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菲
目的:探讨螺旋 CT 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6例肝癌患者,进行螺旋 CT 增强扫描检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检出弥漫型肝癌7例,占10.6%,结节型肝癌20例,占30.3%,巨块型肝癌39例,占59.1%。结论: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增强螺旋 CT 具有简单、安全而且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东;熊杰;罗计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包皮、包茎应用包皮环切术治疗中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包皮异常、行包皮环切出治疗的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术后观察、健康教育、给予相应的指导等,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结论:对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儿加强术后护理,可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使患儿的痛苦减轻,提高家长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作者:符雪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则加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中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付久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温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针灸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对比中,研究组98.28%高于对照组86.21%(P <0.05)。结论:温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沈丹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对照组病患采取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而联合组病患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8.33%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更为显著,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施永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96例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该院的垂体瘤术后尿崩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正规西医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加以正规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失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实验组中:显效21例,有效26例,失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后者疗效明显优于前者,且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垂体瘤术后尿崩症具有良好疗效,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生命健康的保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清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少儿营养现状加以分析,并针对其中不足提出对应的改善建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该市的中学生200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测量,然后对其营养状况加以评估。结果:营养达标1524例(76.20%),超重213例(10.65%),肥胖133例(6.65%),营养不良130例(6.50%),由此可见当前中学生的营养现状相对较差。结论:就当前少儿营养状况产生原因加以分析,需要针对其提出改善措施,而在整个过程中,学校作为第一主体,需要主动联系家庭,从而达到两方合作,纠正少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均衡营养供给,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单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80%,P <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中,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的效果更好,保障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的安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躁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优质护理的效果和满意度情况。方法:根据该院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50例躁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 GAS、BRMS、CGI 评分比对照组优秀,观察组满意度是96%,对照组是76%,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躁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优质护理的效果突出,临床中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孟令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胸外科患者中合理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对其病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03月至2016年09月因胸部外伤以及肺癌等疾病进入该院胸外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6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基础组32例行常规护理,而治疗组34例则加行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结果:基础组32例胸管留置期(4.36±0.92)d,治疗组34例(2.76±0.51)d;基础组住院时间(15.69±2.42)d,治疗组(11.67±2.17)d,(P <0.05);且两组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P <0.05)。结论:对于胸外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除了可缩短其胸管留置期以及住院时间外,还能防止并发症,可推广。
作者:周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医院档案记录了医院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的发展历程,能够在宏观上反映医院不同时期发展情况,不仅是医院发展路程的真实见证,同时还是进行医学相关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既可以为医院重要决策决定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对确保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查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均予以彩超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彩超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点。结果:彩超良性乳腺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6.77%,误诊率为3.23%;彩超恶性乳腺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2.59%,误诊率为7.41%;良性乳腺肿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纵横比<1、无钙化、腋窝淋巴结正常者均多于恶性乳腺肿瘤(P <0.05);良性乳腺肿瘤恶性乳腺肿瘤 Adler 分级为0级、Ⅰ级、RI <0.7、PSV <20 cm/ s 者均多于恶性乳腺肿瘤(P <0.05)。结论:彩超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可作为检测乳腺肿瘤的首选方式。
作者:罗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纱布填塞治疗,实验组,给予宫腔水囊压迫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和填塞物留置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6.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6.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宫腔水囊压迫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崔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高压氧在重症颅脑外伤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高压氧方法护理所选患者,观察和记录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护理后,2例重型颅脑损伤、33例中型颅脑损伤、12例轻型颅脑护理前后。护理前后,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GCS 评分差异显著(P <0.05);护理前后,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临床治疗及护理采用高压氧,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并可减少或避免发生后遗症,建议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覃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名单,编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配2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行产后出血护理干预,记录好两组患者的终护理结果,之后进行整体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观察组的护理结果更接近预设护理目标,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施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宫缩能力、减少出血量、促进各项生命体征的恢复,确保患者的正常生活,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急诊在就诊危重症病患时采取深静脉穿刺置管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危重症病患,按照采取的不同静脉穿刺方式为患者分组:行常规外周静脉穿刺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行深静脉穿刺的4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结果。结果:研究组在抢救成功率(95%)和一次穿刺成功率(80%)上高于对照组(75%、55%),在并发症率(0%)上则低于对照组(20%),统计学有差异(P <0.05)。结论: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有效提高急诊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并且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肉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其治疗前,治疗效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的疗效比较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具有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袁茜;彭侃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8.36±2.15)min,等待手术时间(10.82±2.85)min,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者治愈率83.33%,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率,加强院外急救,缩短入院急救时间和手术等待时间,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达到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目的。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该院进行体检的85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包括溶血、脂血、凝血等实验。结果:本次共检测血液标本856例,其中血浆标本210份,血清标本555份,全血标本91份。不合格标本56例,其中不合格的血浆标本12份,不合格的血清标本36例,不合格的全血标本8份。原因分析结果显示,溶血12例、抗凝剂的错用15例、凝固15例以及其他14例。结论:研究显示临床上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抗凝剂的错用,该结果为日后临床检验错误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书亚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