱垂患者9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自愿配合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以三联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疗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直肠脱垂患者采取三联手术配合中医疗法治疗,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更好地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普外科病房的82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剖腹手术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缩短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建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19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19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视力情况、并发症、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后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七氟醚、依托咪酯、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七氟醚、依托咪酯、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儿童医院收治的手术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B 组、C 组,分别采用七氟醚、依托咪酯、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比三组患儿总体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儿总体麻醉效果关系为 A 组优于 B 组优于 C 组(P <0.05)。结论:三种药物复合小儿骶管麻醉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房丽华;赵越;姜颀;王振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时候,对照组喊着接受常规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形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在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时候,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时候,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于时雨;田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模式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经护理后对比两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均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以 P <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较高,缓解了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孙玺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铁调素检测在缺铁性贫血与慢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铁调素对缺铁性贫血及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同时检测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及80例慢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调素水平。结果:缺铁性贫血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低于慢性贫血组(P <0.05)。结论:铁调素为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的简便经济的方法,适合用于临床。

    作者:丁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净化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患者影响。方法:将86例血液净化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43例对照组和43例干预组,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干预组血尿氮素(20.54±4.81)、β2-微球蛋白(10.21±1.72)、C 反应蛋白(2.54±2.47)、并发症发生率(6.98%)均低于对照组(26.31±5.22)、(16.22±2.03)、(4.49±3.42)、(25.6%),而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86.0%,P <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血液净化尿毒症患者中,有助于提高净化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丹红注射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39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来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的不良反应事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发疾病占比大的,占28.21%。有5例单独使用患者,占12.82%;34例联用患者,占87.18%。35.9%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症状,25.64%是消化系统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28%,超过60岁患者的发生率是15.52%。结论: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比较轻,通过加强药物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作者:郭晓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士依从性的应用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士依从性的效果。方法:该病房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前(2015年10~12月)及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后(2016年1~3月)护士日常接收药品扫码率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1~3月共有药品总单数2423列,接收药品总单数2273列,SPD 扫码率93.81%,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前增长执行率27.41%。结论: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护士接收药品的扫码率,提高了护士日常工作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玲;王燕;朱枣兰(通讯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目的: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将相应的护理措施融入其中。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比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便秘或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床或跌倒的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机率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当中,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较为有利。

    作者: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栓弹力图指导围术期合理输血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应用于指导围术期输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且需术中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01至100,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输血,观察组50例患者在血栓弹力图的指导下进行输血,比较所有患者在不同方法指导下输血后术中所需输血量以及患者术后凝血机制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指导方法指导后,观察组患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22.70±5.78)U、滤白单采血小板(3.68±1.99)U、红细胞比容(412.77±66.09) ml 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输注量;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15.23±1.46)s 以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8.66±4.93)s 显着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101.07±8.25)g/ L 以及红细胞比容30.55±4.09)%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围术期输血患者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进行输血,可快速增加血容量,减少失血量以及输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生命安全做出保障。

    作者:邱玉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在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剖腹产术的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胀、并发症发生率为5.71%、5.71%,对照组为37.14%、20%;观察组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冯洁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微波术后阴道出血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宫颈糜烂微波术后阴道出血采用云南白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微波术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红汞涂抹创面,而观察组则运用云南白药,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阴道排液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云南白药对微波术后阴道出血的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袁晓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叶酸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叶酸水平和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80例为患者组,另选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叶酸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清叶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刘金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救治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急诊在就诊危重症病患时采取深静脉穿刺置管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危重症病患,按照采取的不同静脉穿刺方式为患者分组:行常规外周静脉穿刺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行深静脉穿刺的4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结果。结果:研究组在抢救成功率(95%)和一次穿刺成功率(80%)上高于对照组(75%、55%),在并发症率(0%)上则低于对照组(20%),统计学有差异(P <0.05)。结论: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有效提高急诊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该中心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儿童160例,经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对象免疫应答效果。结果:160例儿童,142例儿童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效率为88.75%。与此同时,<3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4.34%,3~5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0.15%,5~8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77.78%,差异显著(P <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年龄不同,疫苗所介导的应答量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应答随之降低,保护效果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及早给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魏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于品管圈护理在提升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以该院肿瘤科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品管圈,来进行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的调查以及分析,并且通过探讨相关的因素,并且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建立,来对于品管圈建立前后手卫生已从性的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与实施品管圈以前相比,实施品管圈以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前面的61.54提升至,90.41%整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护理方式对于提升肿瘤内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传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探究实际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之间存在冠心病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分配患者60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实际状况。结果:实验组经过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50例,有效为6例,还有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93.3%。对照组经过临床常规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39例,有效为7例,还有1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76.7%;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而言实验组在心功能分级情况良好,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予以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优良,因而临床方面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黎修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