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探讨

施利青

关键词:血液检测,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摘要:目的: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75例缺铁性贫血,41例地中海贫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细胞平均体积(MCV)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患者的 RDW、MCHC、MVR 等指标进行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先天性纤维肉瘤1例

    先天性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常发生在四肢,发生于头皮者少见。现将一例新生儿头皮先天性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玉爽;周海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室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记录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及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33%)、SAS 分值、SDS 分值更低,护理总满意率(93.33%)更高(P 均<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可有效预防胃癌患者手术室相关并发症,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桑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策略的研究

    目的:探索对高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挑选该院2013年至2015年90例高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66~99岁,平均(81.3±1.1)岁,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法,对两组病患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优良率是86.67%,对照组优良率是82.3%,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内固定手术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但是对于同时患骨质疏松,无法长期卧床与骨折不稳者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却更加适合,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对内固定术加以替代。

    作者:武彦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途径的思考

    医院档案记录了医院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的发展历程,能够在宏观上反映医院不同时期发展情况,不仅是医院发展路程的真实见证,同时还是进行医学相关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既可以为医院重要决策决定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对确保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次临床实践课题研究,重点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该院手术室(2014年3月)成立专门的 QCC 小组,小组成员为7人,7成组成品管圈。全面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人员在患者手术治疗配合过程中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通过探讨研究分析指出原因,后再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接受品管圈培训后,在术前访视效果上明显提高,缺陷率大幅度降低;并且护士手术急救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差异显著(P <0.05)。结论: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实践领域,效果显著。

    作者:张富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士依从性的应用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士依从性的效果。方法:该病房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前(2015年10~12月)及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后(2016年1~3月)护士日常接收药品扫码率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1~3月共有药品总单数2423列,接收药品总单数2273列,SPD 扫码率93.81%,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前增长执行率27.41%。结论: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护士接收药品的扫码率,提高了护士日常工作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玲;王燕;朱枣兰(通讯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颈椎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推拿治疗,特殊情况才会采取手术治疗。推拿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风险较小、疗效显著、相对实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也多见。本文将阐述推拿治疗在临床上应用的方法,从方法的使用中总结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点和缺点。

    作者:王和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该院进行咨询的高血压患者32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仅给予药物干预,实验组给予全面防治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觉关注病情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活动,有助于促进患者关注自己的疾病。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施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中医辨证施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施护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8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肩部、颈部和上肢 VDS 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加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辩证理论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有益于病情控制与好转,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杨海蓉;符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不同体位对产妇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于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的差异性影响。方法:选取无并发症且妊娠37周以上的孕妇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 A、B、C 组。A 组麻醉后用完全左侧卧位姿保持10 min,再改为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B 组孕妇麻醉后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C 组孕妇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分别对三组孕妇的麻醉平面、血压以及心率进行监控。结果:对三组孕妇进行组间相比,所有孕妇均在麻醉后5和10 min 内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且 A 组和 B 组明显低于 C 组(P<0.05)。B 组血压下降较明显,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A 组和 C 组相比,血压在麻醉后8、10 min 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剖宫产的孕妇采取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在麻醉后保持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的体位可以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几率。

    作者:郭岩;何秀岩;高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目的:探究在临床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针对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应对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进行药物治疗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42例,对42例患者抗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在各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关节软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患者在服用不同喹诺酮类抗菌药时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便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作者:郭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前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究孕前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进行孕前检查的43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未进行孕前检查的4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的缺陷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中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为2.3%,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中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4.0%,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中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进行孕前检查可以显著减少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质量,在优生优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何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子胃镜室感染的控制管理

    目的:降低电子胃镜使用中产生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电子胃镜在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结果:正确的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结论:严格执行胃镜感染管理防护措施,预防胃镜使用时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宿玉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与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间入住该院妇产科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硫酸镁组,联合拉贝洛尔组和联合硝苯地平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硫酸镁常规治疗,联合拉贝洛尔组患者在硫酸镁治疗基础上加用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组患者在硫酸镁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通过比较各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血浆黏稠度变化观察联合用药疗效,同时统计对比各组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拉贝洛尔组和联合硝苯地平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高于硫酸镁组,血压控制效果联合拉贝洛尔组优于联合硝苯地平组;联合拉贝洛尔组患者平均全血粘度为(1.23±0.33)mPa. s明显低于硫酸镁组(1.85±0.28)mPa. s 和联合硝苯地平组(1.73±0.31)mPa. s,P <0.01;硫酸镁组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25.0%,联合拉贝洛尔组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5.0%,联合硝苯地平组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可以有效降低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血液粘稠度,大大降低分娩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汪源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结核病属于高危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我国结核病病患人数位于全球前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愈发被政府部门所注重,且使用相应方法给予控制。可是总体状况并不乐观。

    作者:余淑梅;胡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医疗器械的重要性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医疗器械的重要性。方法:该院新消毒供应室自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均送往消毒供应室进行统一清洗和消毒处理,评价比较新消毒供应室投入使用前后的清洗评分与包装评分;同时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至今的4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2013年之前的4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新消毒供应室投入使用后的清洗评分与包装评分均显著高于投入使用前(P <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医疗器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应得到重视。

    作者:汤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分型分经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对中医辨证分型分经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方法:择选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病情症状采取中医辩证分型分经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肩关节 VAS 评分和 Constant 评分得到显着改善,优于治疗前(P <0.05)。结论:针对肩周炎疾病患者应用中医辨证分型分经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加快关节功能恢痊愈速度,提高关节灵活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和东;武胜花;张立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故意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

    故意伤害案指的是犯罪分故意对受害人进行的非法伤害。在故意伤害案中,受害人身体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对这些损伤进行科学鉴定是对犯罪人进行量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求法医必须要就故意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进行科学鉴定。本文先简要概述了故意伤害案,然后就故意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的原则和鉴定程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作者:余朝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救治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急诊在就诊危重症病患时采取深静脉穿刺置管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危重症病患,按照采取的不同静脉穿刺方式为患者分组:行常规外周静脉穿刺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行深静脉穿刺的4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结果。结果:研究组在抢救成功率(95%)和一次穿刺成功率(80%)上高于对照组(75%、55%),在并发症率(0%)上则低于对照组(20%),统计学有差异(P <0.05)。结论: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有效提高急诊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对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人工气道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行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 <0.05)。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值得于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颖翘;伍翠敏;梁伟玲;区晓芬;罗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