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作用

王芳

关键词:高血压, 防治, 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该院进行咨询的高血压患者32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仅给予药物干预,实验组给予全面防治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觉关注病情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活动,有助于促进患者关注自己的疾病。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 CT 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 CT 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6例肝癌患者,进行螺旋 CT 增强扫描检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检出弥漫型肝癌7例,占10.6%,结节型肝癌20例,占30.3%,巨块型肝癌39例,占59.1%。结论: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增强螺旋 CT 具有简单、安全而且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东;熊杰;罗计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该院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疾病患儿400例,其中依据时间进行阶段性分组,将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进行传统护理的患儿作为 A 组,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进行责任制护理的患儿作为 B 组,各200例,并观察2组患儿的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B 组患儿在受责任制护理干预后,其疾病认知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 A 组(P <0.05)。结论:对护理纠纷的因素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管理办法,可改善管理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张丽芳;倪凤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84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另外无法耐受一起确定性手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体温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结果:观察组 APPT、PT、体温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观察组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显著(P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28(6/42),对照组19.05%(8/4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重肝脏外伤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周秘;虞尚明;廖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40例育龄妇女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原因分析

    目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降低带器妊娠现象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带器妊娠妇女40例,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由于 IUD 下移造成带器宫内妊娠的人数为29人,占72.5%;正常位置 IUD 带器宫内妊娠11人,占27.5%。40例育龄妇女中有15例育龄妇女使用宫型 IUD,18例育龄妇女使用元宫型 IUD,7例育龄妇女使用母体乐;放置宫内节育器5年以内出现带器宫内妊娠的其有35例,占87.5%;年龄在18~30岁的有37人,占92.5%。结论:根据育龄妇女的年龄、生育要求、生育方式、子宫大小、子宫位置、宫口的松紧度、月经情况及全身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后选择适合育龄妇女的 IUD 的类型和型号、使用年限,并告知育龄妇女放置 IUD 后注意事项、定期随访、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 IUD 的种类和使用年限,要求所有的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每季度在当地的乡镇计生技术服务站进行妇检(盆腔 B 超检查),了解宫内节育器放置后的相关情况。

    作者:黄菊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观察在妇产科中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时间段内进行子宫切除术12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患者病史资料,63例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为研究组,63例实施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于手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进行结果统计。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术后排气快、住院的时间短、手术费用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意义(P <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手术相比较,优势明显,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淑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救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以上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 CT 脑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有8例使用 DSA 进行检查。结果:CTA 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出现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37例,未出现病变的例,有8例患者采用 DSA 进行检查,而 DSA 检查除了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与 CTA 有差异外其余检查结果与 CTA 基本吻合。结论:CTA 脑血管造影以其无辐射、快速、简单、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吴华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该中心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儿童160例,经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对象免疫应答效果。结果:160例儿童,142例儿童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效率为88.75%。与此同时,<3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4.34%,3~5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0.15%,5~8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77.78%,差异显著(P <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年龄不同,疫苗所介导的应答量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应答随之降低,保护效果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及早给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魏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方法:从该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协同护理干预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其血鳞、血钾、体重、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与超滤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两组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通过协同护理后其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P <0.05);研究组血钾、体重、超滤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人血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效果较好,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宋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利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对其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触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2名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抚摸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总胆红素、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四项指标。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数值低、首次排便时间早、胎便转黄时间早、黄疸消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触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生长抑素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生长抑素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间前来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生长抑素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医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以及 ICAM -1、CRP 指标较参照组远远较优(P <0.05);且两组不良反应相差甚微(P >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患行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医治,可获取可观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法具有可借鉴价值。

    作者:杨德强;张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综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早期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照,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 Lysholm 评分[(74.2±8.9)分>(56.2±13.1)分]、ROM(关节活动度)[(93.8±16.2)°>(72.4±21.6)°]以及疼痛 VAS 评分[(1.41±0.86)分<(2.85±1.24)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加强综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该院进行咨询的高血压患者32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仅给予药物干预,实验组给予全面防治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觉关注病情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活动,有助于促进患者关注自己的疾病。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子胃镜室感染的控制管理

    目的:降低电子胃镜使用中产生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电子胃镜在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结果:正确的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结论:严格执行胃镜感染管理防护措施,预防胃镜使用时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宿玉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对小儿包皮、包茎应用包皮环切术治疗中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包皮异常、行包皮环切出治疗的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术后观察、健康教育、给予相应的指导等,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结论:对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儿加强术后护理,可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使患儿的痛苦减轻,提高家长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作者:符雪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妇科确诊并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均分为 A 组50例与 B 组50例。A 组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措施,B 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措施,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 组手术所需时间明显低于 B 组,且前者总有效、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P <0.05),而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在一定程度上均有疗效,但前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手术用时短且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栾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内科收治老年 DM 患者200例,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 DM 患者并发症中:①血压110例(55%),冠心病98例(49%),脑梗塞16例(8%),脑出血8例(4%),糖尿病肾病84例(42%),糖尿病足5例(2.5%),周围神经病变80例(40%),视网膜病变62例(31%);②肥胖112例(56%),血脂异常118例(59%),血糖控制不佳142例(71%),病程≥10年153例(76.5%)。结论:老年 DM 患者并发症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血糖控制不佳及病程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段惠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改良手术方式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改良手术方式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7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改良组,对照组36例进行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术;改良组36例进行改良式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可知,改良组(总有效率97.2%)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改善组,分别为50%和11.1%。结论:改良手术方式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使患者病情恢复更快,病情不再反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进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采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59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83.6718.58)min 及(3.521.80)d,术中平均失血量以及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60.588.45)ml 以及(2.121.54)d;59例患者中5例出现轻度手术切口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对诊疗工作服务总满意率约为96.61%(57/59)。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肠梗阻具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康复时间较短,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绍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24例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帕罗西汀药物内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眠安宁颗粒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3,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春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