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琴
伴随着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数字化和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动了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进步,病案信息管理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医院等级评审中,为医院评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对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与效果。方法: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 PITC 策略期间进行抽血检查的478名人员,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478名人员,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艾滋病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HIV 检测率为85.6%,对照组为66.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 HIV 检测阳性率为5.1%,对照组为0.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 PICT 策略,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秀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150例骨折病人,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 =75)和对照组(n =75),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体位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接受程度、焦虑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骨折患者应用体位安全护理,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作者:李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剖析美托洛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接收的心力衰竭病例,共计76例。根据入组时间分组76例病例:单号入组列入试验组(n =38),双号入组列入对照组(n =38)。前者于常规治疗中加用美托洛尔,后者单用常规疗法。观察两组心脏指数变化,比较心输出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心脏指数、心搏出量与心输出量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6.3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美托洛尔积极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中,既能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又能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贾相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内科收治老年 DM 患者200例,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 DM 患者并发症中:①血压110例(55%),冠心病98例(49%),脑梗塞16例(8%),脑出血8例(4%),糖尿病肾病84例(42%),糖尿病足5例(2.5%),周围神经病变80例(40%),视网膜病变62例(31%);②肥胖112例(56%),血脂异常118例(59%),血糖控制不佳142例(71%),病程≥10年153例(76.5%)。结论:老年 DM 患者并发症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血糖控制不佳及病程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段惠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2名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抚摸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总胆红素、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四项指标。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数值低、首次排便时间早、胎便转黄时间早、黄疸消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触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9月至2016年09月在该院接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睡眠率分别为52.0%和84.0%,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何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塞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采取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病患的治疗基础上加之早期康复训练)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改善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冉琼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75例缺铁性贫血,41例地中海贫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细胞平均体积(MCV)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患者的 RDW、MCHC、MVR 等指标进行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施利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以此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胃镜下食管及不良反应等多种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6%)、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1.3%,P <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了(13%)则高于对照组(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疗效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极大的提升了治愈率,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吕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采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59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83.6718.58)min 及(3.521.80)d,术中平均失血量以及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60.588.45)ml 以及(2.121.54)d;59例患者中5例出现轻度手术切口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对诊疗工作服务总满意率约为96.61%(57/59)。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肠梗阻具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康复时间较短,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绍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8.36±2.15)min,等待手术时间(10.82±2.85)min,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者治愈率83.33%,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率,加强院外急救,缩短入院急救时间和手术等待时间,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联合中鼻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鼻部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联合中鼻道手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鼻部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艳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扩张球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使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观察组产妇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对比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80.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而对比两组产妇引产效果的时候,发现观察组产妇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过程中,相对于临床常规应用的缩宫素,子宫颈扩张球囊效果更为显著,在促宫颈成熟方面效果显著,且可有效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应洁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儿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胸部 HRCT 检查,本组的33例患儿中,8例为支气管扩张、10例为支气管壁增厚、15例为马赛克灌注征;经肺功能检查,显示30例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行舒张试验,结果显示28例为阴性;经对症治疗后,2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3.94%;同时,治疗前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时,可以结合胸部 HRCT 检查结果,并且糖皮质激素是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杨新丽;丁淑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于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的差异性影响。方法:选取无并发症且妊娠37周以上的孕妇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 A、B、C 组。A 组麻醉后用完全左侧卧位姿保持10 min,再改为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B 组孕妇麻醉后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C 组孕妇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分别对三组孕妇的麻醉平面、血压以及心率进行监控。结果:对三组孕妇进行组间相比,所有孕妇均在麻醉后5和10 min 内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且 A 组和 B 组明显低于 C 组(P<0.05)。B 组血压下降较明显,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A 组和 C 组相比,血压在麻醉后8、10 min 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剖宫产的孕妇采取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在麻醉后保持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的体位可以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几率。
作者:郭岩;何秀岩;高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85例患者,根据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n =45)和对照组(n =40),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肌松效果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能缩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也能起到十分显著的肌松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左志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角妊娠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诊断的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宫角妊娠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宫角妊娠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100%,未出现误诊患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诊断具有准确率高、稳定性好的优势,对宫角妊娠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叶酸水平和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80例为患者组,另选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叶酸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清叶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刘金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在成人癫痫治疗中采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进行分别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抽签的方式对该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成人癫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4例患者为1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成人癫痫治疗中采用托吡酯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丙戊酸钠相比,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郭华爱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