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在重症颅脑外伤的护理

覃玉英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 高压氧, 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在重症颅脑外伤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高压氧方法护理所选患者,观察和记录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护理后,2例重型颅脑损伤、33例中型颅脑损伤、12例轻型颅脑护理前后。护理前后,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GCS 评分差异显著(P <0.05);护理前后,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临床治疗及护理采用高压氧,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并可减少或避免发生后遗症,建议大力推广及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19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19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视力情况、并发症、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后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便秘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慢性便秘属于常见的病症之一,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显著的影响,而且必须投入较多的诊治费用。同时利用在诊治慢性便秘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其中包含促动力药、促分泌药、胆汁酸调节剂等药物,可是近年来无出现可以诊治全部类别的慢性便秘药物。本文依据有关作用体系,研究分析了部分临床利用或者研发的慢性便秘诊治药物。

    作者:王万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思密达联合治疗成人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思密达联合治疗成人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药联合治疗成人腹泻的疗效确切,且用药较安全。

    作者:李国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压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压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硝苯地平、肼苯哒嗪等药物进行降压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尿酸、尿素氮、肌酐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尿酸、尿素氮、肌酐三项指标下降明显,且治疗前后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有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1例患者出现、1例患者出现妊高症心脏病,没有患者出现胎盘早期剥落、产后出血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结论:采用肼苯哒嗪等药物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丹红注射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39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来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的不良反应事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发疾病占比大的,占28.21%。有5例单独使用患者,占12.82%;34例联用患者,占87.18%。35.9%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症状,25.64%是消化系统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28%,超过60岁患者的发生率是15.52%。结论: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比较轻,通过加强药物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作者:郭晓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陆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分析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将宫腔镜检查结果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各种疾病诊断的符合率为:子宫内膜萎缩61.5%(8/13),子宫内膜癌38.5%(5/13),子宫内膜增生46.2%(6/13),子宫内膜息肉38.5%(5/13);对照组中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各种疾病诊断的符合率为:子宫内膜萎缩15.4%(2/13),子宫内膜癌23.1%(3/13),子宫内膜增生30.5%(4/13),子宫内膜息肉15.4%(2/13)。两种方法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定位活检能大程度上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王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集的1256份临床标本资料,对比1256份临床标本(大便标本、血培养标本、非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2013年4月至2015 年4月的各项标本微生物阳性检验率均高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各项标本微生物阳性检验率,比较发现,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时间段,通过微生物检验得出的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则需按照实际检验得到的结果,为临床治疗制定相应的措施,分析、总结对阳性率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强化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这样方可促进提升检验阳性率,为临床预后以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杜淑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析冠心病采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通心络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 <0.05);同时,两组的 LDL、HDL、TC 以及 TG 等血脂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患者通心络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生长抑素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生长抑素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间前来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生长抑素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医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以及 ICAM -1、CRP 指标较参照组远远较优(P <0.05);且两组不良反应相差甚微(P >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患行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医治,可获取可观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法具有可借鉴价值。

    作者:杨德强;张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洛活喜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采用洛活喜和中医辩证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中53例治疗有效,对照组患者中42例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4%,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陶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的生存率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的乳房优良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 <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开展保乳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目的:探究在临床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针对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应对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进行药物治疗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42例,对42例患者抗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在各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关节软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患者在服用不同喹诺酮类抗菌药时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便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作者:郭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布氏杆菌病预后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病预后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该院诊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研究组给予预后临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临床症状恢复状况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针对布氏杆菌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后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率提升,可及早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广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上臂三角肌注射技术及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儿童上臂三角肌注射技术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注射的健康儿童180例设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儿童均占据9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采取一般操作规范进行注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痛注射法,对两组儿童的疼痛反应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验组儿童疼痛行为反应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注射时采取无痛注射技术可明显降低儿童的疼痛反应,提高依从性。

    作者:范春仙;董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监测与消毒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监测与消毒方法。方法:选择该市区四家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6年5月,均对他们双手实施微生物监测,同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名,命名为 A、B、C 组,分别采取清水冲洗、肥皂冲洗及消毒液消毒三种方式消毒,消毒后再次检测手微生物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90名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均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尤其是清洁人员其手污染程度为严重;三组工作人员手微生物在消毒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 <0.05),且 C 组消毒后微生物含量低(P <0.05)。结论: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应合理选择消毒方法处理,相比其他方式而言,消毒液消毒可更好地控制微生物含量,避免感染。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率为95.5%,护理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总护理满意率为78.3%,护理总有效率为76.7%,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石妍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目的:探究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患者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面积、手术时长以及出血量、融合时间。结果:5~13个月的随访发现大部分患者骨性融合充分,均达到标准,评分患者足部功能,优良率为94.23%,治疗效果显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面积、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实验组时间明显对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发生率为12.0%,对照组发生率44.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应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骨骼愈合率高,创伤小、术后无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作者:陈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评价及观察护理评价

    目的:探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具体效果,并观察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进行分组,得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干预)和观察组(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各3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χ2=7.89,P <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4.68±1.93)d、(2.42±0.8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t =12.48,13.32;P <0.05)。结论: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确切,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科学护理干预,能尽可能减轻患儿疼痛感,提高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风险,需对此引起重视。

    作者:姜先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单纯硬脊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效果分柝。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80例前列腺增生 II 度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以下简称 A 组)和使用普通麻醉方法(单纯硬脊膜外麻醉组以下简称 B 组)两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B 两组在麻醉后5 min MAP、HR、术毕 MAP 及麻醉效果比较后发现存明显差异(P <0.05)。结论:结果显示与 B 相比,A 组明显优于 B 组,A 组具有麻醉效果起效快、併发症少、麻醉效果好等优点,麻醉期间中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是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