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冯丽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主要讨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患者65例,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成对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3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跌倒、坠床、误吸以及关节挛缩变形等,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9.25%。结论:根据对护理风险发生因素的总结,发现其主要可以分为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三种因素,只有从以上三方面综合防范,才能有效确保护理风险的降低。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采用喹硫平和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PANSS 评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79.4%,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ANSS 评分明显降低(P <0.05),组间对比差异不大(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明显低于对照组(24.1%,P <0.05)。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流程再造管理在急诊输液患者护理中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分析流程再造管理在急诊输液患者护理中的满意度。方法:选取84例该院急诊输液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流程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流程再造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流程再造管理在急诊输液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满意度很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翠敏;陈颖翘;宁国新;区晓芬;梁伟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螺旋 CT 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 CT 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6例肝癌患者,进行螺旋 CT 增强扫描检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检出弥漫型肝癌7例,占10.6%,结节型肝癌20例,占30.3%,巨块型肝癌39例,占59.1%。结论: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增强螺旋 CT 具有简单、安全而且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东;熊杰;罗计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40例育龄妇女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原因分析

    目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降低带器妊娠现象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带器妊娠妇女40例,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由于 IUD 下移造成带器宫内妊娠的人数为29人,占72.5%;正常位置 IUD 带器宫内妊娠11人,占27.5%。40例育龄妇女中有15例育龄妇女使用宫型 IUD,18例育龄妇女使用元宫型 IUD,7例育龄妇女使用母体乐;放置宫内节育器5年以内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其有35例,占87.5%;年龄在18~30岁的有37人,占92.5%。结论:根据育龄妇女的年龄、生育要求、生育方式、子宫大小、子宫位置、宫口的松紧度、月经情况及全身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后选择适合育龄妇女的 IUD 的类型和型号、使用年限,并告知育龄妇女放置 IUD 后注意事项、定期随访、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 IUD 的种类和使用年限,要求所有的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每季度在当地的乡镇计生技术服务站进行妇检(盆腔 B 超检查),了解宫内节育器放置后的相关情况。

    作者:黄菊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永久性房颤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采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治疗后两组的 NT - proBNP 及 hs - CRP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永久性房颤采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心肌功能、控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儿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胸部 HRCT 检查,本组的33例患儿中,8例为支气管扩张、10例为支气管壁增厚、15例为马赛克灌注征;经肺功能检查,显示30例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行舒张试验,结果显示28例为阴性;经对症治疗后,2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3.94%;同时,治疗前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时,可以结合胸部 HRCT 检查结果,并且糖皮质激素是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杨新丽;丁淑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指标影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后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晨僵等)、RF、ESR、CRP 等类风湿关节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CRP、RF、ESR 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来氟米特组。

    作者:胡永鹏;杜转敏;窦娟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干扰的措施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干扰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该院就诊的高血脂患者的血标本共40份,将每份标本普通低速离心后得原血清均分为两份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 A 组和观察 B 组,每组各40份,其中观察 A 组标本进行冷藏处理,观察 B组标本则予以高速离心处理,另设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标本检验指标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处理前后两组标本的 ALT、GGT、AST 等相关指标间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观察 A 组和观察 B 组处理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两组标本处理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较之正常对照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高脂血症的病症反应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进而误导临床诊断。本研究表明,高速离心法和标本冷藏法均是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避免相关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保障临床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且对促进临床疗效与改善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司宁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剖析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该科纳入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病例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所选病例分成 A、B 两组,每组36例。A 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疗法,B 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心室颤动发生情况,比较疗效。结果:A 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2.78%,B 组为16.67%。A 组明显比 B 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B 组为75.0%。A 组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合理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可减少心室颤动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超;刘聪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影响患者治疗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取该院呼吸内科67例哮喘患者,通过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患者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所占比例53.7,半采用吸入糖皮质素进行治疗的患者19例,所占比例28.3%。完全未采用糖皮质素进行治疗的患者12例,所占比例19.0%。19例患者没采用糖皮质素进行治疗的原因包括自身原因、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无医嘱建议、患者依从性较差等。结论:对于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疗单位加强对患者用药的专业指导,从而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贾龙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净化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患者影响。方法:将86例血液净化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43例对照组和43例干预组,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干预组血尿氮素(20.54±4.81)、β2-微球蛋白(10.21±1.72)、C 反应蛋白(2.54±2.47)、并发症发生率(6.98%)均低于对照组(26.31±5.22)、(16.22±2.03)、(4.49±3.42)、(25.6%),而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86.0%,P <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血液净化尿毒症患者中,有助于提高净化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肠炎应用双歧杆菌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析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双歧杆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双歧杆菌对急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可以使治疗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裴素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躁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优质护理的效果和满意度情况。方法:根据该院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50例躁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 GAS、BRMS、CGI 评分比对照组优秀,观察组满意度是96%,对照组是76%,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躁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优质护理的效果突出,临床中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孟令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19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19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视力情况、并发症、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后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措施,规避高危药品的高风险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该院在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制度制定、目录筛选、操作流程等各环节执行情况的回顾,对高危药品在各环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探讨,提出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法制化的必要性,从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等各环节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结论:在我院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完善了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质量,有效防止高危药品在使用中的错误,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七氟醚、依托咪酯、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七氟醚、依托咪酯、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儿童医院收治的手术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B 组、C 组,分别采用七氟醚、依托咪酯、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比三组患儿总体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儿总体麻醉效果关系为 A 组优于 B 组优于 C 组(P <0.05)。结论:三种药物复合小儿骶管麻醉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房丽华;赵越;姜颀;王振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改良手术方式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改良手术方式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7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改良组,对照组36例进行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术;改良组36例进行改良式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可知,改良组(总有效率97.2%)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改善组,分别为50%和11.1%。结论:改良手术方式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使患者病情恢复更快,病情不再反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进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角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宫角妊娠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诊断的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宫角妊娠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宫角妊娠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100%,未出现误诊患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诊断具有准确率高、稳定性好的优势,对宫角妊娠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1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观察组2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 NO、内皮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1患者血浆 NO 升高,内皮素降低(P <0.05)。观察组2患者血浆 NO 升高,内皮素下降(P <0.05)。但是,观察组1和观察组2在治疗后血浆 NO 和内皮素方面,没有显著区别(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者联合氢氯噻嗪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疗效差异,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任俊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