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刘金萍

关键词:高危药品, 管理, 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措施,规避高危药品的高风险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该院在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制度制定、目录筛选、操作流程等各环节执行情况的回顾,对高危药品在各环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探讨,提出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法制化的必要性,从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等各环节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结论:在我院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完善了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质量,有效防止高危药品在使用中的错误,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眼球穿通伤20例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通伤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工作经验,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患儿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眼球穿通伤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全部患儿进行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分析并总结患儿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绝大多数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患儿视力恢复也得到了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术前:视力<0.1的11例,0.1~0.5的6例,0.5以上的1例;术后:视力<0.1的3例,0.1~0.5的11例,0.5以上的4例。注:有2例患儿不合作进行视力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眼球穿通伤患儿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提升视力恢复效果,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买里哈吧·吐尔逊;热孜万古丽·托呼提肉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老年精神病是现代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患者往往合并低血钾症,对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均具有十分严重影响,因此对低血钾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选择有效对策进行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有效防治该疾病的发生,并且能够改善老年精神病患者预后情况。本文就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费为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单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80%,P <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中,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的效果更好,保障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的安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目的:对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9月至2016年09月在该院接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睡眠率分别为52.0%和84.0%,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何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目的:探析肛周脓肿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一期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二次手术和延迟愈合率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 <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肛周脓肿患者一期根治术治疗,不仅手术成功率高,还能降低二次手术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恩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75颗患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其中34例(37颗患牙)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34例(38颗患牙)患者采用塑化术来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分别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3例,占97.1%,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3例,占67.6%,两组的差异相比显著(χ2=7.7035;P <0.05)。同时,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9.4%)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更低,两组间差异显著(χ2=6.4762;P <0.05)。结论:根管术来应用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痛困扰,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治疗的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南凯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150例骨折病人,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 =75)和对照组(n =75),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体位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接受程度、焦虑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骨折患者应用体位安全护理,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作者:李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对就医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对于就医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通过向在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员调整与培训等一系列整个措施,提高门诊导医的服务质量,同时对整改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后,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度较整改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通过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完善门诊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宗瑾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则加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中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付久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铁调素检测在缺铁性贫血与慢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铁调素对缺铁性贫血及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同时检测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及80例慢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调素水平。结果:缺铁性贫血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低于慢性贫血组(P <0.05)。结论:铁调素为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的简便经济的方法,适合用于临床。

    作者:丁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法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穿刺疼痛的缓解方式,对静脉穿刺方式进行改良,提升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该院的100例病人来分析,共进行400次静脉穿刺,随机使用改良静脉穿刺和传统静脉穿刺来输液,比较分析两种方式的疼痛情况。结果:每组都使用了200次穿刺,对患者的疼痛比较,两种穿刺的疼痛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0.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可以让患者的静脉穿刺时疼痛得到缓解,缩短静脉穿刺的时间,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牛春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儿童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 =48)和对照组(n =47),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蒙脱石散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9%)远远高于对照组(83.0%)(P <0.05)。结论:儿童腹泻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腹泻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集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0例已婚妇女,经由 TCT 法检查,发现异常的95例患者,结合病理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00例行 TCT 检查的已婚妇女,出现异常的有95例,其中,主要包括35例 ASC- US,20例 ASC - H,25例 LSIL,15例 HSIL。病理学检查结果,3例 CIN,17例宫颈癌,75例宫颈炎症,相对应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0.9%、94.6%。对于确诊的20例 CIN 和宫颈癌,分别为2例宫颈光滑、2例轻度糜烂、5例中度糜烂、11例重度糜烂。结论:TCT 检查是筛查早期宫颈癌与 CIN 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掌握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关系。

    作者:范香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集的1256份临床标本资料,对比1256份临床标本(大便标本、血培养标本、非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2013年4月至2015 年4月的各项标本微生物阳性检验率均高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各项标本微生物阳性检验率,比较发现,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时间段,通过微生物检验得出的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则需按照实际检验得到的结果,为临床治疗制定相应的措施,分析、总结对阳性率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强化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这样方可促进提升检验阳性率,为临床预后以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杜淑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体酮联合绒促性素治疗早期先兆流产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体酮联合绒促性素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另外90例同种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单独应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孕8周内、孕9-12周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同时评定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参照组与观察组孕8 w 内的 HCG、E2、P 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但观察组孕9~12 w 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P <0.05),且其足月分娩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则显著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黄体酮联合绒促性素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安全有效,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全面普及价值。

    作者:甘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目的: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将相应的护理措施融入其中。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比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便秘或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床或跌倒的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机率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当中,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较为有利。

    作者: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颈椎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推拿治疗,特殊情况才会采取手术治疗。推拿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风险较小、疗效显著、相对实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也多见。本文将阐述推拿治疗在临床上应用的方法,从方法的使用中总结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点和缺点。

    作者:王和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

    近年来,在诊治慢性胃溃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将中西医联合诊治方法为主,将临床强化护理作为辅助,对于一些较重并发症并且药物诊治效果不够完善的患者,考虑实施手术诊治。本文针对慢性胃溃疡的临床诊治进展展开进一步研究分析,并且展开综述。

    作者:李永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触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2名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抚摸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总胆红素、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四项指标。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数值低、首次排便时间早、胎便转黄时间早、黄疸消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触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